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号-百草园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著名旅法华人艺术家王克平在巴黎罗丹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
 
 
王克平在巴黎罗丹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班门弄斧,这位雕刻家将在美术馆的花园里,在罗丹铸铜雕塑的远近围绕中,创作四件正在进行中的巨大木雕。此次是罗丹博物馆第一次邀请一位艺术家,面对公众进行创造。

展览从5月3日到6月5日,
每周二、四、六、日下午王克平将在现场工作。
地点:Musée Rodin, 77 rue de Varenne, 75007 Paris
 

 
与罗丹
  
——— 巴黎罗丹博物馆王克平雕刻展前言

 
王克平

 
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史中,我们只知道书法家与画家的名字,尊称“书圣”与“画圣”,书法与绘画是最崇高的艺术,没有雕刻家的名字,不是雕刻家稀少,因为他们不是达官贵人,不是读书写书人,古圣贤孟子说有劳心者与劳力者,雕刻家被算为工匠,体力劳动者。古代雕刻家不算是艺术家,雕刻也不是上层高雅的艺术。
 
在我青少年时期,我从来没有意识到有雕刻这门艺术,自然也没有雕刻家的存在,更不知道国外有雕刻家,因为根本看不到外国的雕刻艺术品,其实我也看不到中国历史上古旧辉煌的雕刻,艺术是从共产党的新中国开始。
 
当然在红色中国 ,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雕塑品是无处不在,大大小小的毛泽东的塑像遍布在广场,街道,城市,农村,几乎所有的家庭,甚至人们的身上,这虽然也算是雕塑品,可我不知道有雕刻艺术。
 
1976年毛泽东死后,中国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我第一次听到西方的音乐,看到西方的油画,当时的感受用我们当时的话来说:“这么多年是白活了 ! ” 我在一个画家的家里看到了他们珍藏并暗地传阅的几张罗丹雕刻的印刷图片,啊,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好的艺术,让我第一次知道不仅有画家还有雕刻家,我知道的第一个雕刻家就是罗丹。
 
再看官方宣传的塑像,虚伪与丑陋,充满愚昧与阶级仇恨,与罗丹的雕刻形成鲜明的对比。罗丹的雕刻才是真善美,充满人性,对女人裸体的塑造,闪烁着爱的光辉,是一种对自由的召唤,这些都是被极力批判的西方腐朽的文化,而这正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追求。
 
当然罗丹对于我来说非常遥远望尘莫及,但从此我知道有雕刻艺术,我开始对雕刻感兴趣,当然没有想到我也可以做雕刻,更不可能想到当一个雕刻家,我曾经当农民,当兵,当工人,后来搞戏剧,从来没有学过美术,只是我喜欢动手动脚,喜欢用各种工具,喜欢摆弄各种材料。
 
当然更喜欢找到一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这在当时与现在都是很危险的。而那时我们太喜欢做危险的事情,我开始用木头来做被禁止的表达:政治反叛,人体色情 ,美与爱  。从此误入歧途,走上劳力者的不归之路。
 
罗丹的写实技艺对我来说是高不可攀,可是罗丹作品的对人性的热爱,对女性的赞美,给我深深的烙印,一直萦绕在我的创作思维,从头到手,从1978年到现在,从北京的图片到巴黎的罗丹博物馆。

 
2022 春
王克平的一组作品:
艾未未:《王克平画册》序

我喜欢王克平的雕刻,从他的开始一直到现在。

我们之间彼此像是一家人,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我的父亲与他的父亲都因为文学创作而遭到政党的迫害。而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少有人像克平那样顽固不化,坚持他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劳作。这样的努力我中断过多次。

克平的性情天生率真,具有原始性,他的行为更接近一个动物,犹如一头野牛,一只鸟...... 他自言自语,闭门造车,生活和拓展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欲望与行动一贯而完整,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少有装腔作势、投机取巧之举,既不时尚,也无见风使舵取媚权势的劣迹,这在所谓成功的艺术家身上普遍可见。这是我认同他的主要原因,尽管我和他各自走在异途上。

我佩服克平的勇气,“星星美展”的时候 (1979),人们惊喜他是从天上掉下的这么一个人,敢于公开嘲讽政治领袖,直指社会最尖锐的弊端:言论自由,政治审查。克平觉悟高,同时有自己的完整的表现手段,尤为特殊。在中国有明确的政治立场、态度,能达到同样成就的艺术家算是麟毛凤角。

克平的雕刻跟他的身体和本能有关,他的灵感不是来自教育,他没受过起码的美术教育,更不可能接受西方艺术的影响,在他身上几乎没有落下文明的烙印,他利用原始的材料的自然形态和特征来制作一件说不清楚的东西,似是而非地表达他的潜意识、挥之不去的性幻想。作品的野蛮特质是异常明显的,从单纯的雕刻范畴来谈,雕刻家可以跟王克平相比照的,少之又少,它完整,独立,自成体系。

艾未未
2020 于柏林
 
胡平:王克平纪念刘晓波的“铁椅LXB”
 
 
 
胡平:王克平纪念刘晓波的“铁椅LXB” 
 
王克平
说明:铁椅后即艺术家王克平(作者供)
这是著名旅法华人艺术家王克平设计的纪念刘晓波“铁椅LXB”:一把铁椅子,挪威奥斯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上的空椅子;椅背、椅座和前面两条椅腿间的根根铁条,象征着监狱的铁窗,象征着监狱;椅脚处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LXB(刘晓波),右边是刘晓波的生卒年份“1955-2017”;椅背上一副眼镜,在刘晓波的骨灰撒入大海之后,和刘晓波的肉身联系最密切又最足以代表刘晓波的遗物莫过于他的眼镜。
整个设计极其简约,无一处赘笔,体现了王克平风格。
我是在1979年的星星美展上第一次看到王克平的作品的。在众多令人眼目一新而不免眼花缭乱的展品中,王克平的一组木雕,尤其是“偶像”和“沉默”,以其大胆的反叛精神、鲜明的时代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让人一见钟情,过目不忘,从此铭刻于脑海,几十年后记忆犹新。
木雕“沉默”与“偶像”(王克平作品)
木雕“沉默”与“偶像”(王克平作品)
和多数星星美展的艺术家一样,王克平也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难得的是,王克平一出手就是风格,一出手就是经典。当王克平把他的木雕作品送到星星美展时,谁能相信,他自学木雕的历史刚刚才一年(王克平是在1978年才开始自学木雕的)!王克平的作品是那么现代,而他所知道的最晚近的雕塑家却只是罗丹。这就是说,王克平对当代非写实派雕塑家一无所知,他的非写实风格几乎完全出自独创。
1984年王克平移居法国,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创作。我到巴黎去参观过他的工作室,他还送给我一座木雕和一本作品集。
由于当代图像技术的突飞猛进,把图像艺术家几乎逼到绝境。于是,非写实派便大行其道。艺术家们唯有靠创意才能生存,各自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争奇斗胜,把想象力推到极致。然而现代艺术的作品虽然浩如烟海,我却疑心其中有太多的赝品假货。某些鼎鼎大名、赫赫天价的作品,我疑心不过是皇帝的新衣。还有一类叫观念艺术,其作品非得要艺术家本人或评论家长篇大论的文字解说你才能知道它在表达什么。袁子才说:“诗到无题是化工。”我倒觉得,一个图像艺术作品必须要借助于大量文字才能看懂,那还不如干脆写文章算了。
王克平的作品就不是这样。王克平的作品朴实、简单、自然,或有意义,或有意味,或有意境。欣赏他的作品不需要看文字解说,也不需要看标题。尤其是他的木雕,甚至不用看作者署名:王克平木雕的风格就是如此鲜明又如此独特。
不久前,王克平给我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在信中,王克平讲到,遇罗克的《出身论》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是刻骨铭心。当他读到我那篇《为遇罗克立一座雕像》,心中一阵隐痛,身为雕刻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他也思考过为遇罗克、林昭、张志新做一些什么,只是以他的非写实手法,深感力不从心。
王克平在信里写道:
刘晓波去世,我又一时冲动,但绞尽脑汁一无所获。不断听到看到为刘晓波建立纪念碑的呼吁,惭愧与内疚。
前些日子巴黎的汉学家玛丽(Marie Holzman)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们找到一位知名的芬兰雕刻家,愿意创作一座刘晓波的大型铜像,我说太好了,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一定尽力。
放下电话我就开始嫉妒与自责,我也要做,我应该做,成不成都要再一努力。
在网上搜寻大量的图片资料,翻来覆去,惶惶不可终日,最终构思了这个“铁椅”方案。
玛丽收到“铁椅”设计图后,马上在巴黎郊区找到制作的工厂,“铁椅”由钢铁焊接,铁锈天成不做任何涂饰,首批制作高3M,亦可根据比例自由伸缩。我的设计力求简略,制作起来并不困难,椅座与椅背分开,便于运输,即可陈列于博物馆,公园、海滩,也可在广场集会时作为讲台,目前即将就做出1/8,2/8 两件。
说明:王克平信中提到的汉学家玛丽,中文名字是侯芷明,曾留学北京大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就关注中国民主运动,是中国民运人士最好的朋友,2009年获得法国最高国家荣誉奖–荣誉骑士勋章。我有两本书都是她翻译成法文在法国出版的。
在这封信后面还有一段附言——
又:给你的信一直没发,想等作品实物做出来后,与照片一起给你发上。今天突然看到你转发的在美国的雕刻家陈维明创作的刘晓波塑像,深受鼓舞,英雄所见略同!我用作品与陈维明遥相呼应,让我们的悲愤与思念遍地开花!
无独有偶,心有灵犀。日前,在深圳举行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上,有一幅空椅子的壁画,作者、旅法华人艺术家胡嘉岷告诉友人这幅画是纪念刘晓波。
读王克平的信,我感受到艺术家的焦灼。是的,用写实的手法表现遇罗克、刘晓波这些人物比较容易,用非写实的手法表现则非常之难。由是,我不能不佩服他设计的“铁椅LXB”。
如王克平所说:“有泪可以无声,有血不可无诗。有碑岂能无文?”王克平的作品自己会说话,我若说反而画蛇添足。只是,作为王克平的老朋友,作为刘晓波的老朋友,我有义务向大家推荐王克平的纪念刘晓波“铁椅LXB”。我希望,这把“铁椅LXB”陈列于博物馆、公园、海滩。我想,是否可以把它做成真椅子一般大小呢?这样,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图书馆、办公室;放在家中,或客厅,或书房,或庭院。
【 民主中国首发 】 时间: 12/24/2017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2年4月30日18:18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