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资本主义正名
(修正稿)
紫电
“资本主义”是个舶来词,它在当今中国大陆可谓响彻云天,远比它的发源地更为热辣、流行。但是“资本”一词绝非舶来,相信中国人绝不会争论它的词意。“资本”在日常使用中一般用来表达成就某一事项的“前提条件”,在政治经济学中,它被定义为“财富的产床”,生产资本即意为生产的前提条件。至于马克思说的,资本只要一雇佣劳动,就成为剥削工具,才能称为“资本”。这在文法上恐怕连中国大陆人也难接受。
给“资本”冠上“主义”,连缀成“资本主义”一词,在开始并没有什么政治意图。它是英国作家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1811-1864) 在他的小说中创设的,是用来表示大量资本的所有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只使用了“资产阶级”这个词,他们那时还没有注意到“资本主义”这个词的存在,更没有想到这个词被他们使用和渲染后会风行世界,成为马克思主义斥责资本剥削、压榨劳动的代名词。
但是,“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严肃的词语是不合格的。萨克雷创设这个词是在文学作品中戏虐性的使用的,并不严肃。但马克思却非常严肃地使用它。就像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中,非常严肃地将生产率改称为剩余价值率后,就恶狠狠地咒骂并肆意攻击生产率提高是导致劳动者处境越来越悲惨的罪魁,却没有人非议一样,马克思用“资本主义”来咒骂资本剥削,也一样得到了当今世界的认可。
尽管民主社会我行我素,并不认可这个词,但在马克思主义的热用下,也不得不把这个词按照它的逻辑理解,作为“市场经济”的代名词来使用。他们接受了这个词的存在,只是不接受这个词的马克思主义含义。使得“资本主义”一词,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攻击民主主义最臭的脏水。
如果“资本主义”能成为一个正式的合格词语,那么按照这个组合词的词意逻辑理解,它在政治经济学中,就应该称为:“财富的产床主义”,在一般运用中,就成为:“前提条件主义”。这显然有些荒唐。
按马克思使用“资本主义”这个词要攻击、咒骂的对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其实是指产业革命确立的资本自主权。我们如果把它称为“资本自主主义”,也远比马克思的用语要准确得多。
资本自主是推翻封建后,生产资本从封建主的强霸束缚下解脱出来,在商品市场中由资本所有权者自主投资,自由运用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权利。这是产业革命推翻封建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它是民主政治决定的,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马克思攻击它,是要重新建立一个远比传统封建更加暴力的封建经济制度,这在他的《资本论》中表白得非常清楚,可惜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一点。以至于时至今日,全世界仍然在热用这个词,却没有几个人能用理性去评判这个词。
在今天中国大陆的经济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寻求并试图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市场经济”成果和地位。这似乎看来很搞笑。一个一直在臭骂“资本主义”的主,在向自己的人民声称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却在向国际社会苦苦讨要“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和批准。这……不是……?在向国际社会请求成为“资本主义”大家庭的一员吗?“马克思主义”看来只是一围圈栏,或者是一道高墙,中国人只能像里面的牲口那样,只能蒙着头吃喝,而罔顾天下?
紫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