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其实是中华文化的典型
黄学章
六十多年来,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一直是令中国纠结、愤慨的事。因为,靖国神社内供奉有二战时期,日本甲级战犯的牌位。毫无疑问,这些战犯既是中国的敌人,又是罪大恶极之人。这是我们不能忘怀的。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这些敌人都是早已放下武器,宣布了无条件投降的敌人,这些罪人也都是已经伏法了六十多年的死人。
今天,如何看待已经死去了六十年的敌人和罪人,完全没有必要过多地上升到政治层面,而应更多的考察其文化的,价值观的因素。日本的“靖国神社”文化,实际上是由中华文化传承过去的,东亚文化。
传统的中华文化,对于敌人和已经伏法的罪人,一贯具有宽容的大度。认为所谓“敌人”,不过是道不相同,各为其主。战场上兵戎相见,但对“敌人”的人格必须尊重,对其中的优秀人物的才华和品格,应该给予正面的评价。这种符合人性的优良传统,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故事、演义小说中随处可见。
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亲自祭奠自己的死敌袁绍;诸葛亮亲临敌营,吊念屡屡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周瑜,一出“卧龙吊孝”感人肺腑;而曹操对于拒不投降,死心塌地要返回敌营刘备身边的关羽,甚至表现出高度的敬意。
有人以为这些都是作秀,是收买人心。其实,大谬不然。对于敌人和罪人,必须“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必须世世代代“牢记血泪仇”。这样一种“阶级斗争”的仇恨思维。才是与悠久的中华文化的价值观格格不入的。
我以为,“靖国神社”其实并不是日本的发明,很可能是从中国的小说“封神榜”山寨过去的。“封神榜”写的是商代末年,“武王伐纣”的故事,经过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惨烈的大决战,周武王终于战胜了荒淫,残暴的商纣王。战争结束以后,姜子牙为战争中牺牲的人封神祭祀。周武王阵营中牺牲的烈士受到封神是理所当然。但令当今“爱国者”们不解的是,商朝一方牺牲的“战犯”们居然也同样受到封神的待遇。
举几个例子,“大战犯”,闻仲(闻太师),助纣为虐,帅军与周朝激战。被封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
另一位助纣为虐的“战犯”,张奎,在大战中斩杀周朝黄飞虎、崇黑虎等八员大将,可说是罪大恶极,竟然也被封为“七杀星”。
商纣王的愚忠大臣,比干,被封为“北斗文曲星官”。
甚至人人痛恨的阿谀奉承的小人、大奸臣费仲、尤浑,也被分别封为“勾绞星”、“卷舌星”。
就连“头号战犯”残暴无道的商纣王也被封为“天喜星”。
……
当然,“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写的是不是历史事实,不得而知。但小说确实反应了中国人对“人”、“人性”的传统基本观念。当我们看到这些“大战犯”的牌位与周朝的功臣烈士牌位放在一起,接受人们香火祭拜时,自然会想到东瀛的“靖国神社”。从而不得不感叹,一衣带水的日本,真是与中华“同文同种”,很好地保存、融汇了优秀的中华文化精髓,发展了东亚文化。这样,对于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也就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