2017年8月号-理论探索 编程随想简介 编程随想文章检索

 

 

为啥俺很少看视频?
——兼谈“视频”与“文本”在媒介方面的差异

 

编程随想

 

文章目

★引子
★先界定一下视频这个术语
视频这种媒介形式的特点——文字媒介
视频的缺点——更少的思考
视频的缺点——内容的【浅薄化】
视频的缺点——内容的【娱乐化】
浅薄化娱乐化是【不同】滴
浅薄化/娱乐化——纵容你停留在【心理舒适区】
视频的缺点——更高的大【切成本】
视频的缺点——更低的【时间效率】
视频的缺点——更多的【误导因素】
★从误导聊到
★要小心政府的宣传视频,尤其是【独裁政府】的宣
★引申阅读

★引子


  前一篇博文是政治八卦,出之后,几个老者在评论区中提到了郭文贵视频。有些老者批俺前一篇博文【没有】收集/转载郭的爆料视频。
  当时俺解释了几个原因,包括:可信度、多元化、等等。有一个原因是:俺很少看视频——所以,郭文爆料的视频,几乎都【没看】。今天篇博文就来谈谈视频这种媒介形式(主要谈【缺点】)。为了聊得深入,俺会频繁地拿文字媒介视频媒介进行对比

  事先声明:
  俺并【不】想底否定视频这种媒介形式。写本文是为了指出这种媒介形式的【固有】缺点——很多人尚未意些缺点。

 

★先界定一下视频这个术语


  本文要聊的视频,指的是【作媒介形式】的视频,它至少包括了:电视上的视频、电影院里的视频、电脑/手机上的视频等。
  如果根据视频的【内容】划分,至少可以有如下几

视类(指的是具有一定情的,比如:影、电视剧
娱乐类(比如:综艺、歌舞)
(主要是指新闻报道)
教学(比如:在线教育的视频
访谈类
其它

 

视频这种媒介形式的特点——文字媒介


  视频这种媒介形式,其关键性特点有两个(为了加深印象,拿文字媒介比)

◇形象 VS 抽象


  相文字而言,视频这种媒介形式是【形象】的。
  应该很好理解,俺就不展开了。

◇被 VS


  视频是按照固定的速率播放的,因此,【视频的受众】必【被地】去适其播放的速率;相而言,阅读文字的候,者是【主的】。因为阅读者可以自由且灵活地控制阅读的速率。
  有些喜抬杠的同学会跳出来反驳说视频候可以通暂停、快进、快退来改播放奏。针对这种抬杠,俺的解是:大部分人在看视频 程中,使用暂停、快进、快退的情况【很少】。更一步,就算你想要繁使用几个功能,也【不可能】致到对每一帧画面进行控制;作为对比,当 阅读文字的速率,指的是每个字/词的时间间隔

 

视频的缺点——更少的思考


  看视频为啥致【更少的思考】捏?
  前面了,视频是【被】的——你需要跟上视频播放的奏。在程中,你【没有】足时间行【深入】思考。
  里,俺要重新叨一下【批判性思】。些年,俺一直在强调它,并且在7年前(2010)推荐一本学会提——批判性思指南》。此的开部分提到两种思模式,分是:【海式思】和【淘金式思】(考到某些者没看,下面分用一句话简两种模式)
式思
这种方式相对容易,只需要运用记忆力”——说白了就是把外来的东西【简单复制】到脑袋里。
淘金式思
这种方式相对困难,不光需要运用记忆力需要其它思能力(分析、推理、归纳总结...——需要把外来的西成你自己的西。

  在视频程中,了跟上视频播放的奏,你只能采用是【最根本性】的缺点——该缺点引出了后续的其它缺点。

 

视频的缺点——内容的【浅薄化】


  前面提到:视频候【以深入思考】。
  必然致:(大多数)视频的制作者会让视频的内容得更肤浅——这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受众。俺并不是说,内容深刻的视频就绝迹了。深刻的视频还是有的,但比例注定很低。

  再来说说极少数深刻的视频:
  假设某个视频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但即便是爱思考的观众,也只能在【看完之后】才有可能深入思考。这种形式就决定了:哪怕是一部深刻的视频,能引起深思的切入点也是【比少】的。前面有可能解,俺解一下:假某个深刻的视频包含了【很多个】能引深思的切入点,但因受众只有在看完之后才能去回味,其中某些切入点可能被漏了。
  以籍来比:
  一本思想性深刻的,可以在每一个篇章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为阅读是【主】的程,者可以自主控制阅读节奏,碰到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可以减低阅读速率或阅读就避免了漏)。

 

视频的缺点——内容的【娱乐化】


  大伙儿娱乐化这个概念加深印象,先引用经典的传媒学著作《娱乐至死》一书的章节:
(以下是摘,粗体是俺注滴)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提供娱乐。正因为这样,所以即使是道悲和暴行的新闻节目,在束之前,播音也会对观明天同一时间
什么要?照理,几分的屠和灾难报应该整整一个月以入眠,但在我却接受了播音的邀,因知道是不必当真 的,是着玩的。新闻节目的所有一切都在向我们证一点——播音佼好的容貌和切的度,他令人愉快的玩笑,目开始和播放的美妙音,生 镜头绚丽夺目的各广告——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没有理由为电视上的不幸哭泣。
简单地说,新闻节目是一种娱乐形式,而不是为了教育、反思或净化灵魂

  俺引用段是想明:新闻报道充满娱乐化。
  千万不要以:只有娱乐类视频才是娱乐化的。在如今代,视类访谈类也充娱乐气氛。为啥这样捏?从业动入手,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原因:
1、任何一种媒介,只要足大众化,就可以跟经济效益挂(比如广告就是景衍生出的商模式)
2、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感性的人是【大大超】理性的人。
3、感性的人更容易沉迷于娱乐化的媒介(关于点,本文下面的章
  以上几点就决定了——大众化的媒介必定也是娱乐化的。所以,从传统电影和电视,到如今的直播,都在不断化【娱乐】的气氛。

 

浅薄化娱乐化是【不同】滴


  可能有些认为这两者是一回事儿,其不然。
  然大部分候,浅薄化娱乐化会同在某个事物,但是能找到某些反例:
娱乐但是不浅薄”——比如王小波的很多作品都挺搞笑的,但同也能引深入的思考(不浅薄)。
浅薄但是娱乐”——比如某些鼓吹狭隘民族主的文章,很浅薄,而且是用来煽仇恨的(不娱乐)。

 

浅薄化/娱乐化——纵容你停留在【心理舒适区


  完了浅薄化/娱乐化的差异,个思路再来说说心理舒适区
  关于心理舒适区Comfort Zone个概念,在2年前(2015)已绍过了,参什么是【真正的】好?以及它有》,此就不再罗嗦
  如果你常看视频,(由于不用深度思考)你的大于非常放松的状——也就是:【停留在心理舒适区】。看的视频越多,停留在心理舒适区的时间就越
  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你【越少】离开心理舒适区,你就【越】离开它。象可以通俗地称之针对心理舒适区的【成性】
  更糟糕的是:
  老是停留在心理舒适区会【化】你的【惰性】。于是你就更加沉迷于看浅薄化/娱乐化的视频。这就变为某种【恶性循环】(恶性的正反馈)。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即使你的主观愿望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你的意志力也难以做到(因为惰性已经太强了)

 

视频的缺点——更高的大【切成本】


  如果你稍微看关于脑科学/文章,应该至少了解如下几点:
1、大由不同的区域来抽象内容形象内容
2、大脑难实现高并(所高并指的是:多个任时进行)
3、大的切成本很高

  在视频程中,大既要像信息,言信息和文字信息(字幕)。本身就已经导致了某种程度的【切成本】。这时候,你就不能指望大脑还行深入的思考。

 

视频的缺点——更低的【时间效率】


  本文开头对视频的内容做了简单归类(影视类娱乐类访谈类、教学、其它)。
  俺平常看的视频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视类。也就是:其它几类视频,俺基本不接触。为啥捏?下面简单说一下:
  首先,娱乐类俺肯定是不看滴——毫无价,而且容自己停留在心理舒适区(关于点,前面)。
  其次,报道类、访谈类、教学类,如果俺确要看,通常会去找对应的【文字版本】。因为阅读文字版本的效率【大大高于】视频版本
  明第二种情况,个例子:
  哈佛曾有一很著名的公开,叫《公正》,由当政治学教授·桑德这门课价很高,俺慕名而去,在网上看了几堂视频得果然 好,但俺视频的效率太低,就去 Google 了一下,发现有人已经汇总了文字版本。之后俺就只看那个文字版本——效率提升大大滴 :)

  文字版本效率高,其根本原因在于:
1、同一段文字,用眼睛看完所需的时间【明少于】用嘴巴念完的时间
2视频版本会有很多空白时间(无对话时间);整理成文字版本就可以空白时间

  提醒一下:
  对于报道类、访谈类、教学类视频,其主要的信息量都包含在/文字中,偶再加上少量/照片。所以,类视频可以用文字版本()来替代,以提升效率。但视类视频,就【没法】这么干了。所以碰到优秀的影视类作品,还是得老老实实去看视频。

 

视频的缺点——更多的【误导因素】


  清楚误导因素这个概念,先举栗子——聊聊美国大选时的候辩论
  辩论,如今已成每次大的重头戏,并且要搞电视直播。史上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的候辩论发生在19609月,肯尼迪 VS 尼克松。那次辩论堪称是一次典型的播学实验(只不没有人意点)。当年的美国家庭尚未充分普及电视机,相当比例的民依然通收音机听况直 播。对这两种统计的民,得到了截然相反的——听收音机的民,大都认为尼克松在辩论中占上;而看电视民大都认为肯尼迪略一筹。
  为啥这样的反差捏?因在那次辩论,肯尼迪的【视觉形象】胜过尼克松——过电视直播辩论民就受到视觉方面的干,而听收音机的民就没有受到视觉形象的干
  通上面个例子,列位看官应该明白本章误导因素意思吧?

  作为对比,再来说说文字媒介。
  刚才关于总统大选辩论的例子,提到了两类选民,一过电视,另一收音机。收音机这个信息渠道,误导因素显然会大大【少于】电视这个信息渠道。但是收音机这个渠道【依然会有】误导因素——比如语气、口音、语速等等。
  更底的法是——于【文字媒介】——辩论双方的话语汇总成文字。种做法可以底去掉视觉和听觉误导因素。

 

★从误导聊到


  才那个例子的误导因素是【无意中】造成的。假如视频的作者【人】加入一些误导性因素,那就可以起到【洗】的效果。
  本文开篇提到:相比文字媒介视频媒介是【形象的】。在俺再充一下:视频不光是【形象】的,而且是【多媒体】的。也就是视频可以同包含:像、音言。所以,用视频来洗,其效果会远远好于用文字行洗
  个例子:
  聊到这个话题,经常会扯到纳粹。因为纳粹政在洗方面确很有一套。上世30年代,在粹官方主下,拍了一部宣片叫《意志的》。部片子堪称典代表。可不是俺的片面之辞,看美国知名演弗·卡普拉(3次奥斯卡最佳2次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如何部宣片的:《意志的利》不、不投一。但作抵抗意志的心理学武器而言,它是致命的。

  下片中某个面的镜头,用文字媒介是很表达出面的震撼效果。

见图 请翻墙
(《意志的利》片中的面)

 

★要小心政府的宣传视频,尤其是【独裁政府】的宣


  (篇博文然是谈认知心理学,但在本文尾,俺是忍不住要抹黑一下党国)
  上面粹的例子,但其实纳粹已不足惧(至少在天朝是如此)。在咱天朝,首先要提防的是我党(光正)搞出来的宣片。比如近期上映的《建 军大业》,就是一部典型的政治宣传片。从《建国大业》到《建党伟业》再到《建军大业》,堪称天朝官方版的【黑帮三部曲】。朝廷方面花大力气搞出这么几部片 子并使劲吆喝,无非是要向民众【灌——我党政具合法性基
  但是俺要告大伙儿一个浅的道理:
如果某个政合法性基,它通常【不】需要强调这一点;
反之,如果某个政权总叨自己的合法性,恰恰是做心虚的表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编程随想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7年8月8日18:5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