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号-百草园 李舸简介 李舸文章检索

 

 

说古道今:每月评论

 

李舸

 

说是一个叫许劭的,此人好臧否,世人多所批评。他和他的从弟许靖在当时都很有名,而他们经常在一起轩轾人物,每个月就要对当时的人物的高低优劣进行一次评论,当时的人们就把他们的这种活动称为“月旦评”。从时间上来看,当然比现代的《每周评论》周期要长得多了。

  据说当时曹操就很希望得到他们的好评,就找到许劭,要求给予批评,其目的,当然是想得到一个高品的结论。但许劭就是不开口。曹操就以威势相胁迫,许劭不得已,就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了非常满意,才高高兴兴地走了。(《后汉书》)

-------------------------------------------------------------------------

  后汉时期,社会上开始有了一种好评骘人物的风气,这种风气,是和门阀相关联的,到了魏晋时期,达到了高峰,我们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那种矫情不实的影子。不但人品可以评骘,甚至连诗歌,也可以题为上、中、下三品了。当时,人们也很重视名人的批评,犹如卖马者冀希伯乐的一顾,一经高评,身价即倍增。

  其实,此种风气,一直沿袭至今——写文章出书吧,往往恭请文化名人或政界权要为序题笺,调动公关吧,必假领导高官之名。好象有了名人和权要,垃圾也变成了黄金、猴子也立地为圣人。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社会上能够形成评骘人物甚至家国大事的风气,乃是一件大好事——没人说了、没了声音、没了监督,只留下一个声音,只留下一种色彩,这个社会,也就到了它应该寿终正寝的时候了。



 

说古道今:触讳得罪/

  

 

明太祖朱元璋,老早在皇觉寺当过和尚,后来当上了皇帝了,就很是忌讳别人戳他的那一段不太光彩的伤疤,所以就规定廷臣赋诗,不得用“光”(和尚光头)、“和”、“尚”以及挨边的“释”等字。如果触犯了忌讳,就被看作是讥讽隐射,重则杀头,轻的也要贬谪。有一个监察御使叫施孟微的,洪武中了乡试,会试又得了第一,当了个京官。一日,皇上命令大臣们赋诗,施孟微就写了一首呈了上去,把皇帝大大的吹捧了一番,以为皇帝肯定会嘉奖他。那晓得,他立即被撤了职赶回老家去了——原来,他的诗中有一句是:“日出光华照四方”。一个“光”字,断送了他的美好前程!(《柳南笔记》)

-----------------------------------------------------------------------        

   避讳,是中华的一个国粹,因袭了几千年了。幸好,那些伟人们一个个都已经作古了或者正要作古,不然,我们黎民百姓就不能张口说话、执笔写字了——你一说话,一写字,就会触犯忌讳。那就只能用无声的手语了。

   但你别高兴得太早——避讳,也在与时俱进,从名讳扩大到了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全方位,更为森严刻深了,而且有些过滤词你还得小心为是——比如,“稀饭”,你要写成“稀*饭”、“撒尿”,必须写成“撒*尿”……否则,等着你的便是喝茶约谈甚至进黑屋子!

 

说古道今:尖头书生

  元初的赵子昂,是有名的书画家。元世祖忽必烈虽然是半个粗人,但也学着历来的天子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附庸风雅,搜求遗逸,召见文化名人赵子昂。他一见赵子昂“丰姿如玉,照映左右”,于是以为赵“非人臣相”。一会儿,赵子昂拿掉了头上的帽子,元世祖才看见赵是与孔子相反的尖脑袋,不免惋惜地感叹说:“原来,他不过就是一个俊俏书生罢了!”于是,就叫赵写一副春联。赵子昂就写了: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又叫他写一副迎门联,赵又写了: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其实,元世祖是想看看赵这个宋朝宗室的政治态度,看是否能为自己所用,上边两联是一般的颂词,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就又叫人拿出了前任皇帝宋艺祖的画像来,叫赵题画。赵子昂为难了,面前是过去的旧主子,上边坐着的是新主人。前边的冠冕文章好应付,现在要直接表态,就难了。他想了好一会儿,才挥笔写了下边一首诗:

    玉带绯袍色色新

    一回展卷一伤神

    江南江北新疆土

    曾属当年旧主人

  元世祖听了,他赵子昂两边都没有得罪,既缅怀悼念了过去正统华人的旧主子,也歌颂承认了我这个入主中原的新霸主,于是满心欢喜。(《濯缨亭笔记》)

-----------------------------------------------------------------------

赵子昂后来官至刑部主事、翰林学士,封魏国公,和许多爱国者一样,从宋朝的衣冠摇身而变为大元的忠实子民。虽然心里开始有点不舒服,但做亡国奴的日子长了,也就习惯了,膝盖照样弯曲,头颅照样俯伏,颂歌照样高唱,科举照样糊名,俸禄照样索取,祖宗照样供奉,日子照样舒坦,中华大地照样一片和谐!

赵子昂的处世态度,就是亿万“爱国者”的处世态度!

 

说古道今:睡觉县丞

  宋末海盐县有个县丞,性格放浪不羁,还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打瞌睡。

  《乐郊私语》说它有一次去拜访一个人,主人大概在睡觉,迟迟不出来迎客。

  等了好半天,到主人出来的时候,看见客人已经在客厅里睡着了,而且鼾声如雷。主人不好意思叫醒客人,也就坐在旁边等,等着等着,他自己也睡着了。

  待到县丞睡醒了,一看,主人还在睡呢,也不好意思叫醒主人,就又睡了……

  就这样,反反 复,你醒我睡,你睡我醒,到太阳下山了,两人连话都没说上一句。县丞醒了,见太阳都落山了,主人还没醒,就起身走了。

  有人听了,就大发感慨:“此二人大有华胥风气。”

-------------------------------------------------------------------------

  县丞,是县令的副手,是没多少权利的。这个县丞大概也是个素餐官员,俸禄照拿,山水照游,瞌睡照打,就象我们现在的公仆,会上举手,会下袖手,有红包就伸手,见困难就缩手,工资照拿,报纸照看,报告照做,麻将照搓,小姐照玩——头上有了一把手,政策方针已经有人制定了,就是要“代表”,也轮不到你二把手、三把手甚至四把手,你还担心什么?

  什么“华胥风气” ?《列子》说是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之国”  。那华胥之国,离中原不知其几千万里之遥,非舟车足力所能及,你说那不是海吹神游是什么!

  不过,乱世之中、寄人篱下,也不妨悠哉游哉,也是一种活法。

   辛稼轩词曰:“算而今,何事最相宜?宜睡、宜游、宜醉。”

  或许,这就是众多芸芸众生的生存方式。还等什么?那就睡吧,梦中还有香喷喷的黄粱呢!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李舸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8年7月22日17:4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