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甫著名诗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探讨(二)
周晓
有无可能杜甫和白居易对朱门的定义就是不同呢?从另个角度观察来回答这个问题。两派都认为诗句是在涉及贫富差距,对此无争论。把皇室族群与贫贱阶层比较,又把富贵阶层与贫穷阶贱比较后会发现,前一比较是无比较意义和也无现实意义的,因为在比较之前就已知道了一个恒定结果:差距是霄壤之别。这是一个人们已固化的概念。而后一比较是有着比较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因为差距大小的变化在不同历史时段并非固化的,而是能够感受到的。因此,答案是不可能,即杜甫和白居易对朱门均是意指富贵阶层。
另外,该派对于诗句的理解似乎过于走马观花了。这派似乎把杜甫当成一位采风的记者。这位记者杜甫只不过是用诗文形式做了一次纪录而已。请看:杜甫经过了有朱色(红色)大门的华清宫,闻到了从内飘出的酒肉之香,又目睹到了街上因饥寒而死去的穷人。对一般建树不高的文人骚客的诗作,用这种记录性方式去理解其诗或其诗句应该偏差不大。可是,面对富有思想的诗坛大家杜甫的作品,须有一种是否需要提高思考深度的谨慎。毋庸置疑,白居易从 “冻死骨” 便一目了然了:杜甫在天寒地冻之季是没有丝毫机会嗅到从华清宫里飘出的香味。从这一诗句,白居易洞见到了杜甫强大的想象力和抽象能力;白居易透彻地看到了杜甫把朱门比喻为的是富贵阶层,而不是华清宫。
此一诗句,就诗文的成就而言,已登峰造极、无法超越。可是,从杜甫这一诗句就一叶知秋,看成它代表的就是唐朝社会那时的贫富不均程度的基本状况,那可就穿凿附会了。人们不应该把一个中国历史上卓越至极的诗文奇才,要求他同时还必须是一位优秀的社会学家。
另一派的理解是臭字就是现代人所用香臭或霉臭的臭。如果肉类存放不当,日久会变味,众口一词,称其味为霉臭的臭。如果酒类存放无论适当或不当,也会变味,可是古今中外,无一例外,不称其味为香臭的臭或霉臭的臭。人们会以苦、辣,香等来描述变味或没变味的酒,因人而异。在制酒业有熟陈一词来表示酒是越久越香。霉菌引发霉臭。酒中酒精灭杀霉菌,这是酒类不会发出臭味的原因。这是常识。这一派人在读到和体会 “酒肉臭” 三字时,因为脑中已有的常识在作用,应会隐约感到某种失当,但出于对崇敬的天才诗人赞叹不已,处心悦诚服之状,自然地不会朝较深方向探索,就本能地不会越雷池一步。
杜甫自己跨越了雷池这一步。杜甫日常正是酒肉不分家之人,故然他全无可能不知肉可以臭、酒不会臭这样常识中的常识。如果杜甫试图想从其脑库中找到既能表达霉臭和不霉臭气味的一个字,那是毫无机会,因为世间的字库本就不存在这样一字。若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是全诗的诗眼,杜甫一定认为 “臭” 字是这一诗句的句眼,不可替代。因为 “酒肉臭” (不是 “酒肉香” )和 “冻死骨” 的反差力度才能达到文学夸张的极限。那么,不换 “酒肉臭” 的臭字,换酒字好了。杜甫可是诗坛大家,挑词选字的能力当然是炉火纯青。他要找到可以发出霉臭食物的恰当一字是如数家珍、轻而易举。杜甫应该在替换还是不替换酒字上有过辗转琢磨的过程。
杜甫像李白一样嗜酒如命是不争史实。杜甫出身贵族的家庭环境,自己又长期处于小地主阶层的生活状况,因此他在多数时期可以做到酒肉不分家。杜甫写这一诗句之时,正是执政了四十多年的唐玄宗把唐朝推到强盛巅峰之年。杜甫当时就在唐朝首都长安(今日西安)任官。除络绎不绝的所谓 “五胡” 在长安经商,任职和居住外,约有五万日本、中亚、西亚人像他们一样,川流不息于长安的街头巷尾,万邦来朝之景象直接出现在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当然会注意到世界上人类的一个显眼共同点:酒肉不分家。这几乎是地球人类的一个定式。杜甫会直觉到,一旦酒字被换,诗句的张力顿会减弱。应该是在反复掂量得失后,杜甫做出了决定:知错故错,有意不改酒臭构成的明显病句。杜甫抓住了人类的心(当时的中国版图比现在小很多)。正是杜甫的这个关键决定,使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文学效果妙不可言,传诵速度一日千里。杜甫的这一独具匠心,使此诗句从他所有诗句中一跃而出,成为这位诗圣经久不衰的代表性金句。
以上提及的两派,对于康震代表的一派的涉及朱门和臭字的理解,笔者全然否定。对另一派,笔者只是指出杜甫是故意留下有违常识的瑕疵,坚持酒肉二字是可贵连体、不容分离、必须联袂演出,以取获更强诗文的张力和拓展其感染力的范围。杜甫对一字的揣摩和权衡,向后人提示,在对词字的取舍时,要评估瑕疵和非瑕疵字眼在扩展诗文作品方面份量的轻重。杜甫刻意留存的瑕疵成功地产生了神奇效果。它的超高动能,驱使了这一诗句得以流芳百世,也驱动了杜甫自己的声望得以名垂千史。
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可视为一句或两句。本文视为一句。
《五百字》是《自京赴奉先永怀五百字》的缩写。
《左传》是《左传·襄公八年》的缩写。
《晋书》是《晋书·恒温传》的缩写。
郁金香是一花名。
康震为中国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键入:康震 路有冻死骨,可参考到康震的有关视频及视频之下配套的对全诗的诠释。
2020年2月12日 于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