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台灣港人全場爆滿看《理大圍城》等「獲獎禁片」 製片人未料被打壓只想記錄 2021-05-07 台港會及 TIDF 合辦包場活動,播放剛獲「華人紀錄片獎」並被香港「禁播」的《理大圍城》及《佔領立法會》。 文海欣 攝
台港會及國際紀錄片影展合辦包場活動,播放剛獲「華人紀錄片獎」並被香港「禁播」的《理大圍城》及《佔領立法會》,戲院再次全場爆滿,至少8成人為香港人。香港紀錄片工作者指,當初做紀錄片只是想把這種感受傳遞給觀眾,沒有想到會在香港引起波浪及被打壓。語畢獲全場觀眾拍掌鼓勵。他們期望終有一天,能在現場安全地和大家再一起觀看。(文海欣 台北報道) 台灣香港協會(下稱:台港會)與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周五(7日)合作,於台北新光影城包場播放《理大圍城》以及《佔領立法會》,這兩部在香港「禁播」的紀錄片,戲院全場爆滿,共約300名在台港人及台灣人參與。 台港會:香港被迫噤聲 那我們發聲 台港會表示特意籌辦放映會的初衷是「我們站在台灣,香港人播不了的我們播,香港被迫噤聲的我們發聲。台港仝人,砥礪而行。」 紀錄片剛落幕,現場有香港人高呼「光時」等口號。 口號:香港人加油! 製片人:希望終有一天能在現場和大家再一起觀看 其後製作團隊「香港紀錄片工作者」與現場觀眾透過語音進行連線對談,不過因為人身安全問題,製作團隊未有透露名稱,聲音亦經處理。其中一名製作人憶述,「佔領立法會」當天他被現場抗爭者的意志感動,因此想作記錄,當初未有想到紀錄片會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他希望終有一天能在現場和大家安全地看這兩套紀錄片。 製作人說:在理工大學的時候連把它做成影片也是沒有想過,整個運動我們只是抱著不能不出現在現場(的心態),然後我們出現在現場因個人考慮,只能拿攝影機,所以拍的時候是很單純。後來這種情緒在運動結束及理大事件後,也很影響我們,所以想把它梳理出來,做影片,想把這種感受傳遞給觀眾,沒有想到兩部影片會在香港引起波浪及被打壓。 現場觀眾:加油! 在台港生感無力 「香港人受難 我們在台卻不知可做甚麼」 第一次看兩套紀錄片的在台港生Leo對本台指,因為《理大圍城》及《佔領立法會》在香港不能上映,自己現在於台灣唯一可做之事就是支持這些紀錄片及新聞紀錄工作。 Leo 說:剛才製作人提到,香港人不能看這套紀錄片,但台灣的大家可以看。我覺得未來我們香港的新聞自由,甚至言論自由和歷史,會被一一改寫,作為一個經歷者及香港人,我們可以做的是記錄,說給下一代。所以我覺得這一刻在後抗爭時段,我們可以做的只有記錄及教育下一代,不然會好像「八九六四」,可見中國大陸現在不會記錄這件事。 他續指,來到台灣後更感無力,每天看到抗爭者被判監,新聞界、教育界面對打擊,令他非常自責,直言「香港人受難,但我自己在台灣卻不知道在做甚麼」,目前只能在文宣上繼續出力。 要求匿名的流亡港人阿卡(化名)對本台指,當初自己和香港這個家一起經歷「佔領立法會」及「理大圍城」事件,看紀錄片是要提醒「不要忘記自己是誰,無論去到哪個角落都是香港人」。 身穿「光時」上衣的在台港人阿卡說看紀錄片是要提醒「不要忘記自己是誰」。(文海欣 攝) 台生指紀錄片令他了解抗爭者的心理矛盾 台灣大學生林同學接受本台訪問時說,之前有大約了解「反送中」事件,但並不深入認識,所以特意與香港朋友前來觀賞影片,希望了解抗爭者當時的心理矛盾。 台灣大學生林同學(左)希望了解抗爭者當時的心理矛盾。(文海欣 攝) 林同學說:這樣說可能有點不好意思,但其實從去年在新聞上看到,我會不能了解為甚麼香港的朋友會有這些可能看起來不太理性的行為。但之前有一個老師跟我說,去認識這個抗爭行為是理性或不理性,我一開始當然認為不理性,但從今天的紀錄片還有老師那時候的談論,其實我覺得是理性。因為一定沒有人想要陷入到這種很不舒服或很容易受傷的情況,但他們還是選擇這樣的作為。 《佔》及《理》同獲「華人紀錄片獎」 《佔領立法會》除了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理大圍城》則入選2020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及2020香港獨立電影節之外,第12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周四(6日)亦公布,兩套紀錄片在18部入圍作品中脫穎而出,同獲今年「華人紀錄片獎」首獎。評審團表示感謝製作團隊讓他們知道「電影如何在宰制和監控已氾濫成災的世界,即時回應政治時局,召喚社會良知,建構集體意識」。 「香港紀錄片工作者」發表得獎感言時說「影片的意義不止是見證,希望透過回望過去,能更認識和理解我們是一個怎樣的共同體。」 「華人紀錄片獎」為今年影展的特別獎項,由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委製編審及獨立策展人Rasha Salti、日本當代深具影響力的動態影像藝術家牧野貴、詩人及文化工作者鍾永豐共同評選。 台港會預告,在6月12日「反送中」兩周年當天將和民間團體舉辦集會,抵抗遺忘,地點暫定在自由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