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人权与民运

 

文革五十周年艺术展项目专访
日期:11/19/2016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文革50周年印象记忆:《眼为实 -文革五十周年艺术专访

作者 法广 发表时间 19-11-2016 更改时间 19-11-2016 发表时间 18:37

edia119日展开幕式现场艺术家表演图片由展方提

2016年恰逢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50周年纪念, 在今年世界各地学者、文革亲历者和关心这一问题的中国百姓,通过多种形式对这个近代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进行回顾和反思。

然 而就目前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因为种种困难和选择表达方式的不同,很少有人通过艺术的形式对文革中的历程进行纪念,因此法广请来了正在德国汉堡举办题为《眼 见 “为实”》 -文革五十周年艺术展的德国汉堡大学亚非学院中国语言文化系教师,艺术家倪少峰先生,对此次展览和以及他认为今天对文革的回顾和半个多世纪后,当下中国年 轻人的关联进行专访。

法广:倪少峰先生您好, 请您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自此发起名为《眼见 “为实”》-文革五十年艺术项目展览的初衷是什么?(此链接含有该项目的Youtube视频介绍)

倪 少峰:文革五十年过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特别是那些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必然会留下各种各样的记忆。而应该讲,我在童年时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末期, 我们是没有童年的一代。我们的童年就被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所冲击,所以文革对我们之后的发展影响深远。如今距离文革发动五十年了,我觉得自己作为艺术家, 有必要为此做出反应,主要基于这个想法我就联系了自己的几个朋友来做这样一个项目。

法广:您是否能像我们的听众介绍一下您此次展览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具体的形式是什么?

ADVERTISING

inRead invented by Teads

http://scd.cn.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img_2071_0.jpg

倪 少峰:这次展览主要的关注点是关于文革的记忆。我们在思考一个人是如何记忆的,而记忆的时候人们大部门会采用图像的形式,因此很多人在回忆一些历史事件 时,脑子里会浮现历史的图片,或者眼见的东西。所以我们此次展览的题目叫做《眼见 “为实”》,而为实二字在中文正好是反过来的,在中国古代时当一个词反过来后,就具有一个阴阳两届的寓意。也就是说,人们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和从另一个以后 角度看到的寓意正好相反。关于展览本身它采用了水墨画和油画的双重形式。我主要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而来自山东的艺术家、画家邓怀东先生则采用了油画的 形式来完成我们的主要展品。在创作展品时,我们主要的出发点还是在文革历史照片上下功夫。这些照片从文革留存下来,但是它们确实很值得怀疑的一些照片。因 为当时所拍下的照片大部分是出于宣传需要,离现实就非常遥远了。而这批照片留存至今,未来的人们通过它们回顾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而此次 展览我们就是在考虑艺术家如何对此做出反应。

法广:您刚才也说到对文革老照片的再制作是此次展览的主题之一,您可否介绍您们在选择照片的时候方法和标准如何?而在选照片过程中是否也经历了从您角度的筛选?

http://scd.cn.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br7c0788-c-olaf-pascheit-72_0.jpg

倪 少峰:这是很必然的,这些照片的留存会有各种各样的机缘。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李振盛先生出版的《红色新闻兵》,它对人们后来对文革的图片记忆产生了很大的冲 击。在实际选择中我们还是倾向于在当时人们视觉经验当中,文革的主流宣传媒体当中经常出现的图像,比如毛泽东和林彪接见红卫兵的图像,以及当时的《中国画 报》。

法广:在您选择的文革历史图片是按历史发生时间选择的,还是从艺术家和创作者的角度而选取的?

倪少峰:我们还是从当时这些照片知名度选择的角度较多,着重点在于常见会未来留在人们记忆当中的图像。这样做反而避免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批判意义的图像,要点就是它们能反映当时宣传的特点。

法广:我们也知道现如今所谓的photoshop技能, 在文革当时就得到官方的普遍应用, 特别是在消抹公众对某个被打倒的领导人或污点事件的记忆上, 而今天您却想用相反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文革的记忆, 这种对历史官方记忆和民间记忆的对话,您对此是否有所评论?

http://scd.cn.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imgp0284_0.jpg

倪 少峰:通过这样一组展品主要是引发人们对这个时代的思考,尤其是对眼见东西的思考。我们不要把眼见的东西当作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是对眼见的,图像呈现给我 们的东西进行反思,我们肉眼看到的这些文革历史图片究竟背后是什么事实。作为我们自己艺术家在创作时这就涉及到面对这样一组很成问题的图像,如何加以处理 的问题。我们的处理方式是把这些照片进行放大,印制并随后贴在墙体上面。因为目前条件的不允许,我们就在国内找了一个偏僻的地区用各种各样的墙体作为载 体,把这些图片贴在墙体之上并再次拍摄。而通过这样一个直接和现实与墙体的接触之后,从而使图片产生了变异的效果。在有了变异效果之后,我们就又试图发觉 其中具有绘画语言性的东西,来以美术的方式,重新给这批文革历史照片赋予一种现实感。莫妮卡·瓦格纳教授在给此次展览目录撰写的一篇文章当中,她把这个过 程称作图像的再教育,我觉得她这样一说确切的点名了我们创作的过程。我们通过展品对图像本身提出质疑并随后做出再次的加工,给予其新的内容。

http://scd.cn.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dynimagecache/0/9/690/388/600/338/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8_8_2.jpg

法广:在了解此次展览中您所提出对文革存在着3种不同的记忆,有官方记忆,集体记忆和私人记忆,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些概念。

倪 少峰:所谓官方记忆我们想通过油画的形式对,以比较大的篇幅进行再次复制,使之后画出来的油画具有更强的现实感,而这种现实感是接近以“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所伪造的历史,也是如此引起人们对图像真实性的关注。集体记忆的部分则是通过把选好的照片做成50张小的画稿,把画稿进行再次放大处理充实成为50张 新的作品。而这样50x50实际上这个部分有2500幅作品,它的量非常大。再把它们都排成一个绘画长廊的形式,成为一种“弥漫天地”的图像,观者则在这 些水墨画作品的夹缝当中,被逼迫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看这些图像,但永远无法得到这些图像的完整概念。这样给予观众们一种漂浮在集体无意识的记忆。

法广:在展览介绍中提到:给予观者记忆本身并不确定的观感,并提供反思的空间。此即本项目的主导思想。? 请您是否能更好的解释一下这个主导思想, 除了画面的不同 这个 不确定的观感由何而来?

http://scd.cn.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img_2187_0.jpg

倪 少峰:首先此次展览通过三种不同的解释方式,同样的图片经过三种不同的阐释方式,而每一种都带有它自己不同的特点,这样就逼迫观者在图像之间进行对比、观 察和思考。而通过这个过程观者们再回到文革照片本身就很难再说它们是肯定的历史事实,而要询问其中那个更真实。 大家都知道每当国庆或抗战纪念诸如此类大型活动时,国内都会推出大型历史题材的绘画。 这些作品大多都是采用一种“社会主义现实”的语言,通过这种方式所创造的图像通常离着历史的真实越来越远,更像是在重新塑造历史。

法广:这一部分是通过您的展览对官方给文革下的定义做一个重新的思考和质疑,是否如此?

倪 少峰:对,在未来我希望有一天(这些作品能在中国大陆展览),因为这些作品是给中国人做的。现在艺术界有一种倾向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 来,尤其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因为中国自身文化符号的频乏,我们不断地被西方所“消费”,文革也因此成为一个热门题材,有些政治反讽的作品进入艺术的视 野,而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很成问题,希望通过此次展览的形式在重新对文革进行阐释。我希望未来有一天在中国当人们在反思和阐述文革时,会浮现在人们的眼 前,进入人们的视野。

法广:可以看到在展览主题中很多都是关于文革当时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比如毛泽东检阅红卫兵和红卫兵自身在政治运动中活动的例子。通过此次展览,您是否有对当今中国年轻人们所表达的信息, 文革发动50年后当时的年轻人和现在年轻人们的生活联系还强烈吗?

http://scd.cn.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img_2103_1.jpg

倪 少峰:我认为很强烈,虽然我们生活在不一样的时代,但是年轻人同样面临着选择的问题。特别是面对社会潮流性运动如何进行个体选择的问题,这是一个集体与个 体之间的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一种非常物质化的生活态度,而从年轻人角度对此的反思则非常少。在文革时的社会潮流可以说是一种泛政治的倾向和态 度,实际上当时的年轻人对此也很少进行反思。我们对现实应具有对当世反思的态度。同时今天的青年们,(特别是在大陆成长的年轻人们)还面临着缺乏对自己本 国了解的问题。在历史的纵深感开始慢慢趋于扁平时,对大陆的历史茫然无知。

法广:但其实他们现在身处的大环境与文革类似,当年是泛政治的,现在是泛物质的,但同样缺少来自年轻人对现世的反思,是这样的吗?

倪 少峰:对,我很希望如今的年轻人通过看到我们所经历过的更明显的苦难、困境和问题对作为自己个体在如此环境之下今后的选择做出思考。作为历史当然是为了未 来。我特别希望有年轻人来关注对文革的思考,但是中国的年轻人由于对这段历史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反而是有些西方的年轻人,比方说我的学生对此更感兴趣。在 看到此次展览的作品时,有的人还感到很感动,有的学生甚至在看了这些作品后眼睛里含着泪。而在这里我所接触的中国学生,我感觉对此兴趣并不大,当然也有更 希望了解自己不知道历史的学生也来问我关于文革的问题。我对他们提出对文革常识性的问题,如你知道样板戏吗,看到里面跳舞的人有什么感觉?但我发现他们对 这段刚刚过去历史的知识,对文革反而茫然无知。

http://scd.cn.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br7c1189-c-olaf-pascheit-72_0.jpg

法广:最后您能否向我们听众在哪里能更多的了解到关于您展览的介绍和信息呢?

倪少峰:我们自己做了一个网页专门介绍此次展览,大家如果登陆这个网站就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目前这个展览是从11月9号到11月29号,正好在德国汉堡有一个中国月(China Time)这其中展出。而展出地点的具体地址是在一个汉堡当地叫Barlach Halle K的场馆当中,青年人如果恰逢这时来到汉堡不妨去看一看,可能会有些触动我会很高兴。

感谢倪少峰先生能接受法广的采访。


相关新闻
陕西村官被灭门案为“贾敬龙翻版”
云南昭通一中教师抗议不涨工资
延安特大凶杀案 3人死亡5人重伤
批评北京当局借人大释法加剧乱港
纽约考虑销毁非法移民记录
发改委前副主任张国宝在美国养老写照
中国办“活佛培训班”惹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