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笑话汇编:著名话剧演员被不懂藏文同事改名内幕及其他
茨仁卓嘎
笔者曾严肃写作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藏区政治经济黑幕(中国网络流行语似乎叫“严肃文学”?),今天给北京之春读者们奉上一篇轻松却引发思考的文章,演员“多布杰”被改名的故事。这个藏人笑话,据说在拉萨藏人艺术圈无人不知,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它飞不出高原,笔者把故事翻译成中文,加上翅膀让它飞得更远一些。
多布杰,原拉萨话剧团著名演员。日喀则人。曾出演中国著名涉藏电影《红河谷》而走红。现任西藏话剧团演员。他的名字,在藏区属于少见却大家都认识的字。对外族人来说,他的名字容易跟藏人姓名常见的“多吉”(多杰)混淆。在藏人的姓名中,偶尔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比如“邬坚”和“奥坚”。多布杰在话剧团工作期间,按说是许多本应该懂得藏文和藏文化的在藏汉人文艺工作人员,因为不懂藏文,却在艺术团“援藏”,最终把“多布杰”的名字混用为“多杰”的。曾闹了一些误会,最终是懂其中原因的人花了很长时间功夫去讲解错误原因,才纠正了援藏人闹的误会。
虽然藏文的名字都可以写出拼音,研究者稍加努力就可以根据拼音拟合很近的读音,但也有例外,由于最早制出被全球藏人接受的藏文罗马字拼音系统的人来自印度,他使用了咖喱味的英语来拟合藏人姓名。于是“扎西”写成“Tashi”,“卓玛”写成“Dolma”,这些小细节,随着藏文知识在全球普及,许多外国人都知道。海外英语新闻频道的主播现在都很少读错了。唯独新华社翻译英文海外涉藏消息到中文时,由于翻译是“做题家”而缺乏藏学翻译文化水平,常常把流亡藏人除了“丹增”,“卓玛”这些简单名字以外的地方,随意臆造,翻译的错误百出,笔者不想赘述。此外,CGTN也偶尔出现这种情况,对藏事摸的没有西方清楚,就别侈谈什么传播力影响力了。
但是,会英语拼音规则,初步了解藏文拼音怎么读,就能掌握好发音吗?不对的,不必说研究藏学问题了,与藏人交往的话,不学好藏文规则是不行的。近来,观中国媒体宣传干部群众民族团结内容的宣传稿上,又出现笑话。中国媒体终于憋出了藏人感谢援藏工作组的一句话“噶真切”(谢谢)?噢!先夸夸它的确有进步。等等,在卫藏方言地区发出的新闻报道中,稿件竟然用的也是“噶真切”,援藏记者编辑竟然不懂,安多和康方言中,谢谢是“噶真切”,卫藏方言里,要说“图吉切“。这样,机器化批量制造对藏宣传稿的内幕,一下子被我这位解剖中共的藏人“汉学家“看穿了。
多布杰的拼音“Tobgyal”,表面上看最前面的辅音是T,后面是yal,但是不懂藏文原字,还是不能准确读懂它的音。由于T字母放在下方的缘故,浊化为“D”音,yal的原字ལ,作辅音时是“la”,结尾元音时又变成“ye”音。因此,Tobgyal的发音不是“托嘉”,而是“多布杰”。
所谓“咖喱味的英语”,也影响了“洛珠”的拼音,在印度英语中,前达赖喇嘛与中共谈判代表嘉日洛珠坚参,正因为“洛珠”使用了印度英语拼成的“Lodi”,而新华社不懂藏名罗马化翻译典故。把嘉日洛珠坚参(Lodi Gyari),贻笑大方地翻译成“甲日·洛迪”。印度人用咖喱英语“标准化”了世界藏人的拼音规则。足见得印度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新华社的文化水平差,被印度人开了个很大的玩笑———特使的名字都翻译错了,而且是那么多年不知道。如果没有我批评指正,中国还会继续蒙在鼓里。
远方的“分裂分子”给贵党统战部上的藏学课,朱维群先生听明白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