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号-百草园 张智斌简介 张智斌文章检索

 

 

从笑容中阅读悲痛

——寒冬里的记忆和风雪中的逆行(一)

 

张智斌

 

谨以此文献给用艺术作品表达和记录真实历史,以此唤醒人性和良知的所有艺术家。



生活在温哥华,如果我们华人的感受仅仅停留在“好山、好水、好寂寞”里,无论如何都是我们这代移民的悲哀。生活在温哥华,如果我们的心灵都难以摩擦出些许的火花,那么,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哪座城市、哪片土地,能让人魂牵梦萦?

无论你操何种语言,有什么肤色,信仰何种宗教,带着怎样的政治、文化背景,迷恋什么爱好,怀有何种特长和绝技,在温哥华这块自由和包容的土地上,总有一方属于你的空间。

我要讲述的,就是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多年前“温哥华露天艺术博物馆双年展”(Vancouver Biennale Open Air Museum)中,几位中国大陆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是怎样迸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猛烈撞击温哥华人心灵的故事。

一、高氏兄弟和“毛小姐企图站稳在列宁头上”


2009年末和2010年初,当温哥华人沉浸在即将来临的冬奥会狂欢的喜悦中时,在大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市(Richmond, B.C.)通向奥林匹克速滑馆的艾尔德布列杰路(Alderbridge Way)和艾尔姆布列杰路(Elmbridge Way)交叉路口一尊新矗立起来的雕塑作品,引发了列治文这座加拿大著名的“中国城”建市130多年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争论。

这件雕塑作品,就是“毛小姐企图站稳在列宁头上”(Miss Mao Trying to Poise Herself at the Top of Lenin’s Head)。其作者高氏兄弟——高兟和高强,创作了一系列以“毛”为主题的作品,成为闻名国际的中国大陆当代艺术家。但是,在中国,他们的名字却难以被公众知晓。

 

图一:2009年12月23日,高氏兄弟的作品“毛小姐企图站稳在列宁头上”在大温哥华地区列治文市安装完毕,本文作者拍摄于施工现场。


这座雕塑,激发起大温哥华地区市民的大量评论和围观,列治文市的城市报《列治文回顾》(The Richmond Review)和《列治文新闻》(Richmond News)连续刊登读者来信达数月之久。虽然大部分读者的来信评论保持着温和、克制的态度,但也有不少西人读者把列宁和毛泽东这两位共产主义政权的代表人物直接称作屠杀人民的刽子手,将他们同纳粹元首希特勒相提并论。更有读者来信发问:谁将成为下一位塑像的主角?是希特勒?斯大林?还是萨达姆?言辞之激烈,据我所知在大温哥华地区乃至整个加拿大历史上都属罕见。2010年1月,甚至发生了雕塑被人用红漆画上骷髅和绑上胶带的事件。

温哥华中领馆出于维护毛泽东和列宁的“尊严”,向列治文市政府发函提出移除这尊雕像的要求。与中领馆要求移除雕像的原因不同,有不少温哥华地区的市民同样请求列治文市政府出面协调立即移除雕像。一位名叫Andrew Caras的读者在给报社的信中这样写道:他第一次见到这座雕像,是从机场接他母亲来加拿大。当路经这座雕像时,他母亲惊讶地叫了起来:“我的天哪,这不是列宁吗?” Caras说他顿时觉得羞愧万分。他在信中写道,当游客来到加拿大看到这座雕像,他们并不了解我们对待这座雕像的态度和评论,游客会误认为我们加拿大人在崇敬他们。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华裔几乎占据了半数人口的列治文市,鲜有华裔市民出来发表评论,却有华人来信指责“无知的加拿大人在发表对该雕塑的评论前应该先弄懂中国的历史”。我为此查阅了一些报道,张氏兄弟的父亲在文革中因遭受残酷迫害而自杀。文革中,年幼的我也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父母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严酷的迫害。我相信现在生活在温哥华的不少移民都经历过文革,自己或家人可能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伤害,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而我们中的许多人就算在加拿大这块自由、多元和包容的土地上,也走不出恐惧的阴影,许多人不得不回避反思、选择忘却和沉默,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代移民的悲哀。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张智斌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4年9月7日16:5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