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号-百草园 廖康简介 廖康文章检索

 

 

浪漫的狼:评电影《狼图腾》



廖康

 


  姜戎的小说《狼图腾》缺点与优点几乎同样明显。而主要由阿诺(Jean-Jacques Annaud)改编

  自小说并导演的同名电影不仅克服小说人物塑造平庸、文字毫无特色、对话蹩脚、宣扬弱肉强食的政治思想等缺点,而且完美地呈现了原作的精华:对狼的习性和作用及其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揭示,对狼王和小狼性格的生动刻画,为文艺增添的崭新形象。阿诺把一部图解理念的小说拍成了一部优美浪漫的影片,其艺术成就超过了原作。

  小说的主人公陈阵和他的朋友杨克在性格和形象上原本近似得难以区分,电影很轻易地改进了这一不足。冯绍峰饰演前者,深沉执拗;窦骁饰演后者,活泼随和。老牧民毕利格的造型沧桑嶙峋;他的儿媳噶斯迈有一种质朴的健美,两人都远远胜过小说的描绘;场部主任包顺贵也是个久经风雨的干部模样,比小说里的苍白形象强得多。另外几个次要人物也无不如此。较差的文字描写,一经改编为视觉艺术作品,形象都自然会改进。对话也有很大改进,大段的说教和讲座般不自然的话语都没有搬上银幕。一些略带学生腔的对话和不甚流畅的汉语倒也适合那些知青和蒙古牧民。电影只保留了原作主题中人与狼和自然的关系;我认为这是明智的取舍。因为小说虽然提及文革的政治背景,但并没有深挖相关主题,也没有反映诸如内人党事件之类当年的主要斗争,或知青的生活问题,以及知青和当地人的矛盾等等。原作宣扬狼性,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本来就不值得称道,影片也将其摒弃。小说的精华是对狼的描写,狼才是真正的主角。电影把狼的形象和性格、把草原的美和魅力做了浪漫的、如诗胜画的展现。

  以导演电影《熊的故事》(TheBear,1988)著称于世的阿诺不愧是拍野兽的专家。他用电影《狼图腾》向观众展示了一群狂野的狼,塑造了一头睿智而凶狠的狼王和一只桀骜不驯的小狼。他的狼比任何纪录片里的狼都好看得多,但千万别以为那是写实的狼。阿诺导演的狼是浪漫的、夸张的、艺术的。方舟子若想打假,可以找出许多错误:狼不会把众多黄羊咬死,埋在雪里留着以后吃;狼不会把群马赶到冰湖里杀死;狼不会咬死那么多羊,把它们堆起来以便跃出羊圈。狼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智慧;成吉思汗更不曾向狼学过什么战略战术。书中这些臆想和断言早就受到许多专家诟病,这次在银幕上展现出来,让老牧民说出来,似乎很真实。然而,假的就是假的,

  对这一切,所有去过内蒙插队的知青都一致予以否定。蒙古历史学家喇西道尔吉在他的文章《狼从来不是蒙古人的图腾》里也说明了蒙古人与狼的对立和仇敌关系,驳斥了汉人对蒙古族原始信仰的一些谬误,纠正了人们对蒙古历史和习俗的一些误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书与电影出于艺术需要而作出不真实的表现的理解。我要补充的是:黄羊吃草,老鼠吃草根,狼吃黄羊和老鼠,因而狼有益于草原。这是现代人出于环保对狼的新认识,绝非蒙古人的固有理念。狼究竟对草原有多大益处?破坏草原的主要原因是农耕,还是过度放牧,抑或杀狼?都还需要研究。

  《狼图腾》一书提出这个议题,电影强调这个问题,普及环保意识,很好。但这远非定论。观众欣赏的主要还是美。

  影片摄影之美是有目共睹的。草原的风光从头至尾美得令人心醉,超过迄今为止所有以蒙古为背景的故事片和纪录片。那线条,那构图,那色彩!描写美,语言太无力,根本无法形容。而且由于是电影,那一幅幅美景是动态的:蓝天白云绿草原,风吹草低现牛羊;比静态的油画、水彩画美多了。我说从头至尾,不太准确,因为最后需要展现人对自然破坏的结果--草枯了。但那也是一种美、凄厉的美、伤心的美。它呼唤心灵深处对美的爱惜,是超越视觉表象、更高层次的美。表现狼,电影用的是浪漫的手法。所谓浪漫,并非像一些人误解的那样只与爱情有关。在文学艺术上,浪漫主义运动与先前的新古典主义相对,强调感情,而非理性;也与后来的写实主义相对,多采用夸张的手法。一开始,陈阵在抄近路时就与狼群有一次危险的遭遇。无论是否因为他敲马镫,逃过了那一劫,陈阵对狼是心存感念的,这在狼王死的时候他亲口说了出来。

  他对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研究狼,养小狼,企图驯化狼。渐渐地,他对狼有感情了,甚至为了狼而与人发生矛盾。为了强调狼对自然环境的积极作用,电影把狼捕黄羊表现得很美:特写镜头展现狼埋伏在草丛,干净发亮的棕褐色毛皮与草色交辉;虽然流着馋涎,却耐心等待着时机,等待着狼王发动进攻的号令;绿色的眼睛闪着光,透露出凶狠的神情;飞速奔袭优美的动作,无言却不约而同的配合......如果说伏击黄羊表现的是优美,那追击马群就是表现壮美了:在暴风雪中,天昏地暗,狼扑咬,马奋踢,人搏斗;最后群马凝固在冰湖之中,仍在作各种挣扎的状态,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惨烈的画面,心中深感震撼。吉普车追赶狼王,将其累得筋疲力尽,面对陈阵卧地而亡,其哀亦可悲。小狼蒙受豢养,但牛车拉它都不跟着走,怎么调教也不肯屈服,甚至把主人咬伤。电影表现的不是狼的狠毒,而是它拒绝俯首帖耳,坚持桀骜不驯的习性,令观者自愧不如。但颇具讽刺的是,原作说狼与狗上万年前分野后,就再也无法驯服,因而作者敬佩并鼓吹狼的自由精神。电影也表现了这一点,但实际上,摄制组特意聘请苏格兰驯兽师辛普森(Andrew

  Simpson),驯养了三十五头狼,让它们能够按指令坐、嚎、斗,才拍出了这个影片。狼在其中的表演是片子最出彩之处。与此相反,这个影片里人的表演都没有什么精彩可言。尤其是演陈阵的冯绍峰,把忧心忡忡一直挂在脸上,丝毫没有变化。演杨克的窦骁在《山楂树之恋》中曾有阳光灿烂的表现;在这个电影里却仅仅是个活人,略胜冯绍峰而已。与原书相比,其他人物形象还是要鲜明一些。毕竟,让观众看到不同比让读者通过文字想到不同容易得多。问题是,他们的表演没有能够建立起与狼的爱恨情仇,没有充分演绎人与狼的冲突。

  主角与小狼有那么多戏,却没有演好与小狼的感情,始终不能打动观众。这倒不是观众对狼的固有观念在作祟,只要演得好,比如一九九五年的澳大利亚电影《小猪宝贝》(Babe),人对猪那么龌龊的家畜都能显得爱恋不舍。很多职业评论家都对电影《狼图腾》这一不足也做出了批评。

  电影的更大不足在我看来还是故事的连续性太差。其实,如果能够紧紧环绕人与狼的矛盾就挺好,但不知为什么,偏要插一杠子陈阵与噶斯迈没头没尾的暧昧关系;包顺贵和毕利格的矛度也是有一搭、没一搭;还有个杨克和蒙古姑娘野合的镜头。简直不知道要表现什么?《狼图腾》没有说得过去的人的故事,没有一条打动人的感情线,也没有把人与狼的交叉演好。但这个电影把草原拍得太美了,把狼拍得太迷人了。仅为此,也值得一看。

  2015年3月16日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廖康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5年3月17日19:16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