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將把中國列為「威脅」 英情報負責人:中國監控危及世人 2022.10.12
英國新首相卓慧思採取強硬的對華政策。
卓慧思臉書圖片
00:00/05:55
英媒引述消息披露,英國政府或很快將中國列為「威脅」。情報部門負責人也直斥中國正利用高科技威脅全球。分析相信,五眼聯盟(Five Eyes)盟國已就對華政策達成共識,期望歐盟跟進對極權中共有正確認識。 英國《太陽報》等媒體周二(11日)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披露,英國政府可能最快在幾天內調整對華立場,新的審查肯定會提高中國的「威脅」定性,或將中國列為「威脅」。 對於英國新任首相卓慧思(Liz Truss 中國大陸譯為特拉斯)正採取更為強硬的對華政策,一名英國政府發言人稱,卓慧思要求政府對去年的報告進行更新,部分原因是為了應對「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國。 去年3月,英國前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在《競爭時代的全球英國——安全、國防、發展與外交政策的整體評估》報告中,將中國歸類為「系統性競爭對手」(systemic competitor)。 一些英國保守黨議員對此表示歡迎。保守黨議員伊恩·鄧肯·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認為,這種對華政策的轉變「姍姍來遲」,現在是意識到中國對英國的生活方式構成威脅的時候,應該像對待俄羅斯一樣對待中國。 英國華人作家張樸向本台表示,中共長期滲透英國、鎮壓香港,加上國際形勢的變化,讓英國認識到中共政權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長遠更甚俄羅斯,終於從過去與中國的「黃金時代」走出。 張樸說:共產黨在英國科技的滲透、政治的滲透、貿易上的滲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習近平執政後的咄咄逼人,蠻橫把香港收回中國共產黨的完全控制,對英國的衝擊很大;當然還有國際形勢的變化,英國越來越意識到中共政權是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從長遠來說勝過了俄國。因為它還想給全世界指引方向,大家看得很清楚。 卓慧思在擔任英國外交大臣期間就表現出對華強硬立場,早前傳聞她有意重塑英國未來十年的外交戰略,並將把中國由「系統性競爭對手」提升至「迫切威脅」(acute threat)級別。 張樸認為,卓慧思上任後正慢慢兌現競選時承諾,至於中英關係未來的走向,很大程度取決於英國在經濟上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張樸說:我非常喜歡英國首相特拉斯對中國共產黨的強硬態度,她本身能不能做到底?做到甚麼程度?英國對共產黨能不能真正硬起來,最重要的是看它跟脫鉤脫到甚麼程度。不讓辦孔子學院這很容易做到,但是在經濟上脫鉤很難做的。 對於英國可能將中國定性為「威脅」,悉尼科技大學政治學者馮崇義相信,當中可能涵蓋中共對英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乃至對全球秩序和民主制度的威脅。 馮崇義說:中共這個極權帝國它的統戰、滲透已經進到了英國的政治體系、教育體系裡頭,英國的國家安全受到破壞。英國深化把中國定為「威脅」,它是一個里程碑或更高程度的認知,就是不僅僅是說在地緣政治上、或者軍事上、經濟上受到中共的打擊,而是中共對整個民主自由秩序、對整個國際秩序的削弱和威脅。 馮崇義指出,英國是「五眼聯盟」成員,相信盟友間在對華政策上已達成共識。他又希望,英國對中國態度的轉變,能成為歐洲其他國家的示範。 馮崇義說: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包括「四國聯盟」他們這個認知共識達到同樣高度了。他們對中共政權對整個民主世界的威脅徹底看清了,我希望同時影響到歐洲其他國家。 歐盟在去年的年度咨文中將中國列為「經濟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 英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2015年宣布與中國進入「黃金十年」;隨著習近平對內鎮壓和對外擴張,英國慢慢在調整對華政策,但德國總理朔爾茨在周一(10日)的活動中,稱脫鉤是完全錯誤的道路,德國必須和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開展貿易,令很多人士對歐洲對華政策是否能達成共識表示擔憂。 2015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宣布中英關係進入「黃金時代」,當年10月習近平訪英。(中國政府網圖片)
另外,鮮少公開亮相的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訊總部(GCHQ)負責人傑里米·弗萊明(Jeremy Fleming)周二在一個演講中發出警示,指中國對技術主導地位的態度違背了「整個開放、民主的秩序和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他舉例北京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和數字貨幣等新興技術等進行控制、監控。弗萊明說:中國的實力加上恐懼正在驅使它們對我們所有人構成巨大威脅。 中國外交部新晉發言人毛寧在周三(12日)的記者會上回應,稱中國一貫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中國的發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更多機遇,是正能量,絕不是威脅和挑戰」,並警告英國新政府「如果抱守中國威脅的舊思維只會損人害己,沒有出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三(12日)回應稱中國奉行「和平發展」,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帶去「正能量」。(中國外交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指責弗萊明的講話「充滿偏見」,「是對中國的惡意誹謗」。 記者:吳亦桐/程文 責編:畢子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