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呼唤转型理论
——推荐张博树《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
陈忠(香港)
近年在中国思想理论界异军突起、著作甚丰的知名学者张博树的又一部重要著作《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破解“党专制”,问题与方法》,11月25日作为“独立中文笔会文库”序列“张博树文集”第五册,由晨钟书局出版、田园书屋发行,在香港推出。
在刘晓波获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中国当局应对失态失措、中国民间公民社会于高压下傲然崛起,中国社会尽快完成和平转型的紧迫性、重要性,为国内外、海内外社会各界高度瞩目关切之际,有舆论指出:“最为关键的是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和知识精英能够及时推出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司法等各领域的建设性可操作方案或整体意见书,由熟悉中国国情和西方政治运作和制度设计的专业人士和精英按照民主、自由、人权、宪政、法治等普世价值为总指导方针进行全面设计,提供可执行的范本,供中国本土由民众参与的社会运动进行参考。”(文一理《刘晓波获奖后中国时局的走向分析》 ,原载2010年11月20日《民主中国》)张博树的新著,与他近年先期出版的《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从五四到六四(第一卷)》等著作,正是这样一些“中国本土由民众参与的社会运动进行参考”亟需的思想与理论建设成果。
张博树的这本新作,根据他在北京讲解“中国批判理论”的十次内部讲课内容整理而成。书中坦陈作者20年苦心孤诣、建构原创性“中国批判理论”的初衷和心路历程,阐述了立基于哲学人类学和宪政自由主义立场的“中国批判理论”对中共“党专制”体制的病理学诊断,详细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批判理论”建构的方法论原则,回答了读者关注的有关中国现当代史和未来中国转型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毛泽东的历史定位和评价、当下权贵资本的泛滥及其原因、如何看“新左派”和近年新崛起的“毛派”、“大国崛起热”背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非理性陷阱等既具现实争议性、又富学理论战性的重大议题,著墨甚多,发人深思。
中共党专制作为一种制度体系已经运转60余年,对它的构造“密码”的深层揭示和病理剖析,《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是准确而犀利的解剖刀。“党专制”的中共为何愈来愈呈现颓败之势,为何会落到今日民怨沸腾、民潮迭起、民变在即而破绽百出、穷于招架的狼狈地步?中国向何处去?崛起中的中国公民社会正在思索、正在回答。一个伟大的转型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思维,建构原创性中国批判理论,就是为了践行这一时代要求,张博树作为一个杰出的独立学者、公民思想家,也正在做出有益的、宝贵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