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号-港澳问题 侯鎮安简介 侯鎮安文章检索

 

 

「不選」好過「選」的「香港選舉委員會選舉」
 
 
侯鎮安
 
 
 
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香港舉行中共「打殘(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一個選舉,本來是沒有這個選舉的,皆因中共「打殘」選舉制度打得未夠殘,仍然有極少數人不賣中共的賬,堅持站出來,爭一長短,搶一席位,選舉委員會少數界別分組候選人不能自動當選,惟有真的要選了,9月19日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最終變得無可避免!
 
中共「打殘」香港選舉制度後,新的選舉委員會共分五個界別,每個界別有300個委員,共1500名委員。
 
每個界別均由若干分組合成,分組越多,每組的委員數目就越少,如下:
第一界別:18個分組,每組15-17個委員,包含工商旅遊金融服務業界。
第二界別:10個分組,每組30個委員,包含醫生法律工程等專業。
第三界別:5個分組,每組60個委員,包含宗教勞工漁農社團等。
第四界別:5個分組,每組27-90個委員,包含立法會、分區委員會、鄉議局和內地港人團體。
第五界別:2個分組,一組有110個委員,另一組有190個委員,包含人大、政協和全國性團體。
 
第一界別分組最多,第五界別分組最少;分組越多,每組的委員數目就越少,該分組的影響力就越小;因此,旅遊業界雖然是香港經濟四大支柱之一,但是,旅遊界分組只有17個委員,對政府的影響力,肯定遠遠不及有110個委員的「全國性團體香港代表」分組,肯定更加遠遠不及有190個委員的「香港人大和政協」分組,公平嗎?不是很荒謬的嗎?
 
另一個荒謬是,1500名委員中,有超過三分一,是無須由選舉產生,有些是指定的當然委員,有些是由指定組織或團體委任出來的代表委員,如下:
第一界別:300個委員全數由選舉產生。
第二界別:149個委員由選舉產生,151個委員非選舉產生。
第三界別:240個委員由選舉產生,60個委員非選舉產生。
第四界別:183個委員由選舉產生,117個委員非選舉產生。
第五界別:沒有委員由選舉產生,300個委員全數非選舉產生。
 
更荒謬的是,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選舉為名,協商為實。」的中共制度:大家都不想有選舉,寧願選擇「協商」來代替「選舉」,結果,大家都協商起來;結果,經過一輪協商後,大部分界別分組,參選人數目跟需要選出的席位數目完全相同,無需「選舉」,所有參選人自動當選!如下:
第一界別:要由選舉產生的300個席位中,已經有249個自動當選,餘下只有51個席位,需要真正選出。
第二界別:要由選舉產生的149個席位中,已經有45個自動當選,餘下只有104個席位,需要真正選出。
第三界別:要由選舉產生的240個席位中,已經有180個自動當選,餘下只有60個席位,需要真正選出。
第四界別:要由選舉產生的183個席位中,已經有27個自動當選,餘下只有156個席位,需要真正選出。
 
中共「打殘」香港的選舉制度後,1500人的新「選舉委員會」,已經限定只有872人是由選舉產生,豈料這872人又協商起來,結果,有501人已經自動當選,餘下協商不來的371個席位,惟有靠真正選舉產生。
 
荒謬之餘,值得注意的是,究竟是誰不能協商?究竟是誰協商不來?為什麼協商不來?
 
協商不來的界別分組有13個,分別是:商界(第三)、金融服務界、保險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中醫界、教育界、法律界、醫學及衞生服務界、社會福利界、科技創新界、勞工界、港九分區滅罪防火委員會、新界分區滅罪防火委員會。
 
協商不來的,全部都是專業人士和知識份子,不乖乖,或扮不乖乖,不聽中央的吩咐,不妥協;他們可能是真心相信中共,可能是真心相信被中共「打殘」後的新選舉制度,也可能只是借選舉來作個人宣傳,筆者不得而知。
 
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被中共「打殘」後的「選舉委員會」,1500名委員,不論是非選舉產生的、選舉產生的、還是自動當選的,其代表性和認售性,應該都是一樣,近乎零!
 
就算需要選舉產生的872個席位,完全沒有自動當選,全部都需要靠真正選舉產生,也只不過是「小圈子選舉」中的「小圈子選舉」而已,又有何意義?。
 
既然如此,就真的是「不選」好過「選」,全部自動當選,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節省不少用來辦選舉的公帑,何樂而不為?謝謝!
 
自由撰稿人、香港市民兼選民:侯鎮安
2021.9.14
 
(本文為公開信,並無版權,歡迎自由轉載和廣傳,謝謝。)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侯鎮安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1年9月14日16:40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