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号-百草园 一真溅雪简介 一真溅雪文章检索

 

 

初中时代(五)

 

一真溅雪

 

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图书馆残存的“解放”前的藏书使我经历现代意识的晵蒙 人生的典范基度山伯爵 取长补短长郡、实践中学合併 长郡的洗衣房

摘自一真溅雪回忆录《史命》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赛程我已经跑尽了,当守的信仰我己经守住了。─

               摘自《新约圣经》.提摩太后书.4章.7节

进入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慢慢开始考虑未来的人生道路,对科学上、政治上、军事上的一些伟人的电影、传记非常感兴趣,诸如:彼得大帝、常胜将军苏沃洛夫、库图佐夫元帅、海军上将鸟沙科夫、海军上将拉西莫夫……等,由于中共当局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只能看到这些宣扬俄罗斯伟大、光荣的电影。

由于那时中共当局对学校图书館所收藏的书藉、报刊、杂志的控制还不十分严密,我对那些有关华盛顿、林肯、拿破伦、克伦威尔、纳尔遜、俾斯麦、罗斯福、丘吉尔、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罗蒙诺索夫、门捷列夫、瓦特、马可尼、达尔文、哥伦布、麥哲伦、贝多芬、莫札特……等这些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探險家、音乐家的事迹的书籍非常感兴趣,对这些伟人们充满崇敬,希望自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为国家作出贡献。

我从小便对周围的,和通过书籍、报刊、杂志接触到的一切充满兴趣和好奇心,所以个人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初中时唸书虽不大用功,但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学校图书館和阅览室,在图书館可以借到我感兴趣的那些伟人们的传记和与他们相关的各种历史书籍;可以借到各种世界文学名著(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和古典诗词家里都有)。在阅览室我对各种报刊杂志都感兴趣,就连一般同学不大感兴趣的地理、历史、音乐、文学、生物、体育、考古等都不例外。几乎每天不上课的自由活动时间,我都会跑到阅览室去贪婪地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从中吸取较一般同学更为广泛的知识。就是这种从小养成的广泛兴趣爱好,使我终生爱益匪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终于在学校图书館借到了我向往已久的法国大仲马写的《基度山恩仇记》。自从小学四年二级从徐国英老师那里听到《基度山恩仇记》的故事之后,我就对这本书和书中的基度山伯爵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和崇敬,就希望能有机会借到这本书一飽眼福。当我从长郡中学图书館借到这部我向往已久的世界名著时,我内心的高兴是难以言表的。

我要说这是一部影响了我一生的书,书中那位品格高尚、举止文雅、性格剛毅、不屈从命运的摆佈、疾恶如仇、宽宏大量、富有同情怜悯之心、爱增分明、知恩图报、充满智慧、知识渊博、兴趣广泛、能力超人,几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爱德蒙.鄧蒂斯━━基度山伯爵成了我为人处世的楷模,他成了我心目中“人”的最高、最完美的典范。我立志要不断努力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可能接近这一典范,成了我一生奋斗的目标。我知道,如此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又可能存在的,由于受自身智力、体力、知识范围、人生经历和周边环境的局限,任何人不论他的先天条件有多么好;无论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基度山伯爵那样完美的程度,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接近大仲马通过基度山伯爵展现出的这个完人的形像。

那时受中共当局和学校宣传、灌输、欺骗的影响对共产党、对毛泽东都充满迷信、崇拜,深信中国在他们的领导之下,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完美的社会制度,今后的任务就是静下心来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发展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这样,我们青年学生只有投身科学技术事业,才是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和未来要走的生活道路。

那时我常感自己生不逢时,可以大显身手的、疾风暴雨的年代已成为过去,现在社会稳定、政治制度完善,剩下的只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以建设自己的国家,我甚至担心今后的人生太安稳、太平淡奇、太缺乏冒險和刺激(我后来的人生经历表明,我这种担心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多么的脱离实际)。我常想如果我早出生二、三十年生逢乱世,便有机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并有机会经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人生。那是多么有趣、多么有刺激啊!面对当时我们自以为了解,其实一点也不了解的现实,认为今后只有去从事科学技术,努力在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成绩来,为国家作出贡献,这是当时我认为唯一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我认为当时国家最需要的就是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瓦特、罗蒙洛索夫、门捷列夫……那样的科学家、发明家。

我们在长郡中学实行“二部制”大约一年之后,隨着位于下黎家坡的实践中学(即从前的孔道中学)合併到长郡,下黎家坡的实践中学成了长郡中学的新校区,学校把那里破旧的老教舍拆除后,在那里盖了两幢二层楼的教学楼和寢室,盖了一幢平房作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以及仪器、试剂和标本的貯藏室。保留了一间旧的礼堂作下雨天上体育课用的内操场(后改作新校区的学生大食堂),新校区西边是一个操场,与省地质博物館相邻,东边的两层教学楼与那一排新建的平房之间也是一个操场,在两栋二层楼房的东端是一个较大的操场,这个操场的北面是一个长形的厕所,二层楼的寝室的南面围墙外是一个棚户区,住着许多从乡下进城拉板车、拉人力车、卖黄泥、在湘江边码头上从事搬运、装缷货物工作的农民,这些人大概可以称之为现代“农民工”的先驱吧!晚上睡在寝室里常可听到“先驱”们用连廉价的二胡拉着花鼓戏的曲调伴奏湖南广为流传的花鼓戏,诸如“刘海砍樵”、“五女拜寿”、“春草闯堂”……等,也祘是“先驱”们劳累一天之后的自娱自乐吧!

这所实践中学解放前叫孔道中学,它由湖南著名教育家任福黎先生创办于1918年,先设孔道小学,1922年孔道中学和孔道大学同时招生开学。到抗战时期,一度毁于日本飞机的轰炸和长沙的文夕大火,又几经搬迁,图书、仪器设备师资损失殆尽。抗战胜利后,直到到1947年,几经周折,孔道中学才得以迁回下黎家坡已残破不全的旧址复学,由于仪器设备、图书、师资的匮乏、校址的残破,以致生源锐减,教学质量下降,到“解放”前后已沦为长沙最差的中学。尽管“觧放”后当局打着反封建的招牌,宣扬打倒孔老二、打倒孔家店,孔道中学为适应形势,不得不“追求时尚”将孔道改名为实践(因当时毛泽东的《实践论》风行全国,是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然而名称的改变并没有给该校带来实质性的变化。记得刚“解放”不久,从哥哥、姐姐那里听到长沙中学生中流行的一首顺口溜:没有人要到孔道,没有人捡到实践。意思是升学考试时只有什么学校都考不上的学生才不得不到该中学就读。可见其沦落到何种地步。

市教育局鉴于长郡学生太多,早已人满为患,教室、设备仪器、师资均已严重不足,不得不实行二部制,而实践中学却招不满人,场地、教室却有富余;长郡师资质量高,实践师资质量差,两者合而为一,则可收互补之效,把长郡、实践双方的困难都解决了。合併后不久,我们便由二部制改为全日制中学,又把长郡西侧原来两栋木结构的二层楼的破旧学生宿舍拆掉,建成了两栋新的二层楼学生宿舍,加上在上黎家坡新校区新建的一幢大的两层楼学生宿舍,和原有的老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增加不少,学校对寄宿的要求也降低了,以前必须是家住外县市,且在长沙无可借宿的亲戚的学生才能寄宿,现在长沙市住得离学校较远的,或家庭居住条件太差的也可以寄宿了。我从初中二年二级起便以母亲身体不好,家中无人洗衣做饭为由申请寄宿,得到学校批准,从此开始了我在长郡中学的寄宿生活。

此时通学班与寄宿班的界限也逐渐模糊,通学班也有了一些寄宿生,寄宿班也有一些学生因家庭或至亲迁来长沙工作而改读通学的,记得我们的姊妹班C-120班(二部制时与我们C─121班共用一个教室)有位家住水陆洲的唐姓同学,到初中二年级时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寄宿生的学费(每学期大约四十多元学杂费、伙食费,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通学生每期学杂费只有八元多钱)。

那时虽有甲、乙、丙三等助学金,甲等助学金每学期学杂伙食费全免外,每月还有一、两元钱零用钱发,以供购买牙膏、牙刷、肥皂、纸笔文具;乙等大约免全部学杂伙食费的三分之二;丙等免三分之一的费用。学校发放助学金要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出身、个人表现等方面的条件来评定。而其中家庭出身是最重要的条件,家庭出身不好的同学是很难评到助学金的,而这位家住水陆洲的唐同学是他们班上出名的调皮鬼,成绩也很一般,这种学生通常是评不上助学金的,所以他只好改读通学,此人十分机灵,鬼点子多,因他家住在水陆洲(即现在的“桔子洲”)每天上学要从家里越过一片沙滩走到湘江边等摆渡的木划子(一种一个人划槳的小木船,可坐十几个人)来把他渡到湘江东岸的灵官渡渡口,再从灵官渡经碧湘街、下、上黎家坡到学院街三府坪的长郡中学,路又远又要过渡很费时间,从他家里到学校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所以只要他早上起床稍晚一点,就很难在上午八点上课之前趕到学校,平时老师们都知道唐同学家住水陆洲路远,过河费时,遇到他迟到几分钟通常都不予计较,只要他在教室门口叫一声:“报告”,老师们通常就会让他进教室上课。

有一次不知是什么原因他迟到近三十分钟,正好是他的班主任童仲伯老师上数学课,他在教室门口喊报告后,童老师叫他进来站着,十分严肃地质问他:今天为什么迟到这么久?是睡懒觉去了吧!同学们都瞪大眼睛,要看看这个机灵鬼如何下台,不料唐同学做出一副十分委屈的样子回答说:“童老师你啷嘎(长沙方言即:“您老人家”的意思)不晓得,天上好久冒下过雨,湘江河里遭干,河水退得只有一点嘎子宽(就是一点点宽),我从屋里走到河边要走一里多路的沙滩,沙滩上好难走,走一步要退两步,今天我一黑早就起来了,吃过早饭就急急忙忙往学校赶,结果还是迟到了,这实在怪不得我”。童老师一听他如此狡辯,一向温和的童老师也气得大声问他道:“沙滩上既然走一步要退两步,你怎么还能走到学校里来?”。正当同学们都睁大眼睛要看看这个机灵鬼能想出什么歪道理来自园其说时,他不慌不忙地低下头说道:“起先我在沙滩上朝江边走,我一看越走离江边越远,我只好转过身朝家里走,这样才退到江边上,坐划子过河”。同学们一听这一机智无比的回答都立刻轰堂大笑,有的笑出了眼泪;有的笑得直不起腰,童老师也被他的机智所折服,忍不住也笑了起来,只好要他坐下听课,并告诫他:“这次就原谅你,以后一定要早早起床,改掉迟到的坏习惯”。唐同学连忙喏喏连声,保证今后再不迟到。

刚寄宿时,对学校的集体生活、学习都感到新奇,长郡对学生的关怀真可谓无微不至,为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学校设有一专为学生的洗衣房,在学校大操场的东边有一口水井,水井边用石头砌了两个长宽各约四米的大洗衣池;大操场的东南角上有四间木质平房,一间大的是工作间,用来摺叠洗好的衣服、被单、袜子,并分班级放好,工作间还有一大木台是用来钉被子用的,另有三间小房,一间作厨房,两间作卧室。承包洗衣房的是祖孫三代一家人:一对年纪五十多岁的爷爷、奶奶;一对三十来岁的夫妻和他们的一个十来岁的女儿,男的膀大腰园,肌肉強健十分健壮,女的也年富力强。很难想象全校近千名寄宿生的衣被袜子,不论春夏秋冬就是这一家人洗出来的。他们的工作包括每天一早由那位健壮的中年男子挑着一担箩筐把头一两天洗净、叠好的衣、裤、袜子放到各教室背后的木质衣柜里,并把衣距里同学们換下的髒衣被、臭袜子收集到箩筐里挑回洗衣房清诜。衣柜有四层,上面两层放洗干净的衣物,下面两层放同学们换下的髒衣物,取送衣物有时也由爷爷做。拿到洗衣房的髒衣物按颜色深浅分作两类,分别浸泡到两个洗衣池里,洗衣池内放有茶枯水和食堂里的草木灰浸泡出来的带碱性的水,这就是那时价亷物美的洗涤剂,又便宜又不污染环境,洗涤油污的效果也不比肥皂和现在的洗衣粉差。浸泡两、三小时后,便由儿子在洗衣池里边用脚踩、手搓揉、边翻动,看到特别髒的衣物,便由儿子选出来,让媳妇用洗衣棒鎚在一块石板上搥打(这是传统的洗衣方法),都洗干净后,儿子媳妇一起把衣物拧干,放掉洗衣池内的髒茶枯水和草木灰水,再用吊桶从井里吊上清水倒入洗衣池内,由儿子按前述办法进行清洗、拧于再清洗,直至洗出的水是清的为止,再把衣物拧干晾晒,晾晒衣被的装置由于衣物数量太大,也与众不同,三组粗繩索,每组由两根直经约2.5厘米、长约40米的棕繩组成(那时没有塑料繩,棕绳比其他材质的繩索更耐日晒夜露),先将这两根棕繩象扭麻花一样紧紧地扭在一起形成一根繩,把这根组合绳的两端拴在根部埋入地下固定了的铁钩上,然后在每组组合绳的各三分之一处用两根交叉的竹竿将组合绳撑高(距地约一米七、八高)。晒衣被时用手把两股绳掰开出一个间隙,把衣被的一角塞到这个间隙内,一松手这件衣物的一角就被紧紧地夾住了,然后把衣被的另一角也如法夾住,通常每次所洗衣物都能这样夾在这三组组合绳上凉晒,这办法既简便又实用。每天下午,晒干的衣物、被单、袜子会由他们收下来,放到洗衣房的工作室里的木台上叠好,按班级放在每格标有各班级名称的大衣柜里,再由儿子用箩筐送到各班级的衣柜里,并顺便取走衣柜里的髒衣物、臭袜子。凡是洗了被单的同学,下午晚餐前便把自己的棉絮拿到洗衣房的工作室去,把自己的棉絮放在自己已洗好的被单上,奶奶和媳妇就会在下晚自习前把同学们的被子钉好,同学们一下晚自习便可到洗衣房取回自己已钉好的被子,以便睡觉时不至盖棉絮睡觉。为防止洗好的衣物送错教室,衣物上都要用不褪色的黑色或白色颜料(浅色衣物用黑色;深色衣物用白色)在衣物不显眼的地方写上班级的名称(这样可避免影响衣物的美观)。凡是以前没有洗过的衣物,同学们都要在洗衣房来人取衣物时交待洗衣房的人,拿去后写上自己的班次。这样每次送去洗的衣物到洗好送回时,都不会送错。而同班的同学也都不会错拿别人的衣物。我到现在还无法想象,他们一家五口还包括一个不能做什么事的孫女,四个人中只有儿子身强力壮,祘得上是一个全劳动力,爷爷、奶奶只能祘是半劳力,媳妇顶多祘个大半劳力,居然能承担起近一千个寄宿生的洗衣工作,而且做得那么好,几乎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学校的这个洗衣房,不仅节省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而且美化了学生宿舍区的环境。否则宿舍区会到处挂满学生们自已洗的衣、被、袜子。洗衣房的收费也很低,每人每学期由学校收取一元钱左右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一真溅雪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3年7月23日16: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