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号-百草园 遇罗锦简介 遇罗锦文章检索

 

 

这事如果发生在德国
——读白志强的小说《祝福》

 

遇罗锦

 

1. 悲苦﹑无助﹑伤感﹑神经质
 

作家白志强的小说,一向劲道﹑有力, 篇篇触及社会实质,  此一篇尤其如此。

《祝福》不长,但读后却在脑海里环绕不去, 有如无形的电槌,邦邦地敲击着自己的心灵。

故事情节很简单,  甚至全篇的男女人物连姓名也没有: 因一处穷人居住的棚户地区要拆迁, 地区低洼潮湿, 一“女人”及邻居们都在煎熬中等待着,盼望着能住到好些的环境里去。

而要拆迁的风声已放出好多年,却不见动静。

 

女人的丈夫“男人”,一天, 他又去歌厅乱花钱地搂着小姐们玩到半夜。女人抱着小女儿守候在外, 见他出来,便上前哀求男人别再来这脏地方,乱花那本来就不多的钱。

男人趁着酒兴,暴打女人(已有过无数次)。女人紧搂女儿,嘴上却乱骂他。男人揪住女人头发, 连着往近边的一个面包车上撞。血流满面的女人不小心将女儿失了手, 女儿的头撞在车角死去。男人扬长而去。

警察将母女送进医院,女儿已无法救活。

男人很快被捕,一直到进了监狱并被法院判处死刑,仅仅是冷笑着,用“活腻了”三个字作为回答。

之后, 女人也总是神经质地叨叨着一句话: “看,这慫货死了? 算了。我有啥办法?他死了么。”

因此,无论哪个工作单位,她都没干长, 女人最后跳楼自杀。

就连热心采访事件的记者, 在整个的采访过程中, 发现当时围观暴打的人们,无一人上前来劝解,全是一脸的麻木。

记者的文章也被迫地改来改去, 再没有了生动和鲜活。

夜里, 记者不由得梦见了鲁迅的《祝福》——那位凄凉自语的﹑百年前的祥林嫂。

小说中一再出现九个字: 悲苦﹑无助﹑伤感﹑神经质。

其实还有: 暴戾﹑冷漠﹑自私﹑麻木。
 

2. 这类事如果发生在德国

    

A. 在街上打人骂人,或受伤﹑或出了人命, 每个路过的行人都会管。 如果作案者不听劝告, 路人会很快向附近的警察﹑或打手机向警察局报告,说明所见的事实经过。 若没有旁人在场﹑自己一时没带手机﹑附近也无电话可打的话, 则回到家里之后, 再给警察局打电话, 也同样有效。 而且,打电话的人, 都是心甘情愿去法院出面作证人的, 尽管与作案者毫不相识。 不仅毫无报酬, 而且自己还得花路费﹑花时间去警察局和法院作证。 而在《祝福》里, 路人麻木冷漠地围观着看热闹, 在德国还见不到;

 

B. 在家里暴打乱骂, 或是过于吵人的大放音乐, 或者在不该有的时间有了不该有的声音, 打扰了邻居的安宁, 就算平时“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 这时, 邻居们若在家里的, 一定都会开开屋门探其究竟, 也一定会上前敲门问讯, 平心静气地批评打骂者。

若不听, 或是虽然住了手, 却已造成对方的人身伤害, 邻居会立即打电话报警; 警察很快前来调查, 凡是见到的邻居,都会甘当证人;同时也会马上给医院打电话, 立即会派来救护车或直升飞机,救助受伤者。

警察会把作案者带走, 去警察局备案;严重的立刻送进监狱;

 

C. 若女人曾不止一次受伤,住在家里极不安全, 则每个大小城市都有“妇女之家”。 只要自己带上证件, 去那里报道, 说明情况, “妇女之家”立即会将母亲和孩子好好安置, 有自己的一间屋子, 有公共卫生间和厨房。在这期间,有职业的母亲可以照常去上班, 由其他妇女照看所有的孩子; 直住到每个“避难者”有了自己的新居﹑能够离开这里为止。

但没有“男人之家”。也有极其少的被女人经常暴打的男人。男人只能

去“流浪者之家”避难, 直到找到自己的住处;

 

D.假如有邻居在家里, 靠私自卖淫或其他毒品等为生为乐, 或一向吵闹,或不遵守公共环境的卫生, 无论她(他)是否工作, 是否靠着自己的工资或是国家的福利而生活, 其他邻居都会联合起来, 向“房屋管理委员会”上书, 如实反映问题, 希望这家邻居搬走;而“房屋管理委员会”则会派人来, 按照签字者的姓名, 一家家地仔细调查, 问清楚实情。

若调查如实,则由“房屋管理委员会”去信通知此住户, 必须何时搬出此处。 由于这类人家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住处, 只好由“房屋管理委员会” 介绍到名声很坏的居民楼里去。若此人的老问题继续严重发展, 自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每个城市都有这类名声很坏的居民楼, 一旦住进那里,即便本人很想找个工作, 但老板只要一看那地址,都不会要的。除非痛改前非, 把很不容易找到的一个工作, 踏踏实实地一直做下去,遵纪守法, 才有再搬进正常居民楼或变为好人家的希望;

 

E. 凡报道这类事实的记者文章, 当然是生动鲜活, 不被改动的。

 

一个国家办到这5点,  难道会比登天还难吗?

一切都是: 看你想办还是不想办了。

 

3. 贪官们贪的钱, 足够用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

 

西欧的福利制, 不仅不是毫无原则,正相反,  谁违反了规定与原则,会立即得到惩罚, 一切都是明文规定﹑切实执行的。

尤其全世界犹如一个大村庄的今天,其他国家任何可以借鉴学习的好东西, 都可用来成为中国自己的,并设计得更好。

保障老百姓有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使他们能安心地生活与工作 ,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虽然这话谁都知道,可却不见国内全部地实行;那就得找出毛病:障碍在哪里?如何解决它?
 

4. 无法用钱计算的是什么?

 

网上与现实中, 一再反映出来的, 是人们的暴戾﹑冷漠和自私, 粗俗的恶语﹑詈骂出口便是。即便去微博﹑推特﹑脸书等集体聊天的地方, 尤其能感受到人们的情绪,为何心里总象包着火。

白志强的小说《祝福》, 典型地﹑精炼地反映了这尖锐的现实。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如果都没有的话, 人人如何能做到温良恭俭让?

把家人做为出气筒,就必然如此了。正如那男人自始至终的一句话: “活腻了。”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有这种情绪,对国家对个人, 有什么好处?

若人人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虽然每月所剩的钱不多, 但是足够生活所需,对生活是满意的, 还有“活腻了”的一说吗? 还有那些暴戾﹑粗俗和冷漠之气吗?

鼓励全民发表意见, 开放言论, 奖惩分明,切实做到, 人人才会视为这个国家是自己的, 而不是与己无关的。

爱这个国家, 才会主动地维护这个国家。

反之, 即使一个先进民主的国家, 由于政策不当, 或是其他原因, 普遍都变得消沉, 人人的感觉都变为“爱咋地咋地, 随它去吧”, 再好的国家也会一败涂地的。

人民与国家的学问, 正如个人与家庭的学问。

盼望作家白志强先生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2015.9.27  德国Passau

纪念文革  怀念遇罗克

http://jinianhuainian.blogspot.de/

 

附白志强小说: 《祝福
 

那之后,女人见了人便说,看,这怂货死了,死了?算了。我有啥办法,他死了么。

  女人逢人便说,邻居和单位的人,全觉得她疯了。于是她休了病假。女人继续在她的不足七平米的棚户房子里煎熬。

  女人的住处要拆迁,风声放出来好多年了,就是还没拆迁到她的破棚户片区处。她出门便是一片低洼地,遇到了下雨天,棚户外面便是一片泥泞。她的邻居们全在煎熬中等待着拆迁。

  女人总要出门的,她出了门便说,看,这怂货死了,死了?算了。我有啥办法,他死了么。那句话成了她必说的。也成了她见人便说的。一个字不少。语气和神态也一模一样。很悲苦,很无助,很伤感,很神经质。

  事情缘起全国人民都知道。各大媒体和网络上报导的一模一样。悲苦,无助,伤感,神经质。

  她男人是三十五岁时娶了她。她长相并不耐看,穷,有些抑郁症。两人疙疙瘩瘩地过了一年多。生下了女儿四个多月大。

  男人某日去歌厅唱歌也和小姐们搂抱着玩儿。

  一直玩到了半夜。

  女人抱着女儿在外面守候。见男人终于出来,上前苦求男人再别来这类脏地方。

  男人喝大了,觉得他失了面子,冲上去便暴打女人。

  这样的挨打是常事。女人只要遇了挨打总是惨叫并对男人詈骂,也逃跑躲避。两人之间的詈骂赤裸裸的,全是比歌厅更脏的话语,国骂,且唾沫星子直喷对方脸上。

  女人那次是在街上挨打,便紧搂着女儿不撒手,让男人打。女人让打倒在地,仍死死地抱住女儿没撒手。嘴里的詈骂声更狠更凶。

  再之后女人爬起来逃跑,让男人追上去又一顿暴打,此时女人跑到了一辆停放在停车场的面包车旁边。

  男人把女人的头发揪住,连着往面包车上碰撞。女人已经血流满面,仍是抱着女儿没撒手。但是在碰撞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女儿的头咣地一声,撞在了面包车角上。

  面包车的那一角是钢铁柱子支撑,那一角最硬。

  女儿的头便流血了。

  此前女儿一直哇哇乱哭,被撞了之后再不哭了。女儿声音喑哑,闭上了眼睛。

  再之后女人抱着女儿继续逃跑。跑的路上发现女儿一头的血迹,她也是一身的伤头上也有血迹。她报了警。

  极快来了警车。

  警察们发现她晕倒在路上,而怀里的女儿已经没有了呼吸。警察们紧着把这对母女送到了医院,诊断时证实,女儿已经死亡。

  警察向醒来的女人了解了案情,女人叙述的断断续续,但是真实可信。

  之后警察紧急返回,立即抓捕了男人。

  调出了那段女人一直被男人暴打的视频,警察们觉得这是一起典型的刑事案件。

  之后这段视频不知道让哪个放在了网上。网上立即转发,成了国人全知道的一段无耻暴力致亲生女儿死亡的视频。

  在公检法三方连续审讯男人的时候,男人一直笑。冷笑、大笑及神经质的笑。只说一句话,活腻了。

  问到了他有没有后悔,他仍是说,活腻了。我活腻了,就这话。

  当问到了他女儿已经死亡,他是什么心情时,他仍是笑。他也仍是答,活腻了,死呗。

  一家报社派了个女记者跟踪报导。问他为什么笑?他只是说,活腻了。他就这一句话。

  记者又问,他不应该给死去的女儿一个道歉么?

  他说,活腻了。早死早托生。说了之后他仍是笑,冷笑,神经质地笑。

  此罪犯被极快判处死刑。

  宣布判决的时候,他仍是冷笑。他仍是说他活腻了。

  直到枪毙这个家伙的时候,他一直冷笑。

  当这位跟踪报导的女记者采访女人的时候,女人只是痴呆地说,看,这怂货死了,死了?算了。我有啥办法,他死了么。

  记者又问到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当时为什么挨了打?

  女人仍是说,看,这怂货死了,死了?算了。我有啥办法,他死了么。

  记者一时无言。

  记者一直记着,从采访女人开始,到跟踪采访,女人只是说这一句话。一个字不少,语气和神态也一模一样。悲苦,无助,伤感,神经质。

  而记者也调看了当时事件的视频,发现男人和一伙哥们朋友一块儿出了歌厅,男人的哥们朋友们,没有一个上来劝解一下。任男人暴打女人也追打女人。这伙子人全是一脸麻木神态。没有一个人脸上产生些许惊讶。但是,仔细看了,有人笑,有人还在议论的神态,是议论刚刚搂抱过的小姐还是议论什么事情?听不清也不知道。这伙哥们弟兄全觉得男人打女人,和他们没一毛钱的关系。

  记者觉得这样的画面看了,只看一遍,便觉得恶心想吐。而这样的画面让记者联想无端,产生了太多的悲苦,无助,伤感,神经质。

  记者的跟踪报导发了好几篇,总是让栏目主任不满意。但是如此的新闻,还算新闻,发了,就发了。

  再之后这位女记者夜里做了个梦,她怎么一下回到了近百年前的世事?

  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写过一个故事,是祥林嫂的生存状态,那是个悲剧。女人怎么和近百年前的生活状态,如此相似更有些残酷?她觉得如此的悲苦,无助,伤感,神经质的故事或者叫做事件,还在延续……它比之近百年前的世事,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女记者想把跟踪报导写的些许不一样,把这个梦境加进了报导文字中。却让栏目主任训斥了一番,说新闻事件和通讯报导,只是生动及鲜活,把梦境也写上么?你这样的主题意念,想表述什么?拿回去改!

  这个女记者的文章改来改去,再没有了生动及鲜活。只是和所有报刊文字一样的印刷垃圾品。这样的文字垃圾会被收破烂的以公斤称了买去再转卖给造纸厂也会进了化浆池成为新的印刷垃圾字体的纸张。这样的报刊垃圾文字,也立即会被更为猛烈爆发的故事或者是事件所淹没……

  但时代仍是前进,发展,网络上的文字垃圾、无耻视频、暴戾情绪、詈骂声音更多。

  那之后,女人仍是逢人便说,看,这怂货死了,死了?算了。我有啥办法,他死了么……

  而邻居和单位的同事们,见了她便躲避,也在背后悄悄地议论说,看,这怂货死了,死了?

  议论后大家悄悄地笑,笑声总是在厕所里、单位的拐角、散漫的一隅或猛烈或黯然地荡漾开去……

  女人在一家超市里干推销糕点的员工。那之后再上班,领导就让女人干了保洁员。她当了保洁员,仍总是发呆,总是说那句话,就让辞退了。

  女人没有了生活来源,就一家一家再应聘,想再上班挣钱活命。但是女人总不会忘记她嘴边的那句话,总是向招聘的人们叙说,看,这怂货死了,死了?算了。我有啥办法,他死了么。

  每当她说到了这句话,招聘人员会隐隐乎乎地想起来,哦?是她?一个受虐狂么?一个太可怜的女人?是她么?不能要。

  没有哪里会再要这样的女人。哪怕让她再当个保洁员工,也可能……可能会给单位惹来是非甚至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事件。

  女人没了饭吃,抑郁症加剧,女人便跳楼自杀了。

  自杀之前,有警察上去抢救,她仍是说着那句话,看,这怂货死了,死了?算了。我有啥办法,他死了么。那句话成了她必说的。也成了她见人便说的。一个字不少。语气和神态也一模一样。悲苦,无助,伤感,神经质。

  之后,她从一座三十一层的高楼上跳了下去……

  当时这座高楼四周有上万人群围观,当有人看见一个黑影——或者是黑点儿,从空中急剧坠落的时候,有人发出了尖叫声,有人捂住了眼睛,有人在数钞钟后扫视了一眼被摔成血肉模糊状的女人,落下了泪水……

  2015、9、23、改完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遇罗锦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5年9月27日16:7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