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故事】:第二章 緊鑼密鼓(12)辦執照
萬潤南
左起:劉子明、沈國鈞、印甫盛。
緊鑼密鼓,我為籌辦公司忙碌起來了。名不正則言不順,首先是公司名稱。那時候公司取名字,一般是合作的兩個單位一邊取一個字,例如科海,例如海華。
老印說,我們和四季青合作,要有一個「四」字。這個提議大家同意。但「四」什麼呢?我說:叫「四通」吧!我解釋說:「四通」的諧音在英文裡是「STONE」。STONE可以是普通的石頭,也可以是寶石。小平同志不是要「摸著石頭過河」嗎?我們就是讓他可以摸到的石頭。科技人員辦公司,要投石問路。我們就是那塊問路石。不成功,我們是鋪路石、奠基石;成功了,我們就是里程碑。里程碑是MILESTONE,也是STONE。大家都說好。
至於有人說四通是「上通官、下通匪;外通洋、內通土」,則是後來的歪批和調侃了。
再就是資金。四季青說他們可以提供十萬元人民幣,是投資還是借款,並沒有說清楚。幾個月後,看到我們賺到錢了,四季青就把這筆錢收回去了。從這樣的結果推論,這是借款。當時我們商量了一下,沒敢借十萬元,說先拿兩萬元吧。哈哈,我們也就是兩萬元的膽。我們的想法是,如果兩萬元幹不起來,十萬元也是白搭。如果幹起來了,十萬元就沒有必要。反正,我們當時心理上可承受的風險,也就是兩萬元。
萬潤南文集:商海雲帆——四通故事,天語出版社 二〇一三年六月第一版。
這件事,我們再次讓四季青刮目相看。他們第一次見到多給錢還不要的。我想,我們向對方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我們是認真的、謹慎的、負責任的。起碼,不會亂來。
然後是人事安排。當時,真正豁出來上陣幹的,是劉海平和沈國鈞,其他誰也沒打算放棄自己的公職完全投入,包括我自己。海平是始作俑者,老沈是逼上梁山。但他們誰領頭都會擺不平。結果,老印提議我當總經理,劉和沈並列副總經理。老印對我非常信任,認為我當就等於他當。老印推我當,海平不會有異議;至於老沈,則是求之不得。所以,當時我出任總經理,也算是「眾望所歸」。四季青是出資方,請李文元當董事長,也是應有之義。我方則由劉菊芬當副董事長。會計請我父親萬老當,出納由四季青派,劉子明推薦了李建莉,一個相當穩重、敬業的女青年。
1984年3月26日,這是個星期天。我在家裡忙了一整天,整理和四季青的談判紀要,起草公司的章程,填寫申報營業執照的申請書。當時既沒有四通打字機,也沒有復印機,要一筆一畫,用印蘭紙,一式複寫三份。從1984年3月7日在老印家第一次議論辦公司,到3月27日星期一遞出辦公司的申請,整整二十天,在那個年代,難得的高效率。
但當時的政府部門,絕對的低效率。申請遞出以後,一直沒有對口的部門接手。好比一個孩子要出生,到底算農村戶口還是城市戶口,兩邊爭論不休。就這樣拖了一個月,還沒有定論。
後來凡是同政府部門打交道,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搞不清我們這樣的怪胎該由誰來管,不對口,就沒人肯負責任。
催問四季青,四季青也說不清楚。他們於是讓我去直接面對。我上門去找海淀區的工商、稅務、銀行、交警、環保、衛生……,反正是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又安排了三堂會審,才歸口到社隊企業科,算是受理了我們的申請。
又等了半個月,1984年5月12日,我拿到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上的正式名稱是「北京四通新興產業開發公司」。
當我把營業執照拿給大家看時,老印說:「嚯,還真辦下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