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升新闻发言人人数和级别以强化宣传平台 2021年2月19日 19:26

资料照:记者参加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记者会。(2020年12月14日) 华盛顿 — 中国加强宣传力度,不仅增加中央与地方新闻发言人配置的数量,更提升新闻发言人的层级,希望以此把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但是,批评人士认为,中国把新闻发言人作为宣传平台的做法,在信息获取渠道繁多的信息时代,要引导舆论的走向只能是空谈。 
人数增加、级别提升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日前公布了2021年中央与地方新闻发言人名录,其中中央部门161位、地方101位,共计262位。与2020年相比,新闻发言人数增加14位。 今年的新闻发言人名录,不仅数量增加,一些重要部门发言人的行政级别也首次“升格”。以中宣部(加挂国务院新闻办牌子)为例,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徐麟“跃上”名单,是为数不多的新增正部级官员。名录中的其他正部级官员还有,中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统战部副部长许又声(新增),中央改革办常务副主任穆虹(新增)等。 北京的前《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主编李大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新闻发言人层级“升格”是个好事,级别越高,知道的东西越多,回答问题的质量也越高,但关键问题是,发言人的角色应该是真正回答民众的疑问,而不能当作宣传的平台。 他说:“民众对于政府的很多政策、方向等等,有问题和疑问时,如果发言人每天都能搜集到真正的问题,做出真正的解答,是个好事,层级越高越好。国务院总理、党的总书记,天天面对人民的问题,那是最好不过的事儿了。问题是,回答的问题必须是真正的问题,而不是杜撰出来的问题。” 这位资深媒体人说,西方国家领导人经常与媒体互动,在记者会等场合回答热点问题。他说,姑且不论特朗普在担任美国总统时曾经多次在白宫的记者会上回答媒体关注的疫情大流行等方面的问题,就连被西方国家认为是独裁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在网上直播中回答民众关注的问题长达几个小时。李大同认为,与特朗普和普京相比,中国领导人与媒体、网民的贴近度相差甚远。 这次国新办发言人阵容升格,被认为预示着中共将加强新闻工作的管控。去年10月30日,在中共中央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后的首场发布会上,徐麟曾经指出,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现任中国人大副委员长王晨在过去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和国新办主任时曾经强调,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利于在舆论传播中把握话语权、赢得主导权,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