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视的文化大餐
——长篇小说《逃荤粥》简评
安蒙
九二高龄的雷宏康老人寄来一本八三高龄的刘浔江老人的长篇大作,命我这个七二高龄的老人就此写一篇书评。我油然生发出一股被人指使和怂恿去“犯上作乱”的惶恐。看到书名《逃荤粥》(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6年11月初版),我不禁更加感到茫然失措。这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我干得了吗?逃荤粥倒底是什么意思?幸好作者在自序中作了解释:《史记· 武帝记》云:“(皇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据《索引》,“荤粥”,“匈奴别名也。”那么逃荤粥,就是逃避外族入侵的意思。乖乖,一个书名引经据典,转了几个弯才明白它的意思……看来作者的古文功底真是不浅。
(1)
果然,此书描写的是抗日军人廖郅敏的妻子刘素妍率两子(廖伦江、廖闻生)一女(廖婉云)在抗战期间和抗战之后在战乱中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军旅长廖郅敏和妻子刘素妍在九江分离。廖郅敏至前线杀敌,刘素妍带子女从九江出发,经武汉,至重庆。为了求得自己的生存,他们历尽了人间的苦难。在日机连续而又密集的长时间的轰炸中,无数中国平民百姓死于非命,连她年仅六岁的小儿子廖闻生也不能幸免。
1941年6月5日,在重庆较场口防空隧道,发生了举世震惊的“隧道大惨案”:定员五千人的隧道里挤进了两万人。日机采用“轮番轰炸”、“月光轰炸”和“疲劳轰炸”的战术,连续轰炸二十多个小时,把两万人长期卡留在仅可供五千人短期避难的隧道中,导致氧气耗尽而引起了隧道里的人不得不夺路逃生,从而发生大面积的冲撞、挤压、践踏现象。由于隧道口的大门是向内开的。挤满隧道口的人无法开门。后面挤过来的人又蜂拥而至。挤来的人越多越无法开门。最后用斧子把门劈开以后,又引起了一轮更加恶劣的冲撞、挤压和践踏。那天仅仅在较场口防空隧道,就有一万两千人被闷死、挤死和踩死。许多人就死在大家夺路而逃的隧道口。他们与他们所追求的生存只相差几米远的距离。看到这里,我不禁心痛不已,掩卷长思,潸然泪下。
但是,中国人是吓不倒、炸不垮的。重庆人唱着“任你龟儿子凶、任你龟儿子炸,格老子我就是不怕”的豪迈歌曲,带头在全国发起了“献机运动”:重庆国立十二中献“青年号”、重庆市小学献“中国儿童号”、新闻界献“记者号”、新军人社献“新军人”号、戏剧界献“剧人号”、妇女界献“妇女号”……青年人也掀起了参军的热潮:父送子、妻送夫……1940年至1941年,重庆和四川的参军人数高达六十多万。重庆、四川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彻底打垮了日军“以炸逼和”(实际上是以炸逼降)的迷梦。读书至此,我又豪情万丈、朗声大笑、壮怀激烈。
男主人公廖郅敏是一个爱国爱家、追求真理、勇于担当的好军人、好丈夫、好父亲和好公民。他早年就读于黄埔军校。由于“异党嫌疑”被查处。在查无实据的情况下,从宽处理,未追求政治责任就把他赶出了学校。他毅然参加了杂牌军,在一二八事变中与日军浴血奋战。1932年1月23日庙行激战中,他亲眼看到挚友潘桂亭在自己身边中弹身亡。他与日本鬼子的仇恨不共戴天。在1941年,廖郅敏已官至旅长。5月,中条山大战已经展开。他坚决要求率队迎敌,他的顶头上司王师长却胆小如鼠,在强敌当前之际,丢下部队,只身潜逃。导致部队群龙无首、全线溃败。廖郅敏羞怒交加,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在这样的部队呆下去。他要到张治中、蔡廷锴这样的真正军人手下去杀鬼子,哪怕是降职以求,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廖郅敏回到了重庆。在分别多年以后,廖郅敏、刘素妍夫妻终于又团聚了。但是要找到张治中、蔡廷锴这样的真正军人实在是太不容易。为了生计,廖郅敏只好到退休司令王銎奇的山间别墅去帮忙记账,具体业务由王銎奇的叔伯兄弟王继銎指导。几个月后,廖郅敏发现王銎奇是欺行霸市的坏蛋,王继銎指导他做假账。最终目的是要把叔伯哥哥王銎奇的钱财全部骗到自己名下。妻子刘素妍又发现王銎奇还依仗权势强抢中学生徐慧芸做他的小妾。他们不愿在这样的人家再干下去,廖郅敏在荣县的杂牌军中找到一个小职务。他们连最后一个月的工资都不要,就不辞而别了。临走的时候,还帮助王銎奇抢来的小妾徐慧芸带着她的孩子逃回了西安老家。
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1945年8月15日,小日本终于无条件投降了。在欢庆胜利的同时,老百姓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荣县唯一的一家钱庄倒闭了。门前挤满了挤兑的储户。廖郅敏、刘素妍夫妻的邻居刘嫂抱着两岁的孩子去钱庄挤兑存在钱庄的救命钱,好给丈夫治病。结果孩子被踩死了。丈夫不治而逝。刘嫂也自杀了。我掩卷痛哭:世界是多么的不公平啊!倒霉的永远是那些最贫穷、最无助、最下层的普通老百姓。任何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人,都值得授予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诺贝尔和平奖。也许后者更合适。
对于军人而言,战争结束对他们的直接影响就是大幅度复原。他们为国征战多年,看到过战友在身边阵亡,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有的人遍体鳞伤,为祖国流下过无数血汗。他们除了打仗,再无一技之长。现在祖国不需要他们打仗了,要他们复原去当工人、当农民,谈何容易?他们干得了吗?他们活得下去吗?廖郅敏家总是高朋满座,有的是老战友,有的是老下级。他们都觉得自己被抛弃了,都对自己的前途疑虑重重,都有说不完的牢骚和不满。廖郅敏只能尽量安慰他们。刘素妍只能努力招待他们。
作为中级军官,廖郅敏倒是没有遭受复原的厄运。他接到通知,去陕西军官训练团去参加训练。几个月的训练全部是忠诚教育:忠于党国、忠于领袖、忠于主义。培训结束以后,把他分配到长安县警察局当督察长,而且职权分工是负责粮食工作。他不明白粮食工作和警察有什么关系。负责粮食工作为什么还需要一个督察长。搞了几个月仍然不得要领,他去陕西省警察厅要求调换一个工作,于是又被派到宜君县任县警察局局长。宜君县孟县长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说:‘你来得正是时候。这里共产党闹得很凶,上月我们已经处决了六个。现在县大牢还关了十多个犯人……正望你来处理。’”廖郅敏“听了很不是滋味。”他立即反驳:“‘共党’并非罪名,不能说是‘共党’就要处决。好像信教一样,你信佛教,他信道教。你说信佛教的人是坏人、还是信道教的人是坏人?所以该不该处决,是要根据当事人所犯事由,然后按照法律程序最后加以判定。”看到这里,我为廖郅敏拍案叫好。他在1947年的思想水平就已经远远超越今天——2018年的许多人。
廖郅敏没有上任去做这个局长。他不愿意滥杀无辜。相反,他还在他老部下的帮助下放走了县大牢还关着的十多个犯人。有人问:“你就不怕孟县长报复你。”他说:“我不怕。早在四十年前,我就受到过‘异党嫌疑’的查处。”
友人的担心是多余的。孟县长还没有来得及报复,宜春县就解放了。
(2)
《逃荤粥》全书至此结束。以上只是全书的故事梗概,许多细枝末节都无法触及。即使是主线也难免挂一漏万,建议本文读者还是找到原书仔细阅读。
需要指出的是,《逃荤粥》只是长篇大作《春无极》的第一部。笔者非常关心公平、正直、勇敢、坚毅的廖郅敏和他聪明、贤惠、节俭、大方的妻子刘素妍在随后的日子里会有何等的人生遭际。所以我热切地盼望着《春无极》的第二部和第三部早日出版。
在第二部和第三部中,廖郅敏、刘素妍夫妻的孩子廖伦江和廖婉云都逐步长大成人了。这对老夫妻将逐步淡化,退居到次要地位。而他们的孩子廖伦江和廖婉云以及他们的配偶将逐步迈上前台。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作品的必然发展趋向。
事实上我们在第一部《逃荤粥》的下半部就已经看到了端倪。在《逃荤粥》中部(从183页起),作者引入了两个新人物程婧星和她的母亲於洁。在雨夜里,廖伦江与妈妈刘素妍一起回家,突然听到雨声中响起了悠扬的歌声。寻声找去,原来是一个卖花的小女孩在歌唱。她全身已经湿透,还不愿意回家。因为她的妈妈病了。她要把花卖光,好给妈妈治病。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我看得鼻子发酸、热泪盈眶。中国古典艺术很重视人物的出场,主要演员上场后都要来一个亮相。作者给程婧星设计的出场不亚于任何著名演员的亮相。
刘素妍买下了程婧星的所有鲜花,牵着廖伦江,把程婧星送回家里。她对女孩的妈妈於洁说:“不能再淋下去了。会生病的。”又把花交给程婧星:“快插到水里去吧。明天还可以再拿出去卖。”刘素妍以这样的方式对於洁、程婧星母女俩进行了第一次无私的帮助。
在刘素妍的反复启发下,於洁终于把自己所经历的苦难向刘素妍和盘托出。她年轻无知、遇人不淑,嫁给了一个自私霸道的男人。他把她整天关在家里,连她要回家去看看妈妈和妹妹都不许。小日本来了,他又心甘情愿地当汉奸,甚至杀害了两个同事。她无法忍受这个人面兽心的民族败类,就带女儿跑了出来。那个坏蛋又把她妈妈妹妹骗到手里,气死了妈妈,奸污了妹妹。刘素妍听后义愤填膺,把情况告诉丈夫廖郅敏。廖郅敏不能容忍这样人面兽心的民族败类继续生存下去。他带着他的老部下处死了这个自私霸道的男人。
从此,刘素妍和於洁这一对母亲就像姐妹一样亲,廖伦江和程婧星这一对孩子也像兄妹一样粘。他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做作业、甚至一起吃饭。只要程婧星受到欺负,廖伦江就会挺身而出,为她打抱不平。只要廖伦江一时不在眼前,程婧星就会坐立不安、哭着要哥哥……
情节的自然发展需要有充足铺垫,作者在这里为廖伦江和程婧星在后面的感情发展提供了最完好、最全面和最充足的铺垫。
某些喜欢对号入座的读者在看过稿子以后说:作者就是书中的廖伦江。作者的回答是:“他既是我,又不是我。”我完全赞同作者的回答。作者可以怀着满腔热忱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入书中的某个角色中,但是那个角色不可能是作者的全部,作者的全部也不可能完全蕴含书中的某个角色。所有文学作品读者都应该牢记的是:文学创作是创作,不是写实。文学创作的生命力就在于创造。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一一对号的人是不可能看懂任何文学作品的。
(3)
就像笔者在本文引言中提及的:“作者的古文功底”真了不得。《逃荤粥》全文约20万字,共300页,据不完全统计,作者先后一次或多次的引用了李华、陶渊明、王勃、贾岛、李白、杜甫、陈子昂、王之涣、元稹、李贺、江淹、刘长卿、韦庄、韩翃、蒋捷、苏颋、崔涂、蔡文姬、李商隐、薛道衡、晏殊、陆游、薑夔、苏轼、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高观国、刘克庄、葉纨纨、王思任、李煜等三十多个著名诗人或词人的诗词。作者在行文中信手拈来了这些诗词名家的适时而且应景的名篇佳句,使得文字显得简洁、明了、形象、透彻,大大提高了文字的表现力和亲和力。
当然,笔者也要毫不讳言地指出:如果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能力旁征博引,那也是不妥当的。人物的对话必须适合他的身份、角色、环境和教育水平。也就是说:每个人物只容许说他有可能说出来的话。如果作者让他说出了他不可能说出的话,那么人物塑造就失去了真实性。读者读着也不舒服。鉴别力强的读者会说:这不是人物说的话,这是作者说的话。更进一步说就是:作者在强迫人物替他自己说话。
因此,行文描述的时候是作者表现自己才华的好机会,只要不是过分掉书袋,天马行空、旁征博引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作者需要展示的是另一类才华:那就是用人物的口表现人物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或者说:作者要表现出自己有才华与自己的人物融为一体,用人物的口表现人物(而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性格。一本书里要写那么多人物,作者在写每一个人物时都要与那个人物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困难啊!所以,有些著名作家说:小说中最难写的是对话。
因此,在对话中应用名家的诗词歌赋一定要小心。小孩无法理解的诗句小孩不可以说。文化程度底的人不太可能知道的诗句不能让文化程度底的人说。推而广之,作者不可以让他的任何一个人物说出与其身份不符的话来。
除了大量引用诗词名句这一突出优势之外,笔者对作者的知识广博深表敬佩。书中借教师授课或学生练习,清楚地诠释了修辞学要义、罗马数字读法、解说了中国当代经典散文朱自清的《背影》、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在廖郅敏一家由重庆迁西安途中,在重庆至广元的汽车上,甚至请同车的廖老伯介绍了逐宁及观音文化、梓潼及其著名景观、剑门关和姜维城、广元和武则天。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还通过教师的形势讲座、学生的时局讨论、以及朋友中的亲密交谈,用大量中外史实和史料向读者准确地介绍了当时的形势以及相应的对策。有效地帮助了读者在当时的国内外整体形势下理解书中人物的处境和行为方式。
(4)
作者刘浔江先生1935年出生于江西九江。1956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是成就卓著的高级工科专业人才。他从事基础力学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出版了《应用力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应用力学解题方法与习题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现代力学中的现代数学方法》(力学进展,1993年第23卷)等几十种力学专业书籍和论文。
《逃荤粥》是作者刘浔江先生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处女作。一个专事力学教学的高级力学专业人才,在退休之后发挥余热,写出一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长篇巨著,这固然体现了作者的博学多才,同时也表现出了文学创作与其它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全然不同的一个特质。那就是: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最重要的是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而不是科班出身和名师指教。
考虑到此书故事发生的年代为1937年至1947年,作者那时只是2至12岁的孩童,我们就还应该认识到:上面所说的生活积累也并不是指作者必须亲历作品中所描述的各个事件,而是指作者对于作品所描述的整个时代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的理解、深邃的洞察、深广的思考和总体的融会贯通。
以上是笔者阅读《逃荤粥》所获得的一孔之见、一得之功。敬请作者本人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