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民。王心義攝 【本報訊】雨傘運動贏了國際掌聲,卻解不了港人爭取真普選的死結。自催淚彈爆發一瞬間,三年下來,籠罩全城的窒息感從未散去。今年9.28,雙學三子身陷囚牢,佔中三子也做好最壞打算。 然而,黑色眼睛總是鍥而不捨尋找光明。中大學者陳健民預備最後一年的課堂之際,為他與反佔中父親「大和解」而欣慰;七旬牧師朱耀明準備在監牢彰顯他終身信守的使命;港大學者戴耀廷擔憂香港進入半威權時代,但深信抗命之路才剛開始,民主運動還在上半場。 記者:潘柏林 姚國雄 林俊謙 陳健民與許多支持傘運的年輕人有共同苦惱——父母不支持佔領運動,但他卻是和平佔中倡議人之一。最近88歲老父吩咐陳健民刪去手機反佔中立場的新聞App,陳知這份理解得來不易,「呢啲效果唔係在於你用馬丁路德金理論去說服佢,係你探佢多啲,捉住佢隻手,最後佢覺得你唔係亂嚟嘅人」。過去三年,社會上家庭和非建制派的內部矛盾都有望逐漸化解,「唔需要當對方啲嘢係殺無赦」。 陳父為了逃避共產黨,1949年前逃難來港,從小教導兒子不要涉足政治。雨傘運動爆發前,陳健民在報章寫信給媽媽尋求諒解,「我覺得(佔領)可能會傷佢哋嘅心,好多年輕人同我面對嘅嘢係一模一樣」。 ■三年前的今日,下午5時58分,警方施放催淚彈圖驅散聲援佔中的示威者,但最後卻令更多人為公義站出來。 憑父子信任改變爸爸 政治理想不被至親理解,陳曾為此生氣,「我唔係好想同佢哋對話,我已經係為社會做咁多嘢,唔係為我個人利益。而有咁多婆婆、公公、嬸嬸好似爸爸媽媽咁走到嚟法庭支持我,點解(嚟支持)嗰個唔係我自己父母?」 傘運後陳健民開始去理解父母,上一代經歷過中國政治震盪,珍惜香港平靜社會環境,亦不想兒子為爭取民主犧牲前途。去年立法會選舉結束後,陳健民致電問父親投票給誰,父親表示支持溫和民主派,「我聽到都開心,佢到呢一分鐘自己心中都係支持民主,佢一直都係支持民主,只不過唔使我個仔出去做就好」。 家庭是羈絆也是束縛,陳健民指家庭是社會控制工具,統治者施行連坐法,企圖以內疚感消滅異議者的政治意志,例如中共軟禁劉霞去威逼其丈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屈服。傘運期間很多年輕人不怕警棍,最怕媽媽的電話,陳自覺不能被家庭消耗政治信念,仍然在學習不被牽制,同時避免關係破裂。最近老父吩咐他刪除手機裏看了幾年的新聞App,該App的報道往往以「佔中三妖」形容佔中發起人,他知道改變父親不是單憑政治理論,而是父子關係和信任。 陳健民是中文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其學生的研究亦顯示,子女與父母修補關係,可以改變其政治立場。去年的立法會選舉,只要雙方關係不是破裂,「淡藍」政治立場的父母往往願意聽子女建議投票予泛民候選人,「父母唔係詳細問嗰啲(候選人)係乜人,好多時因為關係修補後有種信任」。 應積極向中間派解說 不止家庭,非建制也充滿內部矛盾。傘運三周年,香港面臨威權政府,反對派受全面打壓,近期陳健民觀察到本土派開始與傳統泛民和社運人士對話,而傳統泛民亦對本土意識多了理解,明白年輕人為何抗拒中國人身份。他表示,民主運動內部不需完全合流,至少應互相理解,「唔需要當對方啲嘢係殺無赦。」 陳指當民主運動的矛盾緩和後,應積極向中間派別市民解說,例如傘後團體積極落區,接觸反佔領的街坊,爭取理解和支持,「你肯同佢傾偈之後,佢見你唔係惡形惡相、唔係廢青,佢個諒解係出嚟,我覺得呢個係需要做,我哋運動唔應該止於圍爐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