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号-透视台湾 孔识仁简介 孔识仁文章检索

 

 

两岸冷对下的大陆民国派台湾行

 

孔识仁

 

民国105年夏,三位大陆民国派知识分子在两岸冷对之际,来台参观,并且与台湾知识分子交流意见。

他们心中怀有中华民国的理想。在台数天,通过参观和座谈会以及街头与台北市民的交流,他们发现台湾与他们心中的中华民国有许多相同相近之处,也有若干错位和落差。但是他们切身体会到自由民主和人文的台湾的可贵,这与他们心中的老中华民国的理念是合拍的。这是两岸的民国思想的共识。大陆民国派其实追求的是老中华民国的理想,台湾是首要内在的参考系,美欧是外在的参考系。他们希望由此重构未来的大陆以及两岸前途。

一、两岸官方冷民间热的台湾行

他们原来计划拜访民主进步党、中国国民党、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并且托了与这些单位熟悉的台湾人士去联系,但是原来都曾接受过我们拜访的这些单位皆推托理由,连智库都婉拒拜访。民进党以前很乐意大陆民运人士拜访的,但是现在是执政党,又处于刚上台两岸冷对的格局,可以理解他们的小心。陆委会是公家单位,当然更小心谨慎。国民党在野,但朝野尖锐对立,国民党正在借力打力,要「和共」,不愿让中国共产党不快。

尽管大陆民国派与台湾国民党在少数理念上还有貌合神离之处,但是双方的目标和整体理念已经大相径庭。最根本的差异在于:中国国民党的目标和立场、思想、战略等,早就实质性变化为「台湾国民党」,缺乏理念而盛行机会主义。而大陆民国派则是继承大陆老中华民国的立国理念而开来。两者差异很大。

三位大陆民国派知识分子,本文出于简便,就以A君、B君、C君为代号。

他们陆续来台相聚在台北。晚上聚餐。A君说:「前一天晚上我都睡不着觉。一下飞机看到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真是太让我激动了。」B君说:「台湾人讲话客客气气,细声慢语地,很讲礼貌,跟我们大陆人很不一样。」C君说:「我们都是三民主义的信徒,很期盼来台湾看看,台湾是不一样的,百闻不如一见。向陌生人问路,他们都礼貌有加,很热情帮忙指路。下午买东西时,与一位小姐闲聊,她无意中对我说了一句外国人很喜欢台湾的小吃,呵呵,我成了外国人,中华民国成了台湾的专用名词。」

B君说:「我有一位台商朋友,他说台湾人现在多数人的认知就是台湾就是台湾,大陆就是中国。我们笑话几十年的中共政权假冒几千年的中国,而台湾人却很认中共的账,认为中共就是中国。」C君说:「这也算是两岸错位的黑色幽默。」席间,大家还讨论了大陆「民国热」的发展。

三位大陆民国派知识分子先参观军史馆。大家很有兴致参观国军军史,特别是抗日战争史,看到实物如枪支、小炮等。大陆的「民国热」和民国派的迅速扩大,较大程度受益于民国抗战史真相的揭露和传播。由于得益于网路的便捷,下列真相得到广泛传播,即:中共不仅不抗战还袭击国民革命军借机扩张势力,国民政府才是抗日卫国的;中共后来又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扶持下,依靠远远胜过国军的军火援助,再凭借血腥「土地改革」强制形成的战争动员力和供应力,打败中华民国赢得政权;然后才有死八千万人和中华文化被摧残的大浩劫,才有当代红色权贵的资本主义。所以抗日卫国史和民族主义成为「民国热」极有力的推手,而对于中共的普遍不满,是「民国热」和民国派产生的「温床」。

然后他们参观了国立国父纪念馆和国立中正纪念堂。虽然国父纪念馆游人如织,但是向国父孙中山行礼的人较少,这是一个遗憾。大家列队恭恭敬敬向国父三鞠躬。由于大陆与台湾的历史记忆和当代社会思潮有较大差异,大陆民国派要重光民国的宪政理想和历史遗产,所以对于民国和国父及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缔造者蒋中正的推崇日渐提升,特别是对于彻底反共产主义的蒋公更有温情的理解。台湾现代史和政治状况较为特殊,所以对于蒋中正的评价与大陆民间思想趋向不同;再者,台湾社会与大陆民间的思想背景也不同。但是台湾社会和大陆民间对于宪政和自由民主的认同则没有不同。

在中正纪念堂,三位大陆民国派知识分子从漫长台阶一步步走上去。A君说以前上学时被灌输蒋介石如何反动,国民党如何祸国殃民。长大后才发现真正祸国殃民的是中共,蒋公才是民族英雄。中正纪念堂的游客很多,大家只能在礼兵行礼后人潮退去,抽空向蒋公像敬礼。步出纪念堂时,C君提到中正纪念堂建得太大了,把国家戏剧院和国家音乐厅置于两旁,这样观感不好,难怪被指责为独裁者、威权统治者。

B君说:这是蒋公身后事,不是他身前安排。不过这样做观感是不好,大陆自由派就常拿毛泽东纪念堂和中正纪念堂作比较。A君又说:蒋公毕竟领导了抗日卫国战争和使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国之一,又是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的缔造者,殊死抵抗苏联扶持的中共叛乱,彻底反共救国,这是自由派和改良派不能否定的。

慈湖祭蒋之行,几乎是所有大陆民国派人士所向往的。这三位大陆民国派知识分子也不例外。台湾许多人对于蒋公印象是实行白色恐怖的威权统治者,因为本土化思潮的因素,台湾许多人有意无意忽略了蒋公在严重内乱外患的大陆推行宪政的经历。大陆民国派对于蒋中正有较高评价,但是忽略了蒋公晚年传位蒋经国、还有戒严期太长等的错误,也因为大陆未来要民主化、要光复民国,所以有此忽略。台湾要本土化,所以也有对于大陆中华民国的理念和历史成就刻意忽略,特别是绿营为台湾独立而抹杀贬低大陆国史。

大家向蒋公三鞠躬,并且致献花圈。A君说:「小时候我们被教育蒋介石如何坏,感谢网路,我们看到了许多历史真相,发现蒋介石时期可以组党、游行示威、搞学潮,连共产党的影视小说也常不经意流露出这些历史真相。抗日战争也是蒋介石领导的。我们追求民主,但是现在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祖辈早就做过,还有制宪、行宪的成就。」B君说:「我小时候是中共机关大院长大的,特恨蒋介石,现在很尊敬蒋公。我父亲就说我很反动,他是高干,脱离不了共产党员的认识水平。」

C君说:「是呀,我的表哥也是国粉,他老子是部队里的副师长。他在外骂毛泽东,称赞蒋公是民族英雄,在家是不敢说一句的,怕他老子。我姨父是中共的军头,很厉害霸道的。」此次祭蒋,遗憾的是国防部后备指挥部桃园管理组以时间紧为由,取消诵读祭文,而以前都是允许诵读祭文的。这或许是「新政」。

下午回台北谒忠烈祠。一入忠烈祠大门,大家就向忠烈们行礼致敬。然后大家瞻仰了文祠和武祠,瞻仰了仰慕已久的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秋瑾,以及抗日和戡乱的烈士张灵甫、黄百韬等。

A君说当代就缺少了烈士的英雄主义精神。B君说:现在自由派吹捧顾淮、林昭,真是笑死人了。顾淮是在追随中共歧途中渐渐觉醒,转变为自由主义者。论学问,无法与民国的大师比;论事功,没有革命过。吹捧他的自由派,很多人是中共改良派转成民主派,所以惺惺相惜,这是他们的水平和品位。C君说:林昭更糟,实际只是被中共迫害致死的异议受难者,连明确的反共意识都没有,自由派实在找不到象样的烈士。A君说:自由派找烈士也只能找共产党出身的叛逆。中国为自由民主献身的烈士太多了,像辛亥革命时期、抗日卫国时期、戡乱时期。现在自由派的思想没法与先贤先烈合拍,他们是喝共产党奶但是没有自觉脱胎换骨的自由派,没有与过去彻底决裂。

他们参观了台北市二二八纪念馆。大陆人其实对于发生在台湾的「白色恐怖」时期是有所了解的。中共大肆宣传「二二八起义」、「白色恐怖」以证明中华民国政府统治的非法性、反动性、反人民性等,同时用以反证中共的正当性,这些已进入大陆历史教育的课本。在这种文教宣传背景下,不少大陆自由派又受台湾绿营观念影响,因而否定国民党统治从而不认同中华民国的正当性。

但是大陆民国派是二十一世纪发展起来,是「六四」后中共正当性被质疑和否定的思想氛围里产生的;是在发现历史真相,「民国热」,追求自由民主和中华文化传统复兴的背景里成长的。所以,大陆民国派大多理解「白色恐怖」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对于无辜者是同情的,但认同政府镇压红色力量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大家仔细看了二二八纪念馆里的图片、电影、文字等。A君说:死这么多人很可惜,小蒋的统治术很有「俄国味」,坏了国家的正道。B君说:看了这么多,台湾怎么不讲戡乱的正当性呢?戡乱又不是党派斗争,怎么流行讲「国共内战」呢?C君说:现在台湾只讲台湾,不管「白色恐怖」的原因,认为内战是大陆的事,所以只讲「白色恐怖」的后果,且不讲抗击共产主义红潮保住台湾的一面。这样看起来,「白色恐怖」与共产党「红色恐怖」是大同小异的同一类型,这是片面的、不对的。A君说:历史归历史,我只同情无辜者和老百姓,不喜欢意识形态斗争使历史真相被以偏概全。

二二八纪念馆外的「悼念墙」,一张张白纸像一颗颗白色的心,令人感伤。大家在「悼念墙」前瞻仰许久,最后集体留影纪念。

二、座谈会:大陆民国派的理想和民主台湾

三位大陆民国派知识分子受邀参加国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里举办的一个座谈会。他们提前来到会场,台湾梁怀茂老先生也提前来了。他们得知梁老先生曾是胡琏将军国军第十二兵团军事政治学校的学生,经历过戡乱战争现场,还参加过金门八二三炮战,顿生仰慕之情。纷纷请教当年戡乱战争之实情。

座谈会开始了。台湾曾建元教授说:「非常难得与大陆民国派人士有一个观点的交流。我们只知道在网路上活跃的国粉,现在可以与国粉就大陆民国热和民主化相关议题交流看法。先请远道而来的贵宾谈谈看法。」

A君首先说:「我对台湾印象最深的是台湾人的素养,斯斯文文,彬彬有礼,这比中共占据的大陆的民风要好得多。这也应该是中华文化未经摧残的结果。然后台湾实行了宪政,实现自由民主,这是华人世界的典范。尽管远远没有完善,但是无论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大陆复国后的借鉴。

B君说:「大陆民国热是大陆社会发展的大气候,这是全方位的,有历史真相(抗战史、其他民国史等)的揭露和传播、民国追求民主宪政的传统和成就、民国知识分子精神、民国文化教育精神的回归、民国人(传统中国人)的伦理和生活品味等等。中国人只要回顾自己传统,就必然要回到民国,所以说当代大陆思潮必然要有民国化一面。而反中华性的共产主义化已经被证明行不通、必须毁弃的。未来大陆必然要民主化和复兴民族传统,必然要回到民国的历史经验,必然与老民国的国家发展路径和目标高度重迭,这是不可回避的。当前中共腐败和专制统治导致天怒人怨,中共统治唯一让人民抱有希望的就是经济发展和红利。只要中共党国体制下的两极分化经济出现大危机,红利没有了,老百姓长期积累的不满就会爆发,民主化就会发生,回归民国就会成为必然。从民主运动来看,民主复国是大陆民运的本土化、中华化,是继承祖辈的理想和传统,驱逐『黄俄』的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唯有人民走向自由,国家回归中华性,中国人成为真正的中国人,如此才会有真正的『中国崛起』。」

台湾吴行健先生说:「我们身为民国人,其实不很了解民国历史和传统。诚如远道而来的朋友所言,大陆民主化必然是本土化的民主化,当初的中华民国本来就有中国本土化的民主化的特质。或许正如俄罗斯、波兰等国的普遍经验,大陆民主化很可能会走上复国之路。」

曾经身为谢长廷「宪法共识论」幕僚的朱政骐先生说:「曾经有一位外省第二代问他父亲:『你现在主张统一和赞美中共,那么当年你参加的反共复国对不对呢?』他父亲许久答不上来,最后长叹一声。台湾早就反共复国无望,连国民党都变成亲共派了,大多数人主张台湾就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号是中华民国。然而历史吊诡的是,台湾完全抛弃了的老中华民国的主张,而今大陆却重新出现光复老中华民国的思潮,甚至有复国运动的出现,还有社会上的民国热。不过,目前的《中华民国宪法》的确对于大陆人民有民主承诺,谢长廷先生也是这样认为的。」

台湾的蔡沐霖先生说:外界对于民进党有诸多误解,其实民进党在〈台湾前途决议文〉也肯定了中华民国是现状,也是未来选项之一,没有否定,没有把台独当作唯一选项。在党的对中政策扩大会议「华山会议」上,这一点得到肯定。

C君说:大陆「民国热」名词是近年出现的,但是其渊源很深很远,可上溯到上个世纪六四镇压之后,民心普遍不满中共政权。如此民国追求宪政民主的传统、政治自由、国军抗日史、知识分子精神、民国学术文化等得到广泛传播。中共对于认同中华民国的言行,从1980年代之前处以十年以上重刑直至死刑的镇压,转为十年以下刑期的惩罚。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之后,中共为了营造对台统一战线工作的气氛,对于准组织的「中国泛蓝联盟」首要人士只判了二、三年徒刑。随后政治气氛也日渐宽松,大陆民国派和复国运动由此得到发展空间,社会性全方位的民国热也突破政治禁忌在大陆媒体上公开化。由于法不治众,中共对于民国派出格的「反动言行」不得不以约谈、拘捕的威胁和轻惩为主。」

C君继续说:「大陆民国派和复国运动在低压下和网路时代,得到迅猛发展。但是大陆民国派得益于两岸的和平环境和中共对台统战让出的政治宽松空间,也面临了未来的危险,即:中共对台未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攻坚战时,会镇压大陆民国派和复国运动,以消除『内忧』。所以两岸是命运共同体。台湾能『以柔克刚』,坚持得越久,大陆民国派拥有的战略时间越长。中共用『九二共识』施压蔡英文政府,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共真实目标是:分裂绿营。只要蔡政府承认九二共识,正绿深独就会出走,民进党剩下的主流将是实用主义者。选举要钱、执政党要政绩,民进党缺少了党内深独的制衡,不少绿色力量在利益诱惑下也会变红。国民党很多人从反共转变成亲共是『前车之鉴』。」

第二场座谈会。台湾的邱荣举教授首先说:「欢迎大陆远道而来的贵宾,我看了资料,特别是〈大陆民国派的民主化理念——以陆、台民主化思想比较作解释及说明〉一文,有很多感想。但可否请远道而来的贵宾先谈谈呢?」

A君说:「大陆民国派既是不同于以前民主运动的新兴力量,也是渊源最深远的。老民运是以自由派为主的。民国派是继承民国开国和立国精神的,是主张未来中国走继『1947年宪法』而开来的道路。老民运只有王炳章等人的思想与民国派契合,后来又有封从德等人,辛灏年则是思想上的先行者。所以我们不可能是改良派的,也不是无根的自由派。我们是本土化的民运,我们继承国家正统和中华文化而开来。」

会上,老资格的退役国军梁怀茂老先生依大陆来宾的要求,介绍了当年抗战中和戡乱中国民政府与共匪斗争的往事,很受大陆来宾的欢迎。

台方有人问及:「中共政局多变,现在反腐斗争激烈,未来有无政治改革的可能?」A君回答:「中共政治斗争从毛泽东开始就很厉害,也有改革,但是不可能废除共产党一党专政,世界上也无先例。中共改革是自我改良,所谓政治改革也只是改良统治术,不会有民主化;甚至于搞自由化都是大打折扣的,不可能实现的。」

台湾刘碧蓉老师则介绍了台湾的国父思想和三民主义的研究状况,当今比较衰落。

会议上,台湾有人提出:为什么大陆民国派主张继承1947年〈南京宪法〉而开来呢?时代在进步,知识在进步,为什么不追求最先进的宪法呢?  

B君说:「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越是新的越先进,人文社会科学不是这样。人文社会科学有知识积累等的传统性和时代性,有恒常的也有变化的,越是新的只能说是时代性的,有可能是先进的,也可能是应一时之急的偏学,也可能是『买椟还珠』的概念游戏、一时的学术潮流。宪法学属于社会科学,有传统性,美国1787年制定的宪法,其基本精神至今没有过时,这是传统性的体现。政治制度,需要的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条件相契合,并符合本土的传统,而不是设定一个最先进的制度,就可以直接在任何条件下实施。宪法也没有最好的,更没有最先进的,只有适合本土的,相对好的。宪法首先要成为人心中的宪法,然后才能成就宪政,否则没有人心基础的宪法,再好也不会成功。」

B君继续说:「『47宪法』是在大陆严重内乱外患中诞生的,是大陆人祖辈数代人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又有被苏俄扶持中共颠覆的历史悲情和民族主义之劫难,还有中共入主中原的倒行逆施作为反证。所以在大陆民主化之后,47宪法会有正统的地位、权威和尊严,成为中国未来制宪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大陆民国派多数主张继承〈47宪法〉而开来。我们充分认清中共的本质,理解中共不可改良的必然属性,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不是如何让中国在中共统治下走向民主,而是如何驱逐马克思列宁主义黄俄并从当下的困境中回归47宪法。这样的回归,并非倒退,而是拨乱返正。大陆的民主化必须要回归本土,即以本土传统、文化、历史为依托,重塑家国『中华民国』的理念,如此才能鼓舞、支持、团结人民进行反共抗争和重建民主。所以需要秉持三民主义思想,才能保障在中国大陆的民主化真正实现。这包括四个阶段:1.抵御外敌驱除黄俄,2.以华夷之辨强化民族主体意识,3.各族平等下的族群融合,4.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本土化及民主化。」B君的发言得到大家的长时掌声鼓励。

  

一位台方与会学者说:「我们在台湾很了解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现在学界绝大多数不提它们了。作为政治学者,我认为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没有多少先进性可言。孙文也不是宪法学者出身,知识素养上有问题。五权宪法在实施中显得多此一举,不如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才是民主国家的通则。」  

A君说:宪法不是自古就有的,西方早期倡导立宪的学者都不是宪法学者。因为有了宪法然后才有宪法学,然后才有所谓的宪法学学者。同理,中国清末主张宪政的人多数也不可能是宪法学者出身,中国要制宪,就要本土的制度价值观的理想及有益因素与西方普世的宪法原则结合。清末和革命时期,主张宪政的政治家学者大多学贯中西,而且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依然存续,因此孙文依中国「选贤与能」的政治传统而提出不甚清晰的「考试权」,又从监察权独立的传统上提出「监察权」。孙文的三民主义本质上是主张本土化的民主化。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有原创性的。更关键的是:三民主义不仅是某一思想,更是塑造中华民国的主要思想力量,是中国现代政治传统的主流。

A君又说,台湾由于大陆迁台知识分子较少,本土知识分子由于日据而不谙中华文化,然后又因依靠美国保护、援助台湾,所以社会崇洋和西化思潮严重,学术教育更是如此。所以台湾社会对于中华民国的开国立国的理想有隔。然后又因威权统治及管控思想自由,所以本土派、民主派皆不喜欢沦为威权时代说教的三民主义,并且看轻败退来台的中华民国。但是这是时势使然,不是理所当然。当今世界的民主政治普遍缺乏品质,这是因为缺乏「贤能政治」因素提升民主。民主政治如何容纳「贤能政治」为提升的动力呢?这是一大课题。就如老百姓理财要听理财专家的,大资本家投资也要听投资方面的专家,人民就不要贤能的引导吗?为什么没有产生和支持贤能且提供资源扩大其社会影响力的制度呢?这所谓的「贤能政治」在当代来讲,其实就是知识分子政治,中华民国能够在严重内乱外患的大陆保持住宪政理想,且追求制宪和行宪,全赖知识分子政治引导中华民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奠定国家民主化的方向。西方政治里,资产阶级掌控资源,中产阶级拥有多数选票;而知识分子既选票少,又缺乏资源,处于边缘化地位。那么这是理想的民主政治吗?不是。依中国政治传统的理想,有知识分子引导的政治才是品质较好的政治。所以孙文的「考试权」设计未必好,但其思想渊源——贤能政治理念,则是必不可少的。

A君继续说,目前关于「监察权」的制度是不理想的,这是由于「监察权」不够独立等诸多缘故所致。如果不改善「监察权」而是废除「监察权」,「监察权」将成为行政权之下的附属权力。那么老百姓与官的矛盾将不得不更多诉诸法庭,而不是诉诸不能独立于行政之外的监察机关。那就意味着老百姓要付出更大财力精力时间去请律师上法庭,大大增加公私两方面的成本,却独厚律师界。想学西方的律师治国吗?符合普通民众的利益吗?不符合嘛。诚然,三权分立是西方通则,但三权分立是法理而不能等同于具体制度。还有更多的权力是独立的,远远超出三权分立学说的范围,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如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是权力独立的,不随执政者变化而变化。分权制衡是不变之常理,有多少权分立?如何具体分权?这要依据各个文明体的历史传统、社会和时代的需要、民心国情等来构建。三权分立是必要的,却不是充分条件的。所以要改善「五权宪法」。要依据中华民国开国立国之精神,接续传统,然后重新解释和发展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依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von Hayek)的逻辑讲,自发秩序必然是接续传统的,任何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要尊重传统。这是大陆复国运动对于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一个立场和态度。  

晚上,三位大陆民国派知识分子去「枕戈待旦马祖风味餐厅」举行与中华民国台湾暂别前的最后餐会。大陆民国派对于台湾旧时代有特殊的感情联结,因为那时大陆人在受难,先后有八千万人死亡,那时的民族大多数的仁人志士、知识分子或赴死或受尽煎熬。而那时的台湾还有政府和民众与我们心心相通。B君说:「这是大劫难时代的悲情的温馨记忆。」  

三位大陆民国派知识分子就要离开中华民国台湾了。A君哽咽说:「我们看到了中华民国,但是『王师在中原』,我们要依靠自己重建家园,吾心吾手开辟前途。

附录:
大陆民国派的民主化理念
——以陆、台民主化思想比较作解释及说明

诤言

进入21世纪,大陆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国热」。深植于其中的民国派和中华民国理念的复兴思潮浮现了出来。对于上述现象,有各种解读,但是有不少认识和解读由于了解较浅,比较不符合实际状况。为方便说明和解读,本短文简略以大陆和台湾的民主化和转型思潮的比较,求相应解释清晰大陆民国派的核心思想。

大陆民国派思想和台湾的民主化及转型理念之比较

中华文明曾经领先世界二千年。中华民国应对「三千年未遇之变局」,其立国理念和开国精神以及国统法统是:继承传统,以道统为本,吸取西方文化,中西融合,构建民主宪政的中国。中华民国的民主化和转型是吸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的民主化和转型。这是中华民国的理想性。  

迁台之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台湾民主化和转型的本土化特征非常显著。但是台湾民主化和转型不是以传统为根、以文化为本的本土化的民主化和转型,而是以现实政治性的本土化为主导。政治的局限性源自浅表化和急功近利。所以台湾民主化的正面结果是:人民当家作主。负面后果是:缺乏继承中华民国立国的根本理念和理想性,难以自觉在价值观和制度上对治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的资本主义化的弊端(应限资本主义之尊位于经济领域),也缺乏自觉对治西方式自由民主所带来的弊端。而这些恰恰是民国开国先贤和文化硕儒所批判和警惕的。民主化和转型之后首要的是文化、社会、政治等的品质提升以及经济发展。而此目标在民主化和转型之前之中,就应该含有且成为理想,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大陆民国派核心的民主化和转型的理念是:以中华民国的理想性和立国理念为本,以求光大开来,主张继承中华民国的老传统——现代儒家文化和三民主义,特别是在政治思想上主张要继承三民主义、民国新儒家的返本开新的精神,且以台湾为内在的参考系,以美欧为外在的参考系,而开未来的政治文明,构建中华化(本土化)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制度。因此主张继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而开来。

大陆民国派思想与1970-1990年代大陆主流的民主思潮的不同

1970-1990年代大陆主流的民主思潮是:中共埋没了中华民国历史和中国传统的反传统教育的背景下的民主思潮。也就是断根、断裂了传统的民主思潮。这种思潮是中共倒行逆施激发的反专制乃至后来发展成反共产主义的思潮,是以西方自由民主为偶像,但是缺乏本土化且不谙本国民主传统的民主思潮。其领军人士多数是由中共改良派、受迫害者转化成民主斗士而来。因此他们的思想,一不深入了解西方自由民主具体的起源和现状,只知抽象的原则。二不了解本土的民主传统和成就以及民族传统。这是1970年代民主墙运动、1989年天安门学运、民运等这几代人的缺陷性。

大陆民国派思想是从民国热、大陆传统文化复兴、求自由民主思潮的土壤里「破土而出」的。所以认同民国的价值观和制度、历史传统,认同先贤前辈的思想且奉为权威。可以说这是中华正统政治和文化的回归。其成员以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为主,以中、青年人为主,再往上有承接民国遗民理想的年长者。许多经历过民主墙运动、天安门学运的人士也转进成为民国派。中华民国理想、三民主义、儒家文化、国父蒋公、辛亥革命、抗战戡乱、反共复国等精神资源是他们的「神主牌」。

大陆民国派如民国宪政派,称呼至今继承1970-1990年代民主思潮的人士为自由派。两者有政治目标和思想上的分野。但是任何民主化和转型皆必不可能缺少本土化。中国大陆的民主化和转型的前景必然要本土化,必然奉先贤的革命精神为源头活水,未来构建的民主中国和文化中国必然是中华民国立国理念和理想的大复兴。


(曾刊登于台湾《民报》)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孔识仁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7年1月20日17:4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