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廖 康
我曾经看到过希望的曙光。那是二十三年前在天安门广场,在学生们激昂的口号声中,在他们一张张庄严的脸上,在无数市民递给学生们的汽水和食品上,在北京各界人民的标语口号中,在绝食者单纯、静穆的神色里,在百万人群井然有序的队伍中,在广场上为学生们遮风避雨的公共汽车里,在赵紫阳恳请学生们撤离广场的哀求声中……我曾经在这些场景中看到过希望的曙光。我希望,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我的祖国更加富强。我希望,我们的社会更加公正,官员们开始为人民奔忙。我希望,中国能够昂首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老的神州再次焕发出青春的光芒。我曾经看到的希望在一夜之间被碾碎了,在一夜之间被打得百孔千疮。
多少次,刘宾雁那样忠诚的党员对祖国微小的变化报以极大的希望。多少次,他们失望了。多少次,蒋彦永那样正直的人士对政府可能的作为寄予热切的希望。多少次,他们的心冷了。我没有那种奢望。二十三年来,我的希望在颠沛流离中淡漠,我的希望在妻离子散中消亡,我的希望在寒窗苦读中远去,我的希望在奋斗求职中丢弃,我的希望在买车买房时遗忘,我的希望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渐渐消散得黯淡无光。
二十三年后,当我听到温家宝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的回答时,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当我听到一举拿下了平西王,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当我再次凝视一张照片——那是在广场的公共汽车里,学生们簇拥着赵紫阳——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在赵紫阳身后左边站着一位中年人,他的目光也许有些迷茫,他的牙关却紧咬着,他的下颚透露出刚强。在他脸上,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也许,在那一刻,他还不知道将来会怎样。也许,在那一刻,他还不知道将来该怎样。但他那紧咬的牙关似乎显示着:无论如何,他将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养晦韬光,但最终,他将完成赵紫阳的未竟之志,他将实现学生们的理想。公孙杵臼和程婴两位义士的故事也许只是故事,但这位中年人也许会成为现代的程婴,把故事变为现实,而他护佑抚育的赵氏孤儿就是民主、自由和法制等理想。
这位中年人就是温家宝。当然,他不是孤单一人,还有胡锦涛,他的上级和搭档——那巧妙的周旋,默默的部署,周到的安排,果断的行事者。他们拿下薄熙来,平定政法委,让中国人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不仅仅是铲除了文革余孽,这不仅仅是铲除了极左之王,这意味着胡温终于走出了前朝的阴影,这意味着胡温终于冲出了水工的魔障。从此,胡温可以大展宏图。从此,政改可以扬帆起航。
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看到刘晓波走出监牢,站在中国的领奖台上。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看到丁子霖和其她天安门母亲站在北京市民祭奠六四亡灵的台上。我看到六四事件翻案,八九运动正名,人民用泪水洗涤长安街,洗涤心中的痛苦和冤枉。
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看到报禁解除了,我看到出版自由了,我看到人民可以发表任何意见,就像今天仍允许为薄熙来鸣不平一样。言论翻不了天,只会让大家辨明真相。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看到腐败的官员纷纷被媒体揭露,没有特权的庇护,他们无处躲藏。我看到文人的笔真正变成刀枪,酷吏窸窣发抖,高官不敢猖狂。不是他们立地成佛,是民主监督和言论自由使他们不得不做出公仆的模样。
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看到司法独立,刑上大夫,没有人再声称自己的爸爸是李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再是一个两千年的空想。
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看到中国在一步一步改良。没有复仇,没有流血,全民一点一点治疗历史的创伤。我看到经济在稳步增长,我看到国富,也看到民强。我看到乡镇在进行选举,我看到城市因拉票而繁忙。政治不再是黑箱作业,人民知道未来领导的主张。
也许是我仍旧天真,也许是我仍旧迷茫。竟然在一次内斗交锋的火花中,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我知道那交锋的一方,在政务之余,还会仰望星空,反躬回想。他那双手曾握过艾滋病人的手,他的泪水曾和灾民一同流淌。我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我宁愿相信,那绝不是表演假装。当我看着赵紫阳那张照片,还记得他语重心长:我老了,无所谓了。你们还年轻,将来还有时光。今天从他身后那位中年人的脸上,我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如今正是大有作为的历史时刻,不要在黎明来临之前,就让我的希望黯淡无光。
2012年3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