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号-透视台湾 潘晴简介 潘晴文章检索

 

 

善待大陸滯臺民運人士是中華民國政府的責任

 

潘晴

 

據臺灣及海外媒體報道:一艘載有3名中國大陸人士的機動帆船8月初從中國出發,計劃行經臺灣時會合另外2位逾期居留的大陸民運人士,一同前往美國屬地關島尋求政治庇護。不過這艘船912號在臺灣桃園竹圍港擱淺之後,被海巡人員查獲並移送收容中心。據聞:在相關單位審查之後,他們將有可能被遣返回中國。

    

在消息確認後,我深為這5個人的命運擔憂!因為就在八月底九月初,我與王睿(王中義)和他的女友楊盧琦旎,在臺北舉行的「紀念國軍抗戰,光復民國大陸」國際研討會上相識,並在幾天時間的相處中有過深入地交流,因此,對他們的個人情況有一些瞭解。王睿告訴我:他曾是一名警察,因對中共的統治不滿開始投入民運。在對歷史的反思中,他開始認識到中共專制的本質。因此,成為了在大陸「光復民國」運動的一員,並擔任了「泛藍聯盟」組織在江蘇的負責人。在受到中共當局打壓迫害之後,他不得不選擇滯留臺灣,並打算赴美尋求政治庇護。對於他所介紹的情況,我十分理解,直覺與多年從事政治活動的經驗告訴我,王睿說的都是實話。因此,我願意公開作證:王睿與他的女友等五人是來自大陸的民運人士。他們決心投奔怒海,只是為了逃避迫害和追尋自由!

 

C:\Users\Chen\AppData\Local\Temp\FullSizeRender.jpg

潘晴(笔者)與大陸滯臺民運人士王睿(王中義)831日攝於「臺灣師範大學」會議廳

 

對於這五名欲赴美尋求政治庇護,擱淺在台灣外海的中國異議青年,儘管台灣的海巡、司法等單位已基本認定:石堅、王睿等五人只涉及非法入境和逾期滯留,但台灣媒體和輿論界,卻仍以「疑點重重」影射五人為「刺探軍情」和「肩負中國派員蒐集情資的任務?」對此,我深表遺憾!

我認為:臺灣媒體這種沒有證據的「揣測」是站不住腳的,人們只需常識認定,就知道絕無可能。眾所週知,自從兩岸開放之後特別是近年來,大陸人士來臺非常方便,大批中共官員早已滲入臺灣各地,被輿論形容成全臺灣「趴趴走」。而臺灣各界這些年來,親共、媚共的人士大有人在,連台灣前副總統和退役將官都跑到對岸去了,中共何須再派員冒生命危險開艘破船抵台來「收集情資」?何況如今已是「信息時代」,中共放著在臺灣的許多「代理人」不用?仍採用上一個世紀的「老套做法」來「刺探軍情」?只要人們用腦子想一想,就知道這種「揣測」毫無邏輯可言。

在此,我呼籲中華民國政府,勇敢接納這五位唾棄共產極權的大陸青年,不要因為來自對岸中共政權的壓力,拒絕接納和對他們提供人道援助。更不能因中共會不高興,就找出一個藉口,在未經調查核實的情形下,將他們遣返回中國大陸。履行「人道義務」是一個民主國家的基本責任,更何況中華民國臺灣,是中國大陸十三億人民心目中嚮往的自由民主典範。    

雖然台灣目前缺乏「難民法」,但至少可以用移民相關法規予以審慎查核,看看有沒有辦法給予他們人道性質的協助,並參照「國際難民公約」的精神來處理這件事情。我相信:事實的真相並不複雜,事情發生後,一些大陸異議人士已發表了公開聲明,證明他們的身份。海外也有一些人權團體與政治組織對此表示高度關注!因此,希望中華民國政府,就現有法律予以妥善處理,必要時協助他們前往第三國尋求政治庇護。如此,善莫大焉!

依據國際慣例:如果經調查後,確定這5個人是難民身份,即使臺灣無法接受,也應該送他們去第三國,由聯合國難民事務署(UNHCR)處理。如果誤將尋求政治庇護者當成「間諜」遣返,造成當事人生命安全遭受威脅迫害,不光違反國際難民公約精神,也必然會損害臺灣的國際形象。

而這類的事件,未來還可能會繼續出現,中華民國政府應該盡快通過對「難民法」以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相關修正,才能妥善解決兩岸之間,有關人權及國家安全的問題。

在如何對待「誰是難民?」這個問題上,凸顯了一個在兩岸之間無法回避的現實--即可能出現的、來自大陸的「難民潮」,這恰恰是影響台海兩岸未來關係的大問題。這不僅是國際社會今後需要面對的問題,這也是中華民國政府所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

    

潘晴

2015/9/21日於悉尼

  註:筆者為人權、政治活動關注者,時事評論人士。曾擔任「亞太人權基金會」會長,中國大陸「維權抗暴連線」運動的海外發言人。】

C:\Users\Chen\Desktop\unnamed.jpg


大陸滯臺民運人士王睿(王中義),在臺北「紀念國軍抗戰,光復民國大陸」國際研討會上發言。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潘晴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5年9月20日16:2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