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号-民主墙 姬瑞锋简介 姬瑞锋文章检索

 

 

习近平会打台湾吗?——习近平的性格和决策风格分析
 
 
姬瑞锋
 
 
自2012年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并掌握党政军一切权力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反贪运动,他清除了党内外的异己,将自己的人马安插在各个关键岗位上,从而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权力体系,逐渐显现出“私人化”的治理特征。与此同时,习近平还废除了中共的连任限制,开创了终身制的先河。那么,中国未来的走向如何?习近平是否会对台湾采取行动?我们可以从他的成长经历和人格特征中一窥端倪。
 
习近平生于1953年,青少年时期经历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其父亲习仲勋也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被打成“黑帮分子”。身为“黑帮子弟”的习近平多次遭到关押和审查,生活在北京的他深感命运无常。1968年,毛泽东发起上山下乡运动,习近平和其他年轻人被送往农村劳动。他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道,“整个专列上没有不哭的,就是我在笑……我不走才得哭啊。”这种话语透露出习近平对当时环境的无力与适应,也反映了他对上山下乡经历的某种感恩之情。
 
在延安的艰苦岁月中,习近平形成了许多基本的政治观念,并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据他自己所说,这是他人生的“启程点”,他许多基本的思想和性格在这里奠定。这种成长经历,与许多同样遭遇文革创伤的“红二代”不同。习近平似乎更认同毛泽东的思想,对其影响力有深刻的体会。正如精神病学专家所分析的那样,习近平对自己所受创伤采取了“认同加害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将自己的受害经历合理化,以适应并融入那个环境。这种心理状态帮助他在艰难的权力斗争中生存下来,也影响了他对中共体制的信仰。
 
文革结束后,习近平采取了与其他红二代不同的方式。他在年轻时并没有沉迷于享乐,而是选择下基层,投身地方工作,逐步攀升到中央位置。习近平的行为似乎印证了尼克松在《领袖们》一书中的一句话:“既然踏上了政治意图,就必然希望达到顶点。”他相信,只有中共才能保持中国的稳定与强大,并且只有像他这样的红二代才有资格掌握这个江山。因此,他在上位后不到十年时间内横扫了中共党内的其他派系,把所有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手腕。
 
在权力的游戏中,习近平表现出极高的敏锐度。正如许多评论所指出的,他的决策风格显示出强烈的使命感和个人意志。习近平多次表达对统一台湾的迫切愿望,不少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是为了巩固其国内权威,更是他真实的信念。对他而言,统一台湾是实现所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美国情报机构的分析也表明,他确实在为“武统”台湾做准备。近年来,解放军的军事演习频繁逼近台湾,军事压力不断加大,逐渐形成了常态化的“扰台”行为。
 
尽管当前国际形势、经济制约因素以及解放军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例如近期火箭军的清洗)都可能延缓“武统”的时间表,但独裁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受理性因素制约。历史上,不少独裁者会在权力受挑战、国家事务受阻时,选择通过战争来巩固权威。普京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决策就是一个例子。尽管战争对俄罗斯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外交后果,普京依然坚持推进,因为在他个人的意志中,这场战争关乎他作为领导人的“历史使命”。
 
同样,习近平的性格和决策风格也显示出类似的倾向。疫情期间的“清零”政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政策已明显导致经济下滑、民众生活受困,甚至引发广泛的不满和抗议时,他依旧坚持动态清零,直到最后一刻才放松。这种表现不仅是固执,更是一种极端的控制欲和意志力的体现。在他的决策逻辑中,个人意志和“历史使命”往往超越民众利益和经济考量。
 
在未来,若台湾推动独立,或者美国采取措施恢复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再或者中共党内出现对他的挑战,习近平可能会采取激进的军事手段,即使并不完全具备胜算。正如毛泽东晚年在权力受到威胁时不惜以“文化大革命”打破全国秩序一样,习近平若感到个人威望和“历史使命”受到威胁,也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
 
总的来说,习近平的政治生涯深受其早年经历和独裁人格的影响,他的权力决策中带有个人意志、民族情感和对毛泽东的强烈认同。在他眼中,统一台湾和维持中共的统治都是不可妥协的目标。尽管理性的因素可能影响他对台湾采取行动的时机,但一旦触发某种心理刺激,习近平极可能会发动一场冲动而危险的战争。对于独裁政权而言,权力集中于个人往往使得决策变得不可预测且充满风险。正如历史上的独裁者一般,当个人意志成为国家意志时,战争也许只是一瞬间的决定。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姬瑞锋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4年11月14日17:19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