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号-中国民运 春生简介 春生文章检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制宪系列文章之十七

 

春生

 

中国宪法 第一章 总纲 第十五条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笔者在《野蛮的暴力社会主义道路》一文中讲解过,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是暴力社会主义。因此,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暴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暴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从经济权力角度来讲,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党管经济”体制;从所有制来讲,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暴力公有制。中国共产党掌控着中国经济,为其生产财富,维护独裁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

“党管经济”体制

笔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揭露过“中国共产党经济体制改革”的真相。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

邓小平这是在说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毛泽东统治时期的计划经济是典型的“党管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几千万中国人饿死。邓小平撒谎的目的就是,掩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限地给民营经济让出了一点市场空间。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又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市场经济前面又加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帽子,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就是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被中国共产党所控制的,这就是“党管经济“。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国企中建立党组织,还在外企和民企中建立党组织。笔者曾经与一批政府官员参观过一家著名的温州民营企业集团。对于中国共产党强制企业建立党组织,该集团的董事长十分愤怒,面对我们大声地说:“中国是十三亿中国人的中国,不是哪一个人的,也不是哪一个组织的中国”! 笔者十分高兴,大声地说:“说得好,说得好” ! 那些政府官员,竟然也没有恼怒,有的还轻轻地鼓掌!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要接受中国共产党引导。在毛泽东统治时期,中国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权力经济。从邓小平开始施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权力经济。 

2013年,上台伊始,习近平就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 (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直言不讳地强调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真相,使用专制权力来保障“党管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

竭尽全力保住公有制

毛泽东统治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暴力建立的基于公有制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中国人活不下去了。为了保住中国共产党的独裁统治,邓小平不得不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到1992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长达13年的国企经营改革,就是要保国企。因为,国企是中国共产党统治的基础

放权让利改革

197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其主要改革内容为国营企业实行“放权让利”。 

1984年,国务院在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自主权。企业可以留用一部分利润用于职工奖励、职工福利和生产发展,利改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员工和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在不改变国企垄断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首先对国有企业采取放权让利政策,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物质刺激,调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放权让利”的改革措施并没有改变旧的基于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还是政府行政部门的附属物而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政府在国有企业亏损时依旧追加投资,一些赋予企业的权利也没有落实。

企业承包制改革

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做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1986-1991年启动的企业承包制改革,主要目的是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希望通过重建微观利益机制和权利主体,使经营者对国有财产效率负起责任来。承包制虽然赋予了企业经营者更多自主权,并没有触及公有制改革。

这就是说,从1978年一直到1991年,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保护国有企业,保护公有制。 

国有企业的本质问题是公有制问题,无论是“放权让利“,还是”企业承包“都没有涉及公有制问题,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国企改革根本不可能解决国企问题。笔者将在“国有企业是僵尸企业”一文中给予分析。

向松祚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国有企业不可能搞好。国有企业能够搞好,我们还需要改革吗”?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真相

从1978 到1992年,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的改革失败,又打起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旗号,妄图利用民资和外资来挽救国企。

1993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提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民营企业普遍对中国共产党股份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存疑,认为这是又要像毛泽东那样搞“公私合营”。笔者所认识的民企老板,对混合所有制嗤之以鼻。

习近平上台后,再次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

在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同时,又强调:“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中国共产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目的是,不但要在宏观领域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在企业层面坚持公有资本的控股地位或支配地位。

中国共产党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这就是说,所谓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依然要在政府主导之下。

  中国共产党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不是私有化改革

私有化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根本不同:私有化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交易私有制为基础的私人产品市场经济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则是以私有化为手段,用以为国企注入活力、盘活国有资产、增强国企控制力、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最终目的是要巩固中国共产党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将以何种身份地位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参股者、控股者?参与经营还是主导经营?笔者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询问主讲人,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是否可以控股,控股方是否可以出任董事长?这个主讲人有些慌乱地回答,这个问题以后可以讨论。

“搞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两条路径:一条路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民营与国有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取长补短,自愿组合,共同发展。另一条路径是以政府为主导,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给国有企业下指标,把优秀的民营企业吃掉。我们正站在十字路口”(厉有为《路在何方》)。

无疑,中国共产党走的是后一条路径。在所谓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检法、政府经常发生某些违约行为,侵害民营企业产权。

因此,民营企业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目的持怀疑态度,中国共产党不是真正的将资源配置让位于市场,而是新一轮的国企圈钱游戏,新一轮的公私合营。

顽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1982年12月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第七条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营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第十一条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从1978年,到1982年,所谓的改革过去了4年,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依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个体经济只是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所谓的改革过去了10年,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依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面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出现,中国共产党也把私营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所谓的改革过去了15年,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没有变,依然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共产党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就是在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所谓的改革过去了21年,宪法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时候,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是在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是毫不动摇的。中国共产党所说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关键词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要在中国共产党“引导”下发展”,也就是说,非公有制经济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不得不承认私有财产

民营企业顶着中国共产党的压制甚至迫害艰难地发展起来。从1978 到1999年,21年后,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国共产党这才不得不正式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78 到2004年,26年后,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写入宪法。但是,在“私有财产”前面加上了一个“合法的”帽子,合法不合法是由中国共产党定义的,私有财产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为以后薄熙来以打黑名义掠夺私有财产留下了伏笔。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打着“党领导”的旗号,刻意推动国企通过“做强、做优、做大”挤压民企的生存空间,让民企感到恐慌,也使得“国进民退”不断成为热门话题。

中国共产党深知私营经济发达不利于独裁,因此,政治上在民企中建党组织以控制民企,经济上采用各种歧视政策,压制民企。

近几年,消灭私有制的叫嚣极为嚣张,尤其是2018年。

1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新城撰写了《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一文。

2月24日,周文撰写了《写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

5月4日,中国共产党中央隆重召开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

9月11日,吴小平声扬:中国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的任务,应逐渐离场。

这些肆无忌惮的言论和行动使得民企心惊胆战。

向松祚曾经在演讲中说,现在民营企业家的普遍心态是:“需要我们是无奈的选择,消灭我们是崇高的理想”。

中美贸易战致使中国经济下滑。为了保住统治权力,中国共产党高层接连发声继续欺骗民营企业家。

9月27日,习近平在辽宁忠旺集团考察时强调指出,“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益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 。同时,习近平仍然宣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毫不动摇地支持、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关键问题在于,哪些是公有制经济,哪些是私有制经济?国企位于产业链的上游,民企则分布在中下游产业。有些市场只对国企开放,对外企开放,对民企并没有开放。笔者在 “重新定义公有制和私有制“一文中讲过,公有制经济是公共产品领域,私有制经济是私人产品领域。国企继续垄断石油、电信等私人产品行业,不对民企开放,怎样可能支持、保护、扶持民企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控制着中国大量资源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控制着中国的主要资源,为中国共产党生产财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国家的手段控制国内的要害经济部门和大量的企业,为中国共产党生产财富

2015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地提出了党管国企,表明他们要继续对霸占国有资产,依然把中国人的资产当作中国共产党私产。

只要存在着国企,中国市场就一定存在着不公平。深圳市委原常委、副市长张思平在“第三届野三坡中国论坛”上讲到:从政府掌握的七个方面的资源配置来看(见下文),各级政府在实践中将大量的资源通过不同的方式基本上都配置给了国有企业,这使得国有企业成为政府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工具、平台、载体,扭曲了资源配置在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背离了“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市场经济调节模式。

中国政府将掌握的对企业经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七个方面资源的绝大多数无偿地配置给国企。

  1. 具有网络性质的垄断资源

资源类别:水网、电网、管网、信息网、频谱。

政府分配方式:

基本上由政府直接无偿用行政手段分配给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处于独家垄断或寡头垄断地位,从而形成国有企业巨大的垄断利润。国有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将上下游的关联产业、企业结合在一起,形成纵向、横向高度一体化的垄断大企业集团。

  1. 与土地开发利用为主体的自然资源

资源类别:土地、石油、天然气、水资源。

政府分配方式:

土地:对部分与房地产开发和产业发展有关的土地资源,利用市场机制采取招拍挂的方式外,对绝大多数的国有土地资源都以行政划拨或协议转让方式配置给了国有企业。

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绝大多数是由政府以行政手段方式配置给国有企业并长期无偿占有使用。

  1. 与市场准入有关重要行业的特许经营权 

资源类别:一些特殊行业的经营牌照(银行、保险、证券、电信)、与特殊经营资格、经营范围有关的行业资质(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包括准入资格在内的各种各样的行政许可。

政府分配方式:

除了少数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外,绝大多数都通过各级政府的行政许可,无偿配置给国有企业

  1. 政府掌握的投资资源                                 

  资源类别:直接全额投资、投资项目代建代管、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

  政府分配方式:

  直接全额投资:作为政府投资的资本金,直接注入国有企业,形成国有企业的投资项目和固定资产。

投资项目代建代管:由国有企业代建代管,形成这些投资和资产名义上是政府的,实际上是国有企业使用和经营管理。

社会资本合作投资(PPP):政府大量的合作项目,名义上是吸引社会投资经营,但实际上主要由国有企业来投资

  1. 政府掌握的庞大的产业基金和投资基金资源

资源类别: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

政府分配方式:

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或者委托国有企业控股的投资公司或基金公司管理。

资金的分配掌握在政府各级官员手中,由政府进行最终决定和审批。

这些产业基金大部分直接或间接配置给各种类型的国有企业。

  1. 政府掌握的价格资源

资源类别:价格制定、价格补贴

政府分配方式:

价格制定:定价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在政府定价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成、政府谈判能力不足等其他原因,政府的定价水平和标准常常高于企业的合理成本加平均利润水平。

价格补贴:政府对公用企业除了直接的、公开的价格补贴外,还更多地采取了对国有企业在土地供应、地价减免、财政专项、银行贷款等多方面综合性补贴、支持和补偿。

  1. 政府直接和间接掌握的庞大的国有资产资源

资源类别:国有银行、证券、基金等国有控股的金融机构

政府分配方式:

给银行制定贷款的各种指标、额度。

给银行直接下达贷款指令。

召开协调会,给银行施加压力,迫使银行落实政府意图。

用财政、土地等资源给银行以市场补贴,引导银行按政府的指令落实贷款指标。

以政府信用给银行担保,承担银行贷款的风险(《原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政府退一步,中国经济海阔天空》)。

中国共产党官僚集团阶层控制着国家的七大类资源,通过国有企业剥削中国人的血汗。国有企业是中国共产党官僚集团的大金库。中国共产党官僚集团阶层是最大的剥削阶级。

我们大家都知道,发展经济最终的目的是改善广大的劳动者的生活水平。过去四十几年来,劳动者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既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也低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四十几年来,谁富了?政府富了,官员富了,中国共产党富了!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证实,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从经济权力角度来讲,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暴力的“党管经济”体制;从所有制结构来讲,就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暴力的暴力公有制。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管经济“掌控着中国经济,维护着独裁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通过公有制维护国有企业,控制中国大量资源,为中国共产党生产财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极端贪婪的政党,权力贪婪,财富贪婪!

 

2020年11月13日完稿 2021年3月21日修改

 
分享:

相关文章
作 者 :春生
出 处 :北京之春
整 理 :2021年3月21日16:51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