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号-百草园 大风简介 大风文章检索

 

 

别样的幽默

 

大风

 

   三生有幸,居然能住进如此宽绰的屋子。这是公社小会议室。四壁洁白——大约才粉刷过一个多月吧。屋角并拢的两张长椅子上放着一床旧被子,虽黄中带黑,但还认得出原来是白的。床”边一张方桌,上面孤零零的放着一本书,是翻开的,标题上有红杠,是革委主任亲自指定的必读文件,限我三天背熟。房门口和桌子边还有两把长椅子。墙上挂着两幅宣传画,一律鲜红。这就是屋子里的全部陈设。                                     

   门口长椅上坐着一个小青年,不住地打着呵欠。他不多说话,很和善。比起前一阵的十人“警卫班”的气焰来,简直天上地下了。       

  我坐在那临时铺位的一端,也就是桌边,拿出昨天弟弟送来的叶子烟,一张一张地轻轻理开,慢慢地撕下骨头,又细细地撕成丝线一般的细条,放在一堆。将烟叶掐成一节一节的,又鉴别归类:最好的为第一类,有一点洞的为第二类,洞较多然而尚成块状的为第三类,太烂的为第四类,骨头丝为第五类。先拿第三类一张,加一些第四类的,再加第五类的几丝在中间,裹一个雏形,再用第二类的一张裹一层,最后用第一类一张像绑绑腿一样缠一道,就大功告成了。像雪茄烟那么长,中间大两头小,光光生生,比买的烟卷还精致些。只是没有糨糊,便在头子上轻轻一拧,成为一条细而尖又微翘的尾巴,生动极了,别致极了。

   裹完一批,向门口那青年要个火,深深地吸一口,鼻孔里徐徐冒出两股青烟,一圈一圈袅袅上升。烟斗上的烟灰矗立不倒,像一支光亮的粉笔,我真不忍心抖掉。慢慢地品味,悠闲地欣赏,我陶醉了。良久,才找来棕叶,二十支捆成一捆,放在桌边;总共捆了五捆,剩三支零的。五捆烟用旧报纸包起,好大一封,如果放在摊上去卖,一定会招徕许多顾客。这样就消磨了大半天时间——看看太阳已经打斜。这把烟大约可以卷一天吧。

   清阶开始,我是全区一号,想立功、升官、邀宠的形形色色的人——包括曾经失势刚被“解放”的当权者和强弩之末的造反派——都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最大的鱼无论如何要网住。从大队游斗到公社重点突破,触及皮肉的暴风骤雨时有发生,我居然活下来了,而且,椐说还长胖了,真是奇迹!而我的爪牙有两位自绝于人民,丢下白发老母和娇妻幼子,其中有我儿时的朋友金哥,牵连到他,我终生负疚,将另文悼念;另一位是与我淡交的太元,想不到会牵连到他。根据提审和外调的情况看,这一网至少牵连一百多人,唉,实在对不起许多朋友和一些素未谋面的无辜者。另有几位自杀未遂,还有几位被迫编造神话,公推我为“总头目”。我无处可推,无处可躲,只有硬抗。

   记得在大队时,一个霜冻的清晨,大队周副支书——我远房侄女婿,平时很亲善——叫我交代组织纲领和章程,我没法写。他指两条路由我挑:一条是回屋去写,一条是下塘捞沤肥的青柴。我脱了鞋袜,跳下结冰的水塘。钻心刺骨,一会儿双脚就麻木了。几次叫我起来,我不肯,反正感觉不到冷了。副支书无奈,叫我不写也起来。起来一看,鲜红的脚太漂亮了,虽走不稳,但还在发热呢。

   大队的千人斗争大会上,民兵连长周某声嘶力竭地领头呼口号,从“最大的、另一个”到“省最大的、县最大的”都打倒之后,就轮到“打倒反革命分子”我,我居然与刘、邓、李、董平起平坐了,有些荣幸,有些滑稽。有一个戴红袖套的小卒指着我吼:“你还笑,笑什么?我只有赶紧低头咬住嘴唇。               

   到公社后,我更煊赫了。那阵势——庞大的专案组、警卫(看守)班,外调人员游逛到甘肃、新疆、陕西、云南、重庆和全省各地,捞回不少稻草。轮班昼夜逼供,渣滓洞的法术也用上了。原来与我相熟的人,甚至亲善的人,也变了脸,如贺副书记三年前当小队会计时是我和堂弟交好的朋友,曾互换图书,交流心得,现在指挥吊打我了;看守班蒋班长,读过书当过兵,新任生产队民兵排长,算得上农村知识精英,我们同一个生产队,交往甚多,原来是我棋友,而今他虽不直接出手,但暗中指挥。真是人心叵测!置之死地而不让死,几次以“大案要案”报县公安局批捕,都被以“证据不足”退回了。于是更增加火力,轮番轰炸,可是也未将我煨熟、扬烬——尽管已无完肤,欲死不能。这么惊天动地,这么兴师动众,这么鸡犬不宁,就这样偃旗息鼓了真不甘心。我的日子不好过,他们的日子就好过吗?县公安局两次派人来找我,我请求带我走,我未进过真正的监狱,也许比这土牢美妙些吧。他们只笑笑,走了。于是,就将我转移到此闲置起来,看来我成了鸡肋”——魏武大帝也不想啃。

   紧张、激烈的日子过去了,成天坐在公馆里,实在太清闲了。无聊也无赖,只有回味着、等待着、观望着。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这胜过天方夜谭的滑稽闹剧的编剧和总导演是谁。我不知怎么收场,也不知他们怎么收场。

   这个临时监狱我非常熟悉,也很滑稽,居然是我的“老房子”。祖父五弟兄分爨时这里分给幺爷爷,我们在距此五里的河堰嘴建新房,我的哥哥们都在老房子出生,我则在新房出生,却常常到老房子走动、玩耍。改朝换代后家破人亡,五大家都被扫地出门,这所老房子面目全非,一半成了小学校,一半成了公社,现在这间屋本是客厅,他们居然这么款待我这个贵客。重门深院,高墙厚壁,逃无可逃,祖辈建房时没有想到他们的后辈子孙会被囚禁于此吧。

   突然,门口喳喳的。仔细听,才知有人想进来,门卫不让。      

  我老远来,就是要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子,传得很神的,莫非有三头六臂?”一个老女人的声音。                                                                       

   “不行,得革委批。                                                      

   “看吧。我走到门边,“我就这个板相。                                 

   原来是个白发大娘,拄着竹杖,颤颤巍巍的。身边带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她们不眨眼地看了我十来分钟。这个样儿,糟老头。我还以为……”失望地慢慢走了。                                       

   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摸摸乱草般的须发,我笑了。我这模样——                                    

   一会儿,进来三个人。为首的是公社蒋秘书,穿一双厚皮鞋,挺着胸,头发向上耸立,大概要使矮小的身材显得魁梧些吧。后边两位比他高大些,都戴者鹅蛋大的像章,金煌煌的。一个上黄下蓝,一个上蓝下黄,大约是两弟兄合穿一套军装吧;不过,凭我的直觉,他们并没有当过兵,那衣服似乎太黄了一点,举动也不像。                               

   “雷公,恭喜恭喜,你天天生意兴隆,外调的川流不息。秘书幽默地一笑,“今天这两位同志找你,你要老实交代。                                                 

   我磕了磕烟灰,唔”了一声,眼睛看着书上,静静地等他们开口。                      

   秘书请那两人坐下,对他们笑一笑,走了。                                        

   那两人的眼光一直没有离开我的脸。大约过了两三分钟,他们交换了一下眼色,上黄突然吼一声:  

   “站起来!叫你站起来!”                                                    

   我缓缓站起来,依然不看他们。                                              

   “你叫什么名字?”                                                       

   “雷公。”                                                                

   “多大岁数?”                                                              

   “三十二。”                                                             

   “才三十二?”                                                     

   “唔。”                                                                  

   “你这个反动大学生,美美的工作不干,跑到农村来干什么?你犯了什么罪?”

   “这个……请你们问公社——公社有命令,不准对外乱说。”                   

   “哼,谁不知道你里通八个国家,你遥控指挥重庆武斗,谁不知道你是右派分子,谁不知道你是大同党的总头目嘛!”他见我嘴里仍在冒烟,也点燃香烟,狠狠地吸了一口,你认识哪些人?”                                                     

   “很多,太多了。”                                            

   “哪些?”                                                                 

   “生产队全部,大队大部分,公社……”我使劲忍住笑。回过头去,门口那青年在掩住口咕咕地笑。                                                                 

   “金堂县认识哪些人?                                                   

   “很多,我们隔河就是金堂。                                               

   “你在石龙公社认得哪些人?绕这么大个圈子,还是自报家门了。

   “不,一个也不认识。”                                                   

   “不认识?哼!你去过石龙几次?”     

   “没有,有史以来就没有去过,石龙在哪一方也不知道。”                    

   “装疯!今天我代表党,代表政府宣,宣……”                                

   “你好好想想,”上黄还没有出来,坐在一旁静静抽烟的下黄搭腔了,党的政策嘛,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别人早有揭发,你看,×年月日晚上,你和周×蒋×三个人在石龙东街喝了酒,还作了什么事?                                   

   “我没有去过,我从娘胎里就不喝酒。                                      

   “别人早就交代了,你说了还算你坦白的,不然,我们就要揭发了。                 

   “你们三个人都举起右手,宣,宣……”上黄又“宣”不出了。                  

   “还是争取主动的好,你不是正学《南京政府向何处去》吗?”下黄正翻我案上的经典,就看你何去何从了。”                                                     

   “请你们揭发好了。”我突然感到索然无味。                                  

   “限你三分钟。上黄看看表,手腕抬得高高的,凑近鼻眼,仍是金煌煌的,“一、二、三。怎么?                                                               

   “你的钟跑得太快了,不过,三天、三年也一样,我没去过。           

  二黄一齐站起来,四目圆睁,气势汹汹,看来要扑过来挥拳了。                  

   “二位,请到办公室坐坐。秘书不知什么时候来的,“让他再反省反省。           

   上黄哼了一声,抓起卷宗冲出门去,下黄慢慢跟着。秘书走在最后,出门前回头对我神秘地笑笑。                                                                        

   我颓然倒在铺上,公社喇叭正在念“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接着万寿无疆身体健康之声不绝,北京什么大会还在开吧。

   突然感到肚子咕咕地叫,我于是不再朦胧,天快黑了,公社食堂又该施我半碗饭了吧。                                                                                    

       201 8·12  于彭山岷江畔

 

〔附记〕:这是很遥远的事了,完全真实,至今记忆犹新。二十年前写过“二黄一段,本想调侃一下,不愿再现严酷。这次重写,有违初衷,不得已耳。许多当事人还在,如有冒犯,请谅!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大风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9年6月8日6:53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