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波疫情|置院舍不顧 誰來救院友?
撰文:來稿 出版:2022-02-21 20:30更新:2022-02-21 20:30 第五波疫情牽連甚廣,累計超過240間院舍先後爆發,數十位院舍員工及數百位院友確診,有私營院舍、也有資助院舍。政府統一口逕指責院舍拒收已康復的長者、院友;又聲稱會提供協助、派外展醫生。鮮有提及的是,許多院舍深怕大爆發,於是當發現確診時便將有病徵的院友送到醫院,但醫院人手緊張,急不及待想將院友送走,有的CT值低於20、有的連覆檢也未曾進行,就要求院舍接回院友,社會福利署毫不理會院舍爆發風險,隨即下達指令,提醒拒收院友會向院舍發出「警告」,直接影響日後續牌。至於院舍不獲續牌、院友失去服務,最終受苦的,也是院友。
第五波疫情牽連甚廣,累計超過240間院舍先後爆發。(資料圖片) 撰文:張之昭(前傳媒工作者、現從事公共政策研究) 疫情爆發,多間院舍陸續有員工確診,疫情之影響始料不及。院舍面對三大問題,一是人手不足,不僅院友有感染、職員也陸續感染,對於院舍人手也大打折扣。院舍員工一直任勞任怨,上班更是風雨不改,只要有院友居住,職員就會照顧,而院舍不但兼顧日常照顧,在今次疫情中也用許多時間與家長解釋情況,自疫情開始,有許多家長、照顧人未能探訪,他們擔心的程度是可想而知,將心比己,因此必須要花時間與他們溝通。 人手不足,不是今天才發生,但政府卻倒行逆施。2021至2022年度,社署資助非牟利機構(NGO)的預算近232億元,當中超過7成開支用於安老服務、康復及醫務社會服務,安老服務及康復服務主要為日間中心及住宿方面,這兩個服務長期面對人手不足、「難請人」問題,主因是許多人不願入行、工作辛苦、環境欠佳,因此不欲投身。 提升工資或可吸引人手,但偏偏勞工及福利局羅致光局長堅持要下個財政年度起,削減NGO整筆過撥款1%開支,約2億元,正正就是對提供安老、康復服務的機構影響最大。 第二,政府指責院舍拒收院友,但卻忽略了實質上許多院友仍然呈陽,若貿然接收回院舍,在人手不足情況下,員工須照顧不同院友,必定釀成院舍爆發,為院友帶最來莫大的風險,而大家深知道居於院舍的是身體最弱、甚至長期病患者,只是他們都不會表達。事實上,大部份員工都以心待院友,或許曾看到一些私營院舍對舍友如何苛刻,這只是冰山一角,資助院舍中仍有許多人秉持愛心和耐心真誠服務。 殘疾院舍中,有部份舍友是孤兒,他的監護人就是「社署」,當然社署每月會給他資助,所有關懷、照顧都是院舍負責,以往沒有疫情時,有「孤兒」院友常嚷著要去街、去旅行。據筆者親身經歷,有位同事曾經帶同由他照顧的「孤兒」去了台灣旅行,儘管這些「孤兒」智力不及常人,但他們回來後不時津津樂道,向其他舍友介紹台灣美食,這就是不為人知的院舍。 今次疫情,有院友感染後送院,豈料送院後院友的病情每況愈下,院舍同事每天與家長跟進、交代情況,家長非常明白、理解院舍已經傾盡全力去幫助。由於爆發多個個案,負責同事幾乎每天工作14-16小時,某天晚上,那位院友情況急轉直下,醫院通知家長見最後一面,同事即時趕到醫院陪伴家長、支援家長;及後大家陸續得悉院友已逝,心裡無不難過,於是同事們互相支撐,排解情緒,又繼續工作,這就是我認識的院舍。 最後,院舍沒有足夠醫療知識或沒有能力去做隔離及為院友治療。面對未知的疫情,即使近來每日都有十多至二十多宗的死亡個案,院友也不怕,被送往隔離時甚至誤以為可以去街而開心一會兒。不過,院舍亦彌漫著「我隨時會中」的氣氛,人心惶惶,這是來自大家沒有足夠的醫學常識去處理當前的情況,甚至連如何脫掉保護衣也不懂,再加上,感染者需要醫生診症、處方藥物,但社署的支援仍未到位。另外,院舍空間有限,要設隔離空間需要獨立洗手間、淋浴間,獨立的人手處理,並非每間院舍也有空間及條件去作原址隔離,這些都是要仔細審視,並非急就章,而不顧院舍死活。 前線醫護站在最危險之地,絕對值得我們尊敬,但院舍上上下下同樣在這關頭一直緊守崗位,共同抗疫,只是政府將罪名推在院舍上,公平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