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号-港澳问题 侯鎮安简介 侯鎮安文章检索

 

 

2019冠狀病毒病:「吹奏管樂器」的傳播風險,遠不及「健身室劇烈運動」高!
 
 
侯鎮安
 
 
2020年10月9日星期五晚,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還有幾位相關官員,到了尖沙咀文化中心音樂廳,出席「香港管弦樂團」新樂季的首場音樂會。徐英偉曾經到後台探班,林鄭月娥於中場休息時已經離開。家住東涌藍天海岸一期二座,有份演出的低音單簧管(bass clarinet)樂師 艾爾高(Lorenzo Antonio),星期日發熱,星期一分別到北大嶼山醫院及仁安醫院求診,證實確診2019年冠狀病毒病(武漢肺炎)。同台演出的接近150人,包括演出者和工作人員,但不包括觀眾,現正在大嶼山「竹篙灣檢疫中心」接受14天檢疫隔離。
 
曾經以研究工作繁忙為由,拒絕傳媒訪問,但又有時間繼續太平紳士工作的醫學專家HPL[註1,註2],引述美國明尼蘇達州2020年9月16日公佈的一項研究[註3],在10種接受測試的管樂器[註4]之中,小號、低音長號和雙簧管屬於高風險樂器,比平時呼吸釋出的「飛沬」高,而艾爾高吹奏的低音單簧管,屬中等傳播風險的樂器。
 
對不起,如果我是HPL,我不會這樣說!
 
首先,該研究跟「飛沫」無關,研究的數據,全是量度「氣溶膠(aerosol)」的濃度、大小和重量,沒有量度「飛沫」,也不能同時量度「飛沫」!以下是空氣中可以找到的東西,按重量由重至輕排列:
中文:飛沫、氣霧、氣溶膠、PM10、PM2.5、細菌、病毒、分子、原子、離子、自由基。
英文:droplet、mist、aerosol、PM10、PM2.5、bacteria、virus、molecule、atom、ion、free radical 。[註5]
由此可見,氣溶膠較飛沬輕,可以射出的距離也較長,可以逗留在空中的時間也較長,更加不容忽視。
 
第二,該研究所說的「中等傳播風險」只是相對而言,僅限該研究內適用,並沒有普遍意義。
 
第三,研究實驗只量度每件樂器的氣入口(inlet [註6])和氣出口(outlet [註7])一個細小範圍內的氣溶膠大小與濃度,較遠距離的,甚至是觀眾席的氣溶膠大小與濃度,雖然有可能都是源自該管樂器,尤其是小號和長號,但該研究實驗,則不包括在內,沒有量度。
 
第四,雖然該研究有量度「靜止時呼吸」和「靜止時說話」所產生的氣溶膠,以作比較,但筆者認為,不單止並不足夠,還有製造錯覺之嫌!
 
既然該研究中,十件樂器都有量度「大氣量,用力吹」和「不大氣量,不用力吹」所產生不同的氣溶膠大小與濃度,為什麼「呼吸」和「說話」就只量度「靜止時」的呢?
 
筆者相信,「運動時呼吸」,尤其是「劇烈運動時呼吸」,所產生的氣溶膠大小與濃度,必定是吹奏任何一種管樂器的數倍,甚至是數十倍!所以,健身室永遠是高風險的地方!
 
筆者也相信,朗誦、演講、「高聲說話」和「大聲叫喊」所產生的氣溶膠大小與濃度,必定也較「輕聲講電話」高,而且也應該是吹奏任何一種管樂器的數倍,甚至是數十倍!
 
眾所周知,卡拉OK仍然是高風險的地方,為什麼?可惜該研究沒有量度「唱歌時」所產生的氣溶膠大小與濃度,否則,一定可以解釋為什麼卡拉OK仍然是高風險的地方!因為筆者相信,「唱歌時」所產生的氣溶膠大小與濃度,應該跟吹奏管樂器相若,兩者都是音樂,活動性質相同,兩者的用氣方法和呼吸方法都相同;因此,如果要避免吹奏管樂器,唱歌也應該同時避免,尤其是教會詩班、合唱團、大合唱等!
 
筆者相信,「吹奏管樂器」所產生的氣溶膠大小與濃度,不算高,可能略高於靜止狀態和普通談話,但跟唱歌相若,而且遠不及做運動時高;因此,「吹奏管樂器」之所以是高風險活動,並非因為其產生氣溶膠大小與濃度的多少,純粹是因為不能夠戴口罩進行!
 
第五,該研究的一個主要發現是:十種不同的管樂器,以不同強弱和不同技巧演奏時,所產生的氣溶膠大小與濃度,可以十分不同,呈現出一個「二次大小」的差異(上下可以相差一百倍)[註8];但是,筆者認為,這種差異並不罕見,例如:不同歌星唱歌,唱不同的歌,高聲唱,低聲唱,也可以有這個幅度的差異,朗誦也是,運動也是;惟一分別是,唱歌、朗誦、演講、做運動,都可以戴口罩進行,但是「吹奏管樂器」不可以!
 
所以,「吹奏管樂器」的傳播風險,遠不及「健身室劇烈運動」高!
 
因此,筆者認為,整體來說,跟眾多其他風險更高的活動比較,「吹奏管樂器」帶來的傳染風險,並無特別,也不算高,也不值得大家聚焦研究,顧此失彼,到頭來,反而忽略了更多更加應該「急於處理」,「盡快研究」的問題,就不值得了!
 
例如:在健身室,多人使用跑步機,做強度極高的劇烈運動,口罩是否真的有用呢?每位顧客產生的大量氣溶膠,口罩是否能夠真的百份百隔絕呢?如否,又應該如何是好呢?
 
又例如:在卡拉OK房內,眾人放聲歌唱,甚至鬥大聲,口罩是否真的有用呢?每位歌手產生的大量氣溶膠,口罩是否能夠真的百份百隔絕呢?如否,又應該如何是好呢?
 
為什麼有人研究「吹奏管樂器」的傳播風險,偏偏就是沒有人研究教會詩班、合唱團、放聲歌唱、大合唱、做劇烈運動等等,所帶來的風險呢?
 
懇請公眾深思!謝謝!
 
自由撰稿人、香港市民兼選民:侯鎮安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侯鎮安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0年10月15日15:4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