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雨傘研討會】陳健民:目前可能輸了,但羸了未來 週四 2015-09-03 獨媒報導
(獨媒特約報導)本文為9月3日舉行的「後雨傘,政治社會的解體與重構研討會」嘉賓發言紀錄系列,全系列可見此。 第一場:雨傘運動的成敗得失 講者:周永康(前學聯秘書長)、陳樹暉(民陣副召集人)、黃之鋒(學民思潮發言人)、陳健民(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 和平佔中發起人陳健民教授表示,現在反思雨傘運動可能是太早,如今事隔只有幾個月或未能好好地總結,指現時有多名學生被控,認為現在可能更需要支援他們多於反思。 對雨傘運動的得失,他說最壞的評估是沒有爭取到真普選,而採取佔領的策略令建制更能行使強硬路線,並且收窄了民主運動,亦無法推翻831決定。不過陳健民強調,不能以此作為運動失敗的論證。他談到台灣美麗島事件,當年審訊過程令他印象深刻,亦影響了他的想法。建制派在雨傘運動後,同樣未能撼動香港人爭取民主的決心,所以不能以此抹殺這場運動的意義。 部份溫和泛民支持流失 陳健民提到,在短期內或會影響泛民主派的支持度。他指泛民在立法會一直獲60%左右的選票。在「反袋住先」運動的民調,亦一直得到40%的支持,但支持佔領運動的民調在最高峰亦只有30%左右,陳健民指這代表一半的跌幅,泛民主派在接下來兩場選舉不能掉以輕心,泛民主派是流失了部份溫和的支持者。 不過陳健民強調,這不代表泛民是輸了,他認為要反思溫和支持者較重要,還是要更關注那些critical mass(關鍵少數)。從公民社會的角度而言,若運動能產生一班更願投入的支持者,這可能是輸了目前、贏了未來的行動。這是未來與過去的戰爭,現時形勢確是嚴峻,但未來是有希望的。 陳健民又指,雨傘運動最終與佔中運動的設想有差異,有得亦有失,他指佔中運動啟蒙了公民,包括認識傳統的公民抗命方法,通過有限度違法去感染更多人支持。 他亦談到升級及暴力的問題,陳健民認為主流學生是接受非暴力的理念,但期望有更進取的行動方法,不過他認為升級不等於暴力。陳健民提到,另外一種抗命理念是類似革命的理念,例如矇面、「hit and run」,但他未有更詳細談及。 五方平台失效 陳健民亦回顧運動期間的決策,他認為佔中當初的設想會認為梁振英下台是階段性目標,他認為這和真普選的大目標沒有衝突。陳健民又指當時建立的包括雙學、泛民主派的五方平台,實際上未能做到相當的決策力。當時場內大部份人支持學生的決定,學生於是成為決策的中心。 陳健民表示,他們較關心整個社會的反應,和學生關注的群組不同,而當時學生決策層較鬆散,體現了命運自主的精神,但他指一個運動有進有退時,這樣的架構會做成問題,例如雙方在運動進程例如是否退場有分歧。 在總結中,陳健民表示即使市民有不滿,亦只會是短期的,「歷史唔會記住塞車」。 後雨傘研討會】周永康:運動上層領導失效 週四 2015-09-03 獨媒報導
(獨媒特約報導)本文為9月3日舉行的「後雨傘,政治社會的解體與重構研討會」嘉賓發言紀錄系列,全系列可見此。 第一場:雨傘運動的成敗得失 講者:周永康(前學聯秘書長)、陳樹暉(民陣副召集人)、黃之鋒(學民思潮發言人)、陳健民(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 前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指,今日是第一場正式檢討,期望有更多討論。他指雨傘運動是非常寶貴的財產,運動中的矛盾和問題並不是任何團體的責任,指責備某個團體是廉價的批評,只有摧毀傘運帶給香港的意義。周永康指如果某個團體認為自己的決策能讓運動更加好,這是個人的傲慢,個人凌駕運動,「不切實際」。 傘運是日常生活的體現 周永康先談及運動領導層的責任問題,他先指出運動中發生的事,其實都是日常生活的體現。周永康指即使當局出動催淚彈,香港人會突然由懶散變成互相關心,「我都不信」。 周永康指雨傘運動是香港政治文化及民主運動的階段性的指標,暴露出更多民間之間的不信任。他先檢討佔中運動的領導層,質疑為何佔中運動是由秘書處處理所有的事情,由決定商討、何時舉行投票等細節,這些在民間都產生很大爭議,結果在傘運期間不斷發酵形成不信任。 上層決策模式失效 周永康指,大部份決策仍是團體之間決定,形勢亦是由佔中三子、雙學及民間團體評估。周永康指出,香港政治context就是市民與團體之間沒有信任,他認為如繼續這種上層決策模式,群眾只會不理解,覺得太離地、「on9」。周永康指,這種「領導」模式要求組織者要非常過人的能力,處理所有政治難關,並要有非常多的策略。 但周永康指出,傘運期間民間社會繼續如常運作,組響者根本無牌可出。即使928後,公民社會亦無展開不合作運動,沒有罷工、沒有罷市、沒有罷課。「公民不合作運動純粹半桶水」,公務員、教師、社區全部照常運作,社會高度同政權合作,「無牌可出」。當運動壓力越來越大,出現愈來愈大焦慮不滿,對話走到盡頭等等。他形容當所有可打的牌都失效,對運動的想像越來越少,又要面對清場,結果就出現1130龍和道悲劇。 周永康直指香港公民社會的日常政治,根本並無實踐民主運動,即使將來有更大規模的運動只會「必敗無疑」。「雨傘運動是果,不是因,這是我們幾十年來的everyday politics。若我們懷著相同的思維,未來的運動必敗無疑。要逆轉運動只能冀望政府出錯,但這又是否我們想要的策略?」周永康認為要重新檢視民主運動中操作、公民對自己參與角色的想像,以及團體間的決策模式。 感謝退聯 他又主動提到「退聯」的問題,他指事件與雨傘運動的問題十分相似。學生仍是停留在選一個代議士,由代議士處理所有事情的階段。他笑稱所有學運都是「四五行動」,即四、五人行動。學生認為自己要做的不是參與而是監察幹事,這種想法約束了公民社會的力量,令學運裹足不前。 周永康指,學聯自己在運動中都避免不了這種文化的陰霾。催淚彈那晚雖然認為是全民運動,但設立的新平台竟然仍是五方平台而非全民大會。 他最後重申,「面對香港面對未來的挑戰,要痛定思痛,檢討每日的實踐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貌似在雨傘運動中跌倒,但其實之前就已經關節痛、風濕、買錯鞋,所以雨傘運動就仆街了。」
【後雨傘研討會】黃之鋒:須檢討如何納入本土派及素人意見 週四 2015-09-03 獨媒報導
(獨媒特約報導)本文為9月3日舉行的「後雨傘,政治社會的解體與重構研討會」嘉賓發言紀錄系列,全系列可見此。 第一場:雨傘運動的成敗得失 講者:周永康(前學聯秘書長)、陳樹暉(民陣副召集人)、黃之鋒(學民思潮發言人)、陳健民(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指雨傘運動不是失敗,而是無功而還。他同樣檢討運動期間的決策平台,指運動期間的五方平台中「各說各話」,而平台中泛民及佔中三子無意升級,平台實際由學聯主導,運動期間亦未有考慮如何納入本土派及素人的意見。 五方平台各說各話 黃之鋒承接周永康對五方平台的質疑,他指多方對話平台在政治力量上有落差,他們日夜開會,「幾十個記者等」。不過他重申學聯及學民思潮從沒有主動退場的意欲,泛民及三子則是沒有意欲考慮任何升級行動,造成平台之間的政治角力,黃之鋒形容是「各說各話」、「無結果」。 反思反國教大台 他亦回顧2012年反國教運動的「大台」,指雖然名義上有二十多個團體參與,但真正決策的只有三數個團體。學民思潮當時認為有階段性勝利而退場,但有人圍著大台要求退場的解釋。當時學民思潮的做法是收起所有的咪,黃之鋒認為這個退場決定亦是由上而下,需要反思。 黃之鋒又指,社會運動的理想是由下而上,但他指大馬及台灣的運動都是由上而下作決定。他指每場運動理論上是由組織發起,所以要檢討的是組織如何民主化,他以學民思潮為例,做決策時亦會有義工或成員會質疑為何事前沒有諮詢,學聯在傘運期間亦找不到方法去諮詢所有院校。 思考如何融合本土派及素人 對於本土派及素人,黃之鋒指在傘運前已有「左膠賣港」之說,而在運動進行期間,有本土派質疑「大台」決策,素人則沒有被納入決策過程,這亦是運動需要反思的。他指出,本土派及素人均與過去公民社會的傳統不同,以往模式是學生在學時期加入學生會等組織,畢業後加入NGO等,但本土派或素人不在這網絡內。黃之鋒認為在運動中後期,有三至四成參加者都是本土派或素人,要如何將他們納入決策是未來運動須檢討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