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7日 09:35
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巡逻(资料照片) 泰国曼谷 — 新年伊始,中印两国边境争端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印度媒体报道了中国筑路队和军人越过阿鲁纳恰尔邦(中国称“藏南地区”)的印方实控线,与印度边防警察和军队发生短暂的近距离对峙。
实际上,自从去年夏天的洞朗对峙事件结束以来,中印边境地区一直都没能平静。媒体频繁报道了印度无人机坠落中国境内、中国在洞朗地区增兵并长期驻守、印度在边境地区加紧修筑战略性基础设施等消息,观察家们关于中印两国是否会再次发生类似洞朗对峙事件的讨论也不绝于耳。
观察人士认为,2017年,中印两国关系进入低谷。尽管两国于年底举行了第20轮边界谈判,但严重的互信缺失使得两国之间的高层会谈流于敷衍。中印双方如果希望让2018年成为两国关系的转折点,就需要发现新的共同利益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彼此间的信任。
中印低调处理
据《印度新快报》(New Indian Express)1月3日报道,印度军队和边警与中方发生短暂对峙的地方是在阿鲁纳恰尔邦雅鲁藏布江的转弯处,中国筑路队和军人进入了印方实控线以内大约1公里的地方。印度军人和边警于12月28日接到边民报警后赶到了现场,印方要求中国筑路队退回中方控制线之后,并扣留了中方的两台推土机。
报道称,来自不同的消息源关于双方对峙情况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印军到达现场与中方交涉后,中方筑路队退回了本方实控线,对峙结束;另一种说法是中方仍滞留当地,继续与印方交涉被扣推土机的事宜,更多的中国军人随后赶到,对峙一直持续到发稿时尚未结束。
然而,中印官方似乎都想低调处理这次事件。《印度教徒报》(The Hindu)援引一位未具姓名的印度军方人士说法:“现场没有发生对峙,整个事件中,印度军队和中国军队没有直接接触。”另一位军方消息人士则表示:“这个问题正在通过两国已建立的协调机制来解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说,并不清楚这一事件,但他表示:“在边界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明确的,而且是一贯的,我们从来没有承认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的存在”。
印度也在修桥修路
实际上,在中印边境地区大兴土木的不仅是中国一方,印度也在紧锣密鼓地加强道路、桥梁、隧道的施工进程。去年5月,印度在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上修建的最长大桥全线贯通,莫迪总理亲自出席了剪彩仪式。印度媒体称,这条长达9.15公里的公路桥耗时6年时间建成,距离中国边境(中方实控线)不到100公里,可以承载重型坦克,是连接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与阿鲁纳恰尔邦的重要战略性桥梁。
印度内政部次长日吉具(Khiren Rijiju)当时对媒体表示:“由于中国越来越具侵略性,我们是时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来保护我们的领土了。”
而中国外交部则对印度在争议地区建设桥梁发出了警告,“我们希望印度在与中国最终解决边界问题之前,采取谨慎和克制的态度,共同控制争端,维护边界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此外,印度媒体还报道,在洞朗对峙之后,印度计划在中印边境地区修筑了一条沿着印方实控线的新公路,从靠近不丹的达旺(Tawang)一直修到印缅边境。今年1月4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 news)报道了印度将在克什米尔地区建造一条长达14公里的道路隧道,以加强向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度驻军提供补给,并加快边境地区与印控克什米尔的经济整合。
前英国广播公司(BBC)驻印记者包米克(Subir Bhaumik)撰文指出:这些动作“代表了印度军方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此之前,印度军方一直都反对在边境地区修建道路,以防止一旦发生冲突时,中国军队可以利用这些道路,在印度境内快速推进。”他认为:“然而,这些道路可能会引发印度和中国之间新的紧张关系。”
中印关系展望
岁末年初,印度国内关注中印关系的人士纷纷撰文,总结过去一年中印之间冲突的结症,并展望新的一年里双方应该如何修缮彼此之间的关系。然而,发生在边境地区的摩擦事件却让印度人惊呼,“洞朗对峙远未结束”,“中国人终究不可相信”。
而双方的“边境冲突”竟然扩展到了北美地区。近来,北美的印度裔人士发现在文具品商店以及大型会员制仓储超市Costco里销售的中国产地球仪上,藏南地区被划入了中国版图,克什米尔地区也未被划入印度,而是标以“独立”的争议地区。加拿大和美国的印裔人士纷纷在推特(Twitter)上将地球仪的照片推送给印度外长斯瓦拉吉(Sushma Swaraj),并呼吁印度政府出面,要求相关商家将这些地球仪下架。
伦敦国王学院教授、新德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潘特(Harsh V. Pant)在《印度教徒报》上撰文指出:“既然两国都希望修复在过去几年中对双边关系的损害,那么,这些希望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就不太可能有实际的效用。 两国需要找到共同的基础,认真投入,才能取得一些切实的成果。新德里和北京都面临着新的现实 ---- 对于印度来说,中国在自己的附近崛起成为大国,这是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挑战。就北京而言,它也正面临一个与以往不同的新德里,一个愿意挑战中国的印度。洞朗危机代表了中国非常想针对印度施加影响,也同时代表了新德里绝不再向中国退让一寸土地的决心。”
潘特在文章中警告道:“旧的程式和原则似乎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两国关系需要寻找新的切入点),否则,中国会继续加强在洞朗的军力,而印度似乎也决心抵抗下去,另一次类似洞朗的事件就离此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