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拐点
关每文
1898是中国历史的拐点,正如1989是中国历史的拐点一样。光绪皇帝1898年6月11日正式颁布《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拉开序幕,中国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的启蒙运动。随后,慈禧扼杀了变法,开始了反西化的运动,特别是太后利用义和团反西方,导致八国联军入侵,联军本想扶持汉人当皇帝,可是汉人大官僚都愿意当乌龟也不伸头担责任,《辛丑条约》让列强军队驻扎中国,最后演变成后来抗日战争。
慈禧最恨的2个人是:皇帝的老婆珍妃,八国联军进京前,让太监杀害;另一个就是康有为,慈禧认为他策划了杀害自己的阴谋诡计。原来慈禧勉强容忍变法,而内心恐惧满人失去权力。6月15日,翁同齸被慈禧革职,派荣禄署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第二天以刑部尚书崇礼兼署步军统领,分别掌握京师驻军,控制首都。不久又命礼部尚书怀塔布、军机大臣刚毅分管京营,对光绪均极不利。下令凡是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都要具折到她那里谢恩。
光绪帝感到情况不妙,秘密召见了维新派官员杨锐,特地写了密诏,要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设法阻止这种趋势。他将密诏交给杨锐藏在衣带里带出宫。杨锐出宫后,遵照光绪帝的旨意,把诏书给康有为、谭嗣同、林旭、刘光第看。诏书上写着这样的话:“现在,朕当皇帝的地位几乎也要保不住了”“你们几个以及维新派的同志,要赶快设法救朕啊”。他们几人捧着诏书失声痛哭。可是手中没有一点权,能做什么呢?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袁世凯。
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年轻时他两次参加县试,都没考中,于是他投靠叔父的把兄弟、淮军提督吴长庆,很快得到李鸿章的赏识,步步高升,当上了驻朝鲜通商大臣。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他见形势不好,要求调回国。回国后,他把自己装扮成支持变法的人,常常对人说一些中国和外国的事情,他还在荣禄的同意下参加康有为组织的强学会,一些不知底细的维新派居然对他很有好感。甲午战争之后,袁世凯走了许多门路,终于在1895年获得清廷的委派,到天津附近的小站训练新式陆军,成为直隶总督荣禄的亲信。以后这支陆军成为清军中很有实力的军队,袁世凯的地位也渐渐高起来。
康有为等五人商量了很久,觉得唯一的希望只有动用袁世凯的力量了。谭嗣同秘密地向光绪皇帝提出,请求皇上用优厚的待遇联络袁世凯,希望在情况紧急的时候可以靠袁世凯救助皇上。
变法第92天(9月12日),湖南会党首领毕永年来到北京找好朋友谭嗣同,他亲身经历了康有为试图借助袁世凯实行军事政变的密谋。拉拢袁世凯,先是通过徐致靖上折子让皇帝给袁加官进爵,后来谭嗣同亲到法华寺挑明。毕永年写的《诡谋直记》的日记逐日记载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大历史。这本日记透露,谭嗣同其实并不赞同康有为的密谋,但他毅然夜访法华寺,主动承担这个重任。
9月13日,经谭嗣同介绍,毕永年住到康有为他们落脚的南海会馆。14日,康有为正式与毕密议利用袁世凯进行兵变,毕永年觉得没有可行性。15日,康有为、梁启超和康广仁又和毕密谋兵变事。具体计划是,先说服袁以兵围颐和园,由毕永年带100人“奉诏”去抓慈禧太后,然后废掉她(请注意,皇帝没有伤害慈禧的意思,康有为也没有要杀害慈禧,只是把慈禧关起来。这就象春秋时期郑庄公杀掉弟弟后把自己的母亲即太后关起来,后来还是颍考叔挖地宫解决母子二人的矛盾。一些读者由此断定这里有杀害慈禧的计划是错误的)。虽然,梁启超当面恭维他是当世两大英雄之一(另一人是湖南的唐才常,也是谭嗣同的朋友),说他“沉毅”,说唐“深骘”。毕永年没答应,只是提议把唐才常叫来,电报当天发出。
9月15日(农历七月三十)袁世凯进京。
16日(八月初一)黎明,光绪帝在颐和园玉澜堂招见,袁世凯,袁世凯当面向皇上表示支持维新变法。光绪帝很高兴,对袁世凯小站练兵略略嘉奖了几句,即降旨开去其新授的直隶按察使,擢授侍郎,专办练兵。侍郎就是朝廷大员了。袁世凯不是科举出身,刚晋级的按察使,一越而成为朝廷大员,实是官场上的一大异数。
第二天(农八月初二),袁世凯再次到玉澜堂叩头谢恩。光绪皇帝要他20日(八月初五)入宫请训后回任,命与荣禄各办各事,暗示他可不受荣禄节制。袁世凯突然奉诏进京,荣禄事先本无所闻。待到袁世凯又突然无故加官进爵,就引起了荣禄的疑心。
18日,御史杨崇伊请太后训政。荣禄以大沽口外有英舰游弋为名,三次急电召袁世凯回津。袁世凯既不敢违抗顶头上司的命令,又不敢不向皇帝请训。这一天他心中忐忑不安,坐卧不宁。
康与林旭、谭嗣同、梁启超等共商,决定劝袁举行政变。是晚谭嗣同访袁,不待通报,直入内室。看门人阻挡不住,抢步向前要了一张名帖,赶紧高声大喊:“谭大人到!”袁世凯急忙整衣准备出迎,不料来人已大步昂然地踏了进来。入京仅13天的谭嗣同二话不说,立刻要求闭门密谈。袁世凯与谭嗣同素不相识,时值深夜突然来访,还要求关门密谈,袁世凯不觉心中一跳。谭开门见山地问袁世凯:“你认为我们的皇上怎么样?”袁世凯答:“是一代少有的好皇帝啊!”谭嗣同紧急着问:“那么西太后他们准备在天津阅兵的时候,逼迫皇上退位的阴谋,你知道吗?”袁世凯说:“是的,我听到过一些。”谭嗣同就拿出光绪帝的密诏给袁世凯看,然后说:“现在能够救皇上的,只有你了。”谭嗣同把皇上面临的危机和策动袁世凯倒戈助帝党的计划和盘托出,要求袁世凯利用校阅的机会,发动迅雷不及掩耳的突击,宣布奉诏讨贼,将荣禄斩首军前,兵围颐和园,威逼慈禧,反制后党。并答应事成之后,皇帝以直隶总督的职位酬其功。最后谭嗣同拍着自己的胫项,半真半假地说:“…要不然的话,阁下到颐和园出首,这场功劳也不小呢!”一直静听的袁世凯把脸一沉答道:“你把我袁某当成什么人了!?我家三代,世受国恩,如有三心二意,管教天诛地灭。”然后袁世凯信心十足地保证:“若皇帝进我军营,我杀荣禄如杀一狗。”谭满意而去。
20日(八月初五)上午,光绪在乾清宫第三次召见袁世凯,并授以小令箭一支为信,嘱其办好钦差后即日来京陛见。袁世凯战战兢兢地退出乾清宫,心想:一旦慈禧被弑,圣上将何以向天下交代?唯满门抄斩袁世凯庶几可以谢天下。《三国演义》里贾充指使成济兄弟弑魏主曹髦。曹髦发丧时,大臣陈泰请诛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不允,遂夷成氏三族以塞天下之口,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故袁世凯如果按照谭嗣同的吩咐去做,不管胜败都难免一死。而且成功越快,死得也越快。
袁当天即乘火车赶回天津。下车后一步也不敢停留,急匆匆径往总督衙门求见。袁向荣禄说:皇上圣孝,实无他意,但有群小结党煽惑,谋危宗社,罪实在下。这些话已足令荣禄明白一切。当晚荣禄带领卫队十万火急赶赴颐和园。京津相去140里,当晚荣禄将消息报告了慈禧:维新派有针对她的兵变计划。在权力之争中,慈禧最为心狠手毒。如果改革要以牺牲她的权力为代价,那是万万不行的。
9月21日一大早,光绪照例到中和殿批阅奏章,即有太监口传懿旨,太后请皇上到瀛台相见。光绪来到瀛台,却不见太后。从此以后,除了庚子逃难,直到驾崩,皇帝再也没有离开过瀛台一步。慈禧幽禁光绪,完成了她第三次政变即戊戌政变。
9月21日政变发生后,谭嗣同完全有机会出走,但他选择了留下。当时他和梁启超、徐仁录乘一辆骡车到了日本使馆,他与日本参赞笔谈:“梁启超君应避死,留为大用,托君重义,使之不死”。自己则“义不应避死”,“谭浏阳侃侃而谈,神态坚定”。“变法、革命,都要流血,中国就从谭某开始。”他担心的是康有为能否逃出。9月25日谭嗣同与杨深秀、刘光第、杨锐、林旭、康广仁、张荫桓被逮。张荫桓以日、英使营救,与礼部尚书李端-鼻彩陆�
9月28日,谭嗣同等6位志士惨遭杀害(这6位志士为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史称“戊戌六君子”)。“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到底而甘愿服诛的。
慈禧太后卷帘归政,本不反对维新。若谭嗣同未出此谋,则袁氏不被逼出首,光绪自无瀛台之禁和被慈禧毒死。后来摄政王也不会想到为皇兄报仇而欲诛袁世凯。袁氏因此怀二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