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号-港澳问题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香港政府新一轮通缉令引发国际关注与社会质疑

 

北春多伦多记者站邱兰

 

香港政府在圣诞前夕依据《国安法》发布了新一轮通缉令,悬赏每人100万港元追捕6名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这些人士包括许智峯、何良懋、钟剑华等,均被指控犯有“煽动分裂国家”和“颠覆国家政权”等罪行。香港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打压措施,如吊销特区护照、撤销执业资格、冻结资产等。

被通缉者普遍对这些措施持冷静态度,认为港府的行动逻辑混乱且缺乏实效,甚至有些人对此表示嘲讽,认为这只是政治作秀。以何良懋为例,他质疑为何“同一罪名需要通缉两次”,并指出悬赏的兑现几率几乎为零。钟剑华则表示,自己一直持有“大中华主义”观点,却被指控“鼓吹港独”,认为港府的指控毫无依据。

被通缉者普遍认为,港府此举是试图通过高调执法向中央表忠,同时向社会释放警告信号。尽管如此,很多人已获得外国国籍并在海外开展活动,他们认为港府的行动几乎对他们无实质影响。

多个海外人权组织对香港政府的行动表达了谴责,并认为这一行动反而激发了更多海外港人的抗争。例如,刘珈汶呼吁英国政府审视香港驻伦敦经贸办的地位,并加强反跨国镇压行动。被撤护照的郭凤仪则表示,港府的打压反而使得国际社会对香港的关注更为集中。

此外,港府选择在“平安夜”发布这些通缉令,无疑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此举在情感和政治层面传递出政府试图通过公开打压来警告潜在反对者,并向中央政府表明其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努力。

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港府的行动不仅未能削弱这些人的影响力,反而让他们的名字再次成为国际媒体的焦点,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在民主和自由运动中的象征意义。此举还加剧了国际社会对香港人权状况的担忧,也可能在香港民众中激发更强烈的不满与反抗情绪。

从长期来看,这一事件可能标志着香港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过去的香港注重自由、法治和包容,但如今这些核心价值观正逐步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以高压与控制为核心的治理逻辑。这一举措加速了香港变成中国另一个内地的进程。

港府的行动可能刺激欧美国家制定更为严厉的对港政策,包括取消香港经贸办事处特权、制裁相关金融机构或港府官员。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压力可能让香港的未来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港府此次行动虽然在短期内通过高调震慑展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但其背后的操作逻辑、实际效果及对香港社会信任的侵蚀,可能带来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分享:

相关文章
- 中国民主运动在反思中向前发展(筹组时期)交流刊物《笔谈》(之三)/吕洪来
- 洛杉矶举行“挺台湾、反武统”集会/牟宗强、闫香茹
- 前仆后继薪火相传--朱虞夫讲述中国民主党创党经历
- 协和医院爆出的不是黑幕,是常识/王亚军
- 中国特色的新闻发言: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萧钦元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4年12月27日17:17
关闭窗口
Copyright ©閵嗗﹤瀵虫禍顑跨閺勩儯鈧绱潏鎴﹀劥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bjs201022@gmail.com webmaster@bjzc.org manager@bjzc.org
閸︽澘娼�:Beijing Spring, PO Box 186, Bogota, NJ 07603 USA
閻絻鐦介敍锟�001-718-66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