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号-港澳问题 侯鎮安简介 侯鎮安文章检索

 

 

共產黨統治中國73年只有「利」沒有「弊」?
(香港中學文憑試)
 
侯鎮安
 
 
2022年4月22日至5月14日,「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年度開考,中國歷史科(卷一和卷二)於5月10日星期二早上舉行,(世界)歷史科(卷一和卷二)5月14日星期六早上舉行。
 
兩年前(2020年),文憑試歷史科也是在5月14日早上舉行,並且出現一條有史以來最具爭議的試題,事件導致該試題被取消,「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多名高層被逼辭職,包括身兼考試及評核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歷史科科目委員會秘書楊穎宇,楊穎宇表示感委屈及曾落淚!然而負責寫作試題的擬題者,卻倖免於難,可能因為他是教育局官員(課程發展主任)所致(擬題者是入職教育局當教育官不久的資深歷史科老師)!
 
2020年,這位教育官在教育局批准下,為「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撰寫了這條試題:
「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試參考資料C及D,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8分)
(2020年歷史科考試卷一必答題第2題 (c))
 
這是文憑試歷史科考試《試卷一》其中一條必答題,涉及中日關係的題目,跟文憑試所有其他題目一樣,都是經過了非常嚴謹的審核,才能成為真正的考試題目,過程並不兒戲,也不馬虎;但卻被小粉紅、建制派、親中人士等指責,指具引導性、美化日本侵華、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包括其感情與尊嚴,真的嗎?
 
就是因為這條有史以來最具爭議的試題,教聯會,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新華社,文匯報和大公報等,先後批評和譴責「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犯了大錯。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向考評局施壓時,更上綱上線,聲稱已故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也說過「教育的崩潰足以摧毀一個國家(The collapse of education is the collapse of the nation)」來抨擊整個香港教育界,但後來證實,這名言是出自一名非洲學者,並非出自曼德拉,曼德拉亦從來沒有引用這名言。結果,林鄭月娥惟有公開道歉,但也「死雞撐飯蓋」,「跌落地拿番渣沙」,說自己的批評冇錯,該試題的確是反映出,香港教育界真的是出了很大問題!真的嗎?
 
林鄭月娥今次犯錯,明顯是「跟車太貼」,因為中共黨媒(包括文匯報和大公報)都經常硬說這名言是出自曼德拉,以增加其説服力,豈料林鄭月娥竟然信以為真,還同流合污,與中共黨媒一起散播假消息!她的道歉就是中共的尷尬和罪證!難怪她不可以連任!
 
相關試題最終被逼取消,答得好的考生,無辜受害,成績作廢,歷史科考試的公平與否,受到廣泛質疑!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認為沒有討論的空間,所以不適合作為試題,因為日本侵華只有「弊」沒有「利」,如果是這樣,英國統治香港155年,是否又只有「弊」沒有「利」呢?葡萄牙統治澳門446年,是否又只有「弊」沒有「利」呢?兩者是否都沒有討論的空間?兩者是否都不適合作為試題呢?
 
還有,國民黨統治中國(大陸)38年,是否又只有「弊」沒有「利」呢?國民黨和民進黨先後合共統治台灣73年,是否又只有「弊」沒有「利」呢?
 
相反,中共統治中國(大陸)73年,是否又只有「利」沒有「弊」呢?中共統治香港25年,是否又只有「利」沒有「弊」呢?中共統治澳門22年,是否又只有「利」沒有「弊」呢?真的嗎?還是只是只可以說「利」、不可以說「弊」呢?
 
香港政府(港共)教育局向考評局施壓取消試題的做法,引起社會輿論的反彈,批評教育局將試題政治化,批評教育局政治凌駕專業,及籍歷史試題上綱上線,對教育界發動文革式的政治批鬥;討論再次引起社會對歷史教育的爭議。在教育局解說要求取消試題的記者會上,就毛澤東說過「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和毛澤東說:「如果沒有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大規模侵略,霸佔了大半個中國,全中國人民就不會團結抗日,國民黨就不會停止剿共.......如果沒有日本侵華,也就沒有共產黨的勝利,更不會有今天的會談。」有記者要求局長楊潤雄說明毛澤東感謝日本侵華的言論是否也同樣須要被譴責,楊潤雄卻贊成毛澤東的說法!奈何!
 
史學泰斗,已故的余英時教授在《余英時評政治現實》一書中表示:「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作為中學文憑試的一個試題,是很正常的。這是一個歷史論斷,考生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無論同意與否,他們都必須列舉可靠的史料,予以論證。教育局官員也許是出於反日情緒的激動,明顯地誤解了它的涵義。這一論斷是說:1900-1945期間,日本一直在侵略中國,最後更發動了征服中國的戰爭(1937-1945)。但在同一期間,中國也因此而得到不少有「利」的發展,比侵略所帶來的「弊」更大;同意與否,大家都可以討論,值得討論,而不是由「港共」一錘定音!我們都記得1972年日本田中角榮首相去北京會見毛澤東時,首先為日本侵略深表歉意。當時毛的答覆是:「我們感謝日本『皇軍』侵華,使得中國的革命得以完成。」。這一對答恰好對上述論斷提供了具體的例證。所以這一論斷完全沒有肯定日本侵華的意思。教育局官員誤以為試題是贊揚日本侵華,所以說「答案只有弊無利,沒有討論的空間。」從這句話中,官員們暴露出他們完全不懂歷史學的性質,作為歷史試題,無論內容如何,都是必須通過論證才能提出答案的。因此「討論的空間」是絕不可少的。這些官員對於上述的試題並未進行過任何研究,怎麼竟敢大膽地說「答案只有弊無利」,而且「沒有討論的空間」?難道他們僅僅靠著「官方」的身份便可以對任何問題提出最有權威的答案嗎?這是祇有在極權國家才能發生的事。上引的那句話同時又暴露出官員們連歷史常識也沒有。上述試題不過印證中國的古老觀念,即所謂「多難興邦」,或如孟子所說:「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這在中國是流傳得最廣的觀念之一。
 
在《余英時評政治現實》一書中,余英時教授還補充:今天香港左派教師常用錢穆先生《國史大綱》中關於對「歷史與文化」要抱有「溫情及敬意」這句話,來支持教育局有關「愛國」的「決定」。這一情況使我十分驚訝而且啼笑皆非。我必須向香港讀者報告下面的事實:1940年《國史大綱》出版,很受知識界推重,只有「中共」提出最嚴厲的批評。當時中共作家胡繩寫了一篇極長的書評,集中火力,攻擊其中「溫情與敬意」之說。他根據歷史唯物論,認為秦漢以下兩千多年中國都在「封建」體制的宰制之下,只應該受到譴責,不應該有「溫情與敬意」。中共對《國史大綱》的敵視一直未變,1959年還在官方的刊物上大加批判,傳佈海內外。錢穆先生在1959年5月24日給我的一封信中,也特別提到此事,並且說:「此事無可計較,只有置之不問不聞而已。」
 
余教授再補充:今天左派要幫「香港教育局」吹捧「中共政權」,竟把「中共政權」和「中國文化傳統」混為一談。這是有計劃地誤導青年學生,其心可誅。《國史大綱》是抗戰時期的歷史教科書,其中含有民族主義的情感是很自然的。但錢先生並未誇張民族情緒,所以《國史大綱》又在〈引論〉中指出研究歷史「仍當於客觀中求實證,通覽全史而覓取其動態。」所謂「客觀」主要是指證據。治史必須儘量廣泛地搜尋證據(包括人證、物證、文字之證等),然後通過詳細研究而得出結論。但結論是可以修改的,一旦有新證據出現,隨應重新研究。研究歷史必須向一切觀點開放,「民族、愛國主義」是其中之一,但不能獨佔史學的研究。
 
雖然今年「中國歷史科」和「歷史科」都尚未開考,但因為受到「2020年文憑試歷史科爭議試題事件」的影響,今年兩科的考試題目,應該也會跟去年(2021年)一樣,必定不會出現下列試題:
 
試分析1941年至1945年間,香港淪陷,日本統治香港,為香港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1941年至1945年間,日本統治香港,為香港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試分析1910年至1945年間,日本統治朝鮮半島,為北韓(或南韓)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1910年至1945年間,日本統治朝鮮半島,為北韓(或南韓)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試分析1895年至1945年間,日本統治台灣,為台灣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1895年至1945年間,日本統治台灣,為台灣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試分析1842年至1997年間,英國統治香港,為香港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1842年至1997年間,英國統治香港,為香港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試分析1997年至2022年間,共產黨統治香港,為香港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1842年至1997年間,共產黨統治香港,為香港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試分析1553年至1999年間,葡萄牙統治澳門,為澳門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1553年至1999年間,葡萄牙統治澳門,為澳門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試分析1911年至1949年間,國民黨統治中國,為中國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1911年至1949年間,國民黨統治中國,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試分析1949年至2022年間,共產黨統治中國,為中國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1949年至2022年間,共產黨統治中國,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試分析1945年至2000年間(或 2008年至2016年間),國民黨統治台灣,為台灣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1945年至2000年間(或 2008年至2016年間),國民黨統治台灣,為台灣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試分析2000年至2008年間(或 2016年至2022年間),民進黨統治台灣,為台灣帶來的「利」與「弊」。
根據你的分析,2000年至2008年間(或 2016年至2022年間),民進黨統治台灣,為台灣帶來「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為什麼?
 
因此,今年以至未來各年的香港文憑試考生們,毋須再浪費時間,為上述類型的所有題目作好準備,因為所有分析「利弊」和說明「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的題目,已經被禁,應該不會再在「中國歷史科」和「(世界)歷史科」的考試試卷內出現。
 
祝大家文憑試成績理想,馬到功成!謝謝!
 
自由撰稿人、香港市民兼選民:侯鎮安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侯鎮安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2年5月7日18:5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