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号-简讯 北京之春简介 北京之春文章检索

 
哈佛国际文学活动日推介中国独立作家

调整百分数变化字体大小 下载mp3语音(右键文件另存)

 

 

哈佛国际文学活动日推介中国独立作家


    4月14日,由哈佛大学写作项目中心(Harvard College Writing Program)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文学盛会“访问作家系列”(Visiting Writers Series)在哈佛大学亚瑟。萨克雷美术馆讲演厅举行,今年的主题为“活着的杂志:一个国际文学项目”(The Living Magazine:An International Literary Event)。

    中文作家、诗人、资深杂志人孟浪、贝岭,与曾因言获罪系狱的缅甸小说家、青年杂志《Teen》主编玛西达(Ma Thida)及伊朗作家、被禁杂志《Thursday Evening》主编萨哈里。曼达尼珀尔(Shahriar Mandanipour)作为这次文学活动特邀的主讲嘉宾,就各自作为文学人、同时也是杂志人的工作,及为文学创造、言论自由而与审查制度抗争的经验和历程,跟与会的近百名听众一起分享。

    《倾向》杂志创办人贝岭对在场听众讲述了从事创办这一份独立的、非官方的文学和人文杂志的艰难历程,随后向大家推荐介绍了来自上海、近期客居纽约和费城的中国诗人阿钟。会议主办方介绍了阿钟20多年来始终在中国坚持自由写作和文学创造的经历,阿钟本人朗诵了他自己的长诗《昏暗,我一生的主题》节选,哈佛大学学生朗诵了该诗节选的英译,听众被阿钟为文学理想所持守的坚韧不屈的自由精神所感动,纷纷报以热烈掌声。

    诗人孟浪在题为《活着的杂志,活着的传统》的主讲发言中指出,“我们在克服审查制度与自我审查制度障碍的里程上已走过了似乎显得很漫长的道路”,“由于极权主义运动在全世界的大规模溃败,由于中国社会中公民知识分子和作家的不屈服的持续努力,无论‘铁幕’还是‘竹幕’似都已荡然无存,——只有‘丝幕’在自由之风的强劲吹袭下仍在中国企图遮掩它最后的无耻或‘羞怯’。”他在结束发言时特别向与会者郑重推介2009年自由写作奖获得者、现居中国大陆的小说家汪建辉。孟浪代汪建辉朗诵了他为这次文学活动专门创作的诗歌《编辑工作着》,由哈佛学生朗诵英译。

    会议还安排了多位国际作家上台发言或朗诵,倡导自由写作精神,抵制审查制度,声援世界各地的狱中作家。来自澳大利亚的作家、汉学家周思(Nicolas Jose)在会上表达对因发起《零八宪章》遭受迫害而在去年圣诞节被当局重判11年徒刑的中国作家刘晓波的声援呼吁,他分别朗诵了刘晓波及其妻子刘霞的诗作英译。

    此项活动深受在哈佛大学的各国学生及其他文学与人权关切人士的欢迎。数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交换学生会后特别向孟浪、贝岭、阿钟等中国作家致意,表示在哈佛能够听到在中国大陆听不到的不同的声音,对“八零后”的他们是极其难得的文学经验和教育。他们表示中国从文学到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都需要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丰富表达,中国才能真正进步、真正和谐,中国也才有希望在世界上真正崛起。(郎蓓)◆

相关文章
作 者 :北京之春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10年4月30日15:42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