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救海上难民,欧盟左右为难
作者:冬成
许多中东和北非的难民,乘船跨越地中海,向着欧洲。经常有海难发生,动辄死人几十几百,甚是悲惨。在救援海上难民问题上,长期以来,欧盟和欧盟各国政府处在两难之间。
坚定的人道主义组织、基督教会和左派党认为,无论如何,先救了再说。认为,不仅要全力救援难民,而且要全力庇护难民。这是欧盟的道义责任。这些组织、教会和政党理直气壮,讲得坚定响亮,给欧盟和本国政府持续地、强大地施压,去更多的船只、更多的人员、更远的距离,更大规模地,更积极地海上救援。
坚定的反移民主义者呢,则是另外一番心态。认为,海上偷渡而来者,无非都是中东人、非洲人,大部分是穆斯林。最好不要让他们来。海上救援是一种反效果工作。海上援救越积极,救起的偷渡客越多,则偷渡客越觉得风险小,胜算大。于是便有越多的偷渡客,价格便宜点,找个破船,下海偷渡而来欧洲。而欧洲呢,总有一天会因此而崩溃的。到时候我们救不过来了,不救了,那死在海上的偷渡客,反倒会因此而更多。到时候我们更难堪。与其那样个局面,不如开始就狠下一条心,无论如何,不予救援。难民们害怕死在海上了,便不敢渡海而来了。他们因此不来了,来的少了。这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个。这些主义者如此想,但毕竟自觉背离高尚的人道原则,政治不正确,难以直接启齿,而只能曲折地表达。
而更多的欧洲公民呢,则是内心很有矛盾。一方面觉得应该积极援救海上难民,救人于危难,这是基本的人道主义,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另一方面又觉得难民穆斯林太多太多了,受不了啊。犹豫矛盾中,便跟着自己的英明领袖走,跟着感觉走,跟着媒体舆论走。
欧盟是欧洲各国的结盟,而各国政府是各种政治力量的组合。在难民移民海上援救问题上,欧盟内部、欧盟各国之间、各国内部的各党各派之间,几年以来始终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常常争论不休。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在很大程度上,既感到世界人道主义的责任,也感到国家政治主义的责任(民主选举),也感到种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后果。他们几年以来处在巨大的两难之中。海上援救的工作也因此而变化不定,一阵子是很积极,大规模,另一阵子是较消极,小规模。
2015年夏天,德国的 Merkel 政府和瑞典的社会民主党的 Lofven 政府,在巨大的困难形势下,力排众议,慷慨宣布:亲爱的难民同胞们,我们这里是 “来者不拒,开怀欢迎,没有问题。” 结果呢,消息立刻传遍全世界,地中海彼岸立刻破船下海,迎风斗浪,千帆竞发,涌向欧洲。每天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向欧洲,特别是跨海跨国,涌向德国和瑞典。(后来统计,2015一年,德国去了难民一百多万,瑞典是十几万。)
Merkel 和 Lofven 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很快来了个紧急刹车,一百八十度急转弯:亲爱的难民同胞们啊,我们理解你们的苦难;可是可是,我们也能力有限啊,实在承受不了了;你们没来的,就别来了;来了的,最好自愿回去吧;不愿意回去的,我们也不得不把你们遣返回去;现在遣返不了的,以后也得遣返。同时,封锁边境。Merkel 和 Lofven 两个都是大善人啊,却落得里里外外大抱怨,人人大抱怨。英国人更一怒之下,脱离欧盟了:你们欧洲大陆,你们德国法国呆头,爱怎么弄,怎么弄去吧,我们英国人躲得你们远远的。人类很不幸啊,有时候很难办啊。
今年与前年2015年相比,跨地中海而来欧洲的难民大幅减少了,沉船死人的数量也大幅减少了。可是,毕竟沉船死人的事故仍然经常发生。欧盟怎么办?要积极援救呢,还是消极观望呢?欧盟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处在两难之间。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