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春编者按语:这个政策最后的结果必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想想当年给台商巨大的优惠政策,结果这些商人该这么还是这么,因为他们到了中国有了比较,更清楚自由民主的珍贵。 (2016年7月27日,上海金山两岸青年创业基地主办的两岸青年创业大赛在台北创新实验室举行复赛。VOA) VOA报道,中国大陆国台办近日一次性公布了33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青创基地)、示范点的名单,远超过去一年多在中国13个城市先后成立的 22个青创基地和示范点的总和。国台办表示,成立这些创业基地是为了给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有台湾媒体的报道认为,国台 办的这一大手笔是把“统战”的目标直接瞄准了占台湾人口近三分之一的740万台湾青年人,也就是未来台湾民意的决定者。 把台湾纳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前往上海创业的台湾女孩林佩莹。她的个人博客(部落格)有50万粉丝,在Facebook(脸书)上有一个自己的品牌Ruby。VOA) 2015年1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宣布设立总规模400亿元人民币(约合2000亿元新台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用于扶助创业创新 (双创)和产业升级。在当年3月中国人大政协“两会”闭幕后的中外媒体记者会上,李克强表示欢迎台湾的年轻人到大陆创业。这为日后国台办出台吸引台湾青年 创业的举措定下基调。 2016年6月18日,首个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在深圳福田CBD正式挂牌成立。到10月份,又有7个省市成立了12家青创基地,12月再添8 家。这些青创基地或海峡两岸青年就创业示范点都是由国台办协同各地方台办出资、授权,地方单位承办,提供硬件设施,以招收台湾青年入园数量作为主要业绩考 核指标(KPI)。 位于上海金山工业园的上海(金山)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是上海的第一家两岸青创基地,成立于2015年10月。该青创基地7月26日在台北创新实 验室举办了上海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大赛台北站的复赛。主办方负责人、上海(金山)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董极在比赛间隙接受了美国之音的采访。他表示,承办 两岸青创基地的目的之一是把中国经济转型的部分红利让利给台湾的青年人。 他说:“这个(中国)市场是全世界的,不仅仅是中国大陆的,也是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都是两岸的中国人可以一起来做的。这个机会你如果不来参与, 就拱手让给其他国家的人来参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市场在那边,就看你有没有机会来争取、去参与。所以我们考虑到给一些台湾的青年人有这样一个自我发展 的机会。” 给钱给房还管看孩子 各个青创基地为吸引台湾年轻人进驻纷纷开出极其优厚的条件,好得令人难以置信。在有台商大本营之称的广东东莞,这里的两岸青创基地为开出的条件是 两年免费办公室和免费公寓,另提供最高20万元人民币(约合100万新台币)的创业起动资金,而且不必返还。号称台湾味儿最浓南京麒麟两岸中小企业创新园 甚至提供幼儿园。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协助办理配偶与子女2-5年多次入境的大陆居留证。 毕业于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的林佩莹半年多前在上海金山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创办了自己的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从事网络企业形象策划、公关活动策划和 创意、设计服务等方面的业务。 她说:“他们有‘三零政策’—零租金、零成本、零负担,可以说是很方便,就是说可以直接拎包入住。我身边也有一些创业的朋友,这样的政策对我们来说很方 便,就等于直接进去就可以有办公室。” 市场和资金的诱惑是巨大的 (从台湾彰化赶到台北参加复赛的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研究生林明宇。VOA) 这样优厚的条件对台湾青年人的诱惑力无疑是巨大的。来自台湾中部彰化的林明宇目前还在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读硕士。他表示,他们的五人小团队正在寻求 创业的机会,虽然台湾也在积极营造适合年轻人创业的氛围,但与中国大陆相比,台湾在资金支持方面明显逊色。他说:“我自己觉得台湾在筹措资金或找投资的方 面比较困难一些,比较多的也就是比赛。他们可能也会去辅导你去创业,但是它的补助和辅导部分比较少一点。” 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台湾科技企业看重中国巨大的市场,希望能够借助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进入中国市场。沈祖望是台湾花莲威升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 他说:“我们可以(借此)和一些人士进行联接,特别是那些mentor (导师)和业师。我们想借由他们的帮助至少在大陆市场方面可以比较顺利的进入这个市场。”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商学院科技管理于智慧财产研究所所长郑至甫表示,他个人很乐见中国大陆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这一模式所给台湾带来的积极作用。他说: “现在大陆在创新创业上的氛围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在平台方面,包括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这三家公司,大家都想去了解创新的商业模式是怎么在大 陆发展起来的。而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实际上造就了非常多的微企业的发展。同学们也会想去看一看那边的环境。他们去看了体验之后会有一个了解,但不见得未来 一定会在那边发展。” 台媒:太阳花后年轻人成立统战对象 但不是所有台湾人都对对岸以如此优厚的条件吸引台湾青年人才去中国大陆创业感到轻松。台湾《商业周刊》在7月18日-24日的一期杂志中就这一议 题进行了深入详尽的报道。报道援引台湾中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研究员张荣丰的观点说,太阳花学运后,中国调整了两岸政策,“年轻人成为中国统战的大重点”。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在两岸政策中要强化对所谓“三中一青”的影响,即中南部、中小企业、中低收入者和青年。《商业周刊》的报道说,“锁定台湾年 轻人,是因为他们正是一路经历李登辉到陈水扁的时代,‘对中国,不是仇视,就是恐惧。’” 上海金山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董极反驳这种观点。他说:“台湾青年人在大陆发展、在美国发展、在其它地方发展,发展之后还是他本身啊,获得的也是台 湾人民啊。他如果到美国去发展,他难道就不是台湾青年人了吗?他到大陆来发展,如果发展成功了,增加的也是台湾的GNP啊。” 从现实来看,北京这次的大手笔正在发挥作用。在上海创业的林佩莹表示,到对岸后也会就两岸问题与大陆人进行讨论,但事后会静下来仔细体会大陆人的 想法和看法。“或许听完你讲的之后会觉得,哎,好像你讲的有那么一点道理。也许我在当面的时候跟你针锋相对,但我回到家会思考,会不会以前我的想法,它不 一定是绝对的。”她说。 笼络不住人心得到人才也是赢 两岸政策观察人士、台湾国立中央警察大学教授董立文认为,虽然北京拉拢台湾年轻人的做法会收到一些成效,但不至于根本性改变台湾人民对两岸关系的 基本看法。他说:“因为这很简单。其实过去30年来,中共对台商一样的道理。对台商也是这种让利,这种所谓的惠台的措施,也实行了30年了。当然会对台湾 的民意有影响,但不会改变台湾人民对两岸关系的基本态度。” 不过,即使是不能完全“笼络”住台湾年轻人的心,如果能够吸纳到台湾的青年人才到对岸创业或就业,其本身这对北京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成功。上 海金山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的董极说,台湾青年身上有很多优点是被中国年轻人不具备的。他说:“台湾的青年人更加自由,更有活力,而且他们对创业的意愿度会更 高一些,很有想法,也很有冲劲。台湾的发展比大陆要早,人均GDP比大陆要高很多。这是有优势的地方,在有些产业领域也是有优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