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号-民族问题 茨仁卓嘎简介 茨仁卓嘎文章检索

 

 

文革西藏课本插图如何自证黑暗的农奴制是黑暗的世纪谎言?
 
 
茨仁卓嘎
 
 
 
流传于墙国老一代,以至于天真小粉红的一个中共编造的世纪谎言,莫过于“民主改革前西藏是一个落后黑暗恐怖的农奴制社会”。许多人对此坚信不移,甚至不少在国外的中国人也是这么认为。但是,新发现的史料都自己证明,旧西藏的“酷刑刑具”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带进西藏的。
 
最近,一幅“文革时期西藏课本插图”被藏学研究者扒出,这幅插图描述了文革时期西藏学校里的场景:一位“翻身农奴”在教室中对西藏学生开展“忆苦思甜”教育,黑板上用藏汉双语写着文革口号———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翻身农奴”把“旧西藏刑具”,镣铐和“夹手指竹板”放在讲台,以增加忆苦思甜教育的现实感,讲台边围坐着一群学生。
 
夹手指板对于了解中国历史上酷刑方式的朋友来说,绝不会陌生,至少中国古装剧上就演过多次。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它被叫做“桚(zǎn)刑”。此时,大家可能会惊讶,为什么西藏也有这个?
 
西藏自己的史料《颇罗鼐传》中,事实上就记载了驻藏安班(大臣)把中国古代酷刑带入西藏的历史。而且,不仅带入了“手指夹板”,也带入了西藏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凌迟酷刑。中共培养的藏学御用文人(张云就是一个典型)要么不知道这个,要么身处体制之内,不敢对中国民众讲解这一真相。
 
笔者作为学者,则顺便补充另一个史料,乌拉(U-Lag)差役的来历。据上世纪中叶亲自前往当时的西藏,为贵族教过英语,与平措汪杰等人都有一点交情的精通蒙古语和藏语的日本间谍木村肥佐生在回忆录《Japanese Agent in Tibet》(日本叫:伪装入藏的十年)考证与解释,事实上“乌拉”这个词都不是藏语自己有的,而是来自于蒙古语。“乌拉”有少量强迫劳动的内容,但也有付工钱的乌拉劳役。藏语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外来词,正如法国藏语言大师Nicolas Tournadre(中文名:古途)考证的那样,藏文里“门孜”(医药和星占),以及“塔尔”(丝绸)都是来自于维吾尔语。藏人就把西域(Serindia)地区称之为“丝绸之乡”。与“乌拉”一样来自蒙古语的还有“巴图尔”(勇士)这个词。
 
被中共宣传机器广为传播的农奴制的误导性信息,来自于加拿大红色藏学宣传走狗谭·戈伦夫,事实上,自由藏学界早已揭露谭·戈伦夫是一位"毛粉",他是中共吹捧的“洋五毛”之一,人品极差,当然,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正因为中共在藏殖民当局是恶臭的粪,才会吸引谭·戈伦夫这样的苍蝇。
 
谭·戈伦夫使用查尔斯贝尔(十三世达赖喇嘛传《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画像》和《西藏今昔》作者)的话“农奴制在春丕河谷不是不为人所知”(原文:slavery was not unkown in the Chumbi valley),却有意抹去另一段描述———“春丕的农奴制是一种温和的种类”,“只有几个到十几个奴隶保留着”(见《西藏今昔》英文版第79页)
 
虽然小粉红文化水平不高,可能一时接受不了,但我还是真挚地劝他们一句:多读点书,不要再在比你们对西藏懂得多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的”洋人和流亡藏人前面献丑了。不然,那是非常“丢分”的(朱维群语)。
 
(图:文革西藏课本插图《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茨仁卓嘎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1年11月10日17:1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