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号-百草园 查建国简介 查建国文章检索

 

 

《我不是潘金莲》是部坏片子
 
查建国
 
 
昨天北京下雪降温,可我出门去看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只为它是我喜欢的冯小刚作品。两个小时电影看的中间有笑,但更多的是一种莫名的不舒服。回家看报,当天的环球时报为此电影发专稿两篇。看了环报满口夸赞的文章,我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舒服了。
 
环报在12版发本报3名记者署名文章,题为“美媒:理解《潘金莲》需要耐心”。文章夸此片“讽刺喜剧挺大胆” 。在15版发本报评论员单仁平文,题为“《我不是潘金莲》做出勇敢可贵的探索”。 文中讲此片“以荒诞手法描写官民矛盾和官场生态,尺度之大,令很多人颇觉惊讶。”“《我不是潘金莲》面世也为管理部门赢得掌声” 
 
影片故事简单,一个农妇李雪莲上访告状十年,后被告人车祸身亡,她竟因无法再告状而失去活的动力,要寻死自杀。在她告状十年中,所在地各级领导一愁末展,被她“害” 得苦不堪言。
 
中国(大陆)近一、二十年“上访告状” 竟成社会一景。几百万上访大军因强迁、司法不公、地方官员贪腐或仗势欺人等各种原因长年奔波在告状路上。可影片中女主人公因何上访呢?因她要生二胎(告法院原因是为多分房)与丈夫假离婚,谁想弄假成真,丈夫领了离婚证后又与别的女人结婚了。女主人公为此将丈夫告上法庭,要法庭判她与丈夫复婚后再真离婚,败诉后层层拦官车,直到北京拦中央首长车告状。在这个离婚案中丈夫有道德责任,可从法律上还真拿他没办法,法院、政府还真没什么责任。
 
环报单仁平讲女主人公是“认死理的法盲” “属于典型的‘上访刁民’” ,而各级官员“在处理李雪莲的案子上都无直接错误” 。看电影的观众原来还只是感到女主人公有些过分,官员滑稽,可单先生这一画龙点睛之笔让人顿悟:噢,原来这是上访刁民在给政府找麻烦,官员们只是工作方法有问题(电影中官员们上门攀亲戚送礼物,说尽好话,还真让人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似对官员讽刺,实是对访民的讽刺,对政府小骂大帮忙。这是将当前中国专权与维权矛盾扭曲成刁民“缠访” 与官员维稳的矛盾。怪不得此片在文化文艺界一片肃杀氛围中能得以通过发行,并得党媒称赞。可能冯小刚已使出洪荒之力要在揭示现实中有所突破,或有难言之隐,可能此片也有可取之处,但我仍将此片大体定为扭曲中国官民关系本质真相的坏片子。
2016 /11/22 北京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查建国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6年11月22日17:2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