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隨防疫政策急轉向 評論:委身權力毫不科學 2022.12.09
中國防疫政策開始轉向,中國專家的口風也緊隨改變。 路透社資料圖片 00:00/04:20
「抗疫英雄」鍾南山等一眾中國專家「打倒昨天的我」,突然改口指病毒不可怕,認為要順應形勢改變防控政策。其觀點與當局鬆綁抗疫「不謀而合」。評論批這些專家為「政治變色龍」毫無原則、毫不科學。有分析指,中國為挽救經濟,突然改走其一直批判的「病毒共存」路線,為將其前後不一合理化,必須「槍桿子、筆桿子」齊下,一方面打壓「白紙運動」示威者,一方面加強洗腦。 鍾南山:感染Omicron並不可怕 要順應形勢改變政策 近年緊跟黨路線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疾控專家鍾南山周四(8日)在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感染 Omicron 並不可怕,因為99 %感染者可在 7-10 天內完全恢復。他指,現在不能用兩年前的一些方法來看待Omicron,而要順應當前形勢改變防控政策,令國家真正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他並說目前重點應放在防控重症,要重點進行自我保護,加強定點醫院、醫護人員的保護,加強老年人及脆弱人群的免疫接種。 李蘭娟: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病人 大家無需恐慌 同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接受媒體訪問也表示,雖然無症狀感染者有傳染性,但不是病人,大家無需恐慌。她稱無症狀感染後,大多數人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免疫,這對於防止流行擴散有積極意義。未來,無症狀感染者不是疫情防治的重點,應將防治重心轉向「防重症、降死亡」。 評論:中國專家也只是臣服在政治下 對於中國的醫學專家在當局宣布放鬆疫情防控後紛紛「搬龍門」,台灣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吳瑟致周五(12日)對本台指,習近平迫於「白紙運動」而調整防疫政策,一眾為政治服務的中國「專家」即改口,其言論並非基於科學,施政者對他們的意見也並不當真。政府沒有放棄在防疫上的主導權,不能排除再次嚴防嚴控。 吳瑟致說:好像活在平衡時空,過去的說法跟現在的落差之大。這個是中國一個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個政府跟專家之間的很巧妙的社會關係。整體上對病毒的傳播,以及防疫措施重點放在哪裡,其實國際社會已經有許多國家因這個趨勢發展有很大的調整。所以中國的這些專家們其實他們很清楚,只是他們不能說或者是礙於政治上的考量,而必須要替政府來說話。至於打臉不打臉,某個程度上中共並不在意這個前後不一的狀況。 習近平強調「穩經濟」 暫未再提「清零」 儘管中國並沒有徹底取消「新冠清零」政策,不過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周二(6日)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時,未有再提「清零」等相對強硬的防疫方針,而是強調明年要「穩增長、穩就業及穩物價」。 「錢袋子」出問題 從「筆桿子」改變風向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吳建忠對本台指,中國「錢袋子」出了問題後,要改走其過去一直反對的「病毒共存」模式,但中共過去一直鼓吹其抗疫成功全賴「清零」政策,現時「刀把子」、「筆桿子」雙管齊下,以合理化其統治。 吳建忠說:過去習近平在他的這個政策裡面一直都強調的就是中國的體制優於西方的體制,也就中國的防疫優於西方的防疫的部分。所以如何從「筆桿子」的部分去做一個輿論宣傳口的一個調轉。這也可以看出來有一些專家開始去談,這個應該可以共存,我們看到在《新華社》社論裡面就提到「病毒弱了,我們強了」。 吳建忠同樣指出,中國專家毫不科學、毫無原則。 吳建忠說:Omicron病毒已經存活了、流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那國外對於這個病毒減弱的這個事情,其實已經有許多的科學研究,科學的驗證,中共難道是現在才發現這個病毒減弱或者是這個病毒不再那麼可怕嗎?我覺得這個還是要回到,就是中央的政策沒有做調整之前,這些專家或者一些學者其實觀察的不是科學防疫的這件事情,他們觀察的是風向的部分。 中國專家與醫療商業機構關係千絲萬縷 鍾南山被不少中國民眾視為抗疫指標。翻查資料,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多次發表爭議性言論,曾說出「疫情發生在武漢,但沒有證據表明源頭在武漢」,又為有爭議的中藥「連花清瘟」背書,其後被揭發,他跟藥廠關係千絲萬縷。2020年他被封為抗疫英雄後,不停宣傳「連花清瘟」的抗疫作用。 中國日前宣布新十條放寬防疫措施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周四(8日)進一步介紹落實細節,強調感染新冠病毒後,無症狀就不需治療,只要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可用口服藥治療或自行往醫院求診,各地社區、街道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阻攔;僅檢出一宗陽性病例,不再劃一封樓。 另外,居家治療指南還提出,患者居家期間要進行抗原自我檢測,並呈報結果。當呈陰性並且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間隔大於24小時)Ct值在35或以上,可恢復外出。 記者:淳音 責編:溫曉平 網編:劉定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