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利谈美国“拥抱熊猫派”高调发声 作者 肖曼 播放日期 06-07-2019 更改时间 06-07-2019 发表时间 01:28
海外中国民运与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建人杨建利网络照片 7月3日星期三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题为“中国不是敌人”的公开信,该信来自包括前外交官在内的90多位美国亚洲事务专家。他们从7个方面阐明了为什么把中国塑造成美国的敌人对美国不利,并指出在华盛顿并没有必须与中国为敌的压倒性共识。就该信的内容影响和引起的反响,本台采访了在美国的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始人杨建利先生。 法广:据说这封信的执笔人是5位,签名95人,来自学术、外交、军事和商业界,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其中包括了一些奥巴马及布什政府时期负责中国事务的官员。如果说这些人代表了被称为“拥抱熊猫派”的美国精英,是否合适?还是过于简单化?您对他们是否有些了解? 杨建利:把他们描述为“拥抱熊猫派”,我觉得过于简单了。这些人不一定亲中国亲共,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是中美建交后40年来美中关系政策的主导者,无论他以前是外交官,战略研究专家,还是中国研究专家。在特朗普上台前,实际上是这些人主导美中关系政策。 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40年来,特别是80年代以来,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了,就像任何共产主义国家一样,只要老百姓有一定财富,经济上有一定自由,共产主义制度就摧枯拉朽完蛋了。后来他们就坚信:只要是和中国做生意,和中国保持好的关系,把这个引入正常的国际关系中去,中国就会自然而然变成民主自由国家。 而过去40年可以证实:他们的这种认识和主导的政策失败了。特朗普上台后对这种政策进行了修正,开始和中国的贸易战。但这一贸易战不仅仅是贸易,还涉及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安全领域。价值观的冲突基本浮上台面。一开始,这些学者没太敢说话,因为特朗普及其团队都很强硬,真的做起来了。在去年年底修订了美国新的战略白皮书,把中国当作战略竞争者,而不是战略伙伴,显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政策的转向是非常坚定的。所以这些人在7月3日之前保持了沉默,至少是集体沉默。 习近平上台后,有两件大事引发在美国的中国研究学界的极大震动。一是在四五年前,一直亲中的学者沈大维忽然转向,认为中共没有希望了,他曾经寄予希望的中共党内改革已经无望了。这一标志性事件在美国的中国研究学界引发很大震动。二是没想到过了两三年后,习近平去年3月修宪取消任期制,把自己变成终身主席。这让“拥抱熊猫派”基本上不说话了,因为习近平的所作所为已证明我刚才所说的:这派学者官员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指导是错误的。中国不仅没有变成民主国家,而且在习近平手里,中国比80年代还要倒退了,让这些美国学者官员很难为中国辩护了。在过去3年内,这些学者保持沉默至少未集体发声。 我看出这些学者的投机性,他们感觉特朗普非常坚定,所以不敢发声。但是为什么他们在今天又发声了呢?原因又和特朗普有关:特朗普在大阪和习近平见面时在贸易战问题上表现出的那种退让,尤其在华为问题上的退让,让他们感觉到特朗普会有所松动。特朗普的不坚定性让他们认为:他们40年来主导的政策还有可能起死回生,所以他们就组织起来发了这个信。 他们这个信在酝酿过程中我是知道的,有朋友告诉了我。在大阪的特习会以后,我们这些认为要对中共政权扩张给予抵制的人也发表公开信。当时有人告诉我们:这些“拥抱熊猫派”也在搞一个公开信。他们看到一个机会,特朗普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动。可以说:这些学者,前官员,战略研究者,都是很机会主义的。 另外他们公开信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错误的。他们说:把中国当作敌人,制作成敌人,对美国不会有好处的。但没有谁把中国制作为敌人,是中国从来都是把美国当作假想敌的。即使是在中美关系最好的时期,中国的主流话语体系里,仍然有“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的说法,一直都有防止西方和美国在言论思想上对中国进行渗透的措施。中国从来是把美国和西方当作假想敌的。不是说特朗普政策把中国变成敌人,他们立论的基础完全是错误的。 法广:这封信发表时间不久,它在美国引发了什么反响?是否会引发两派的进一步争论呢? 杨建利:两派争论是肯定的,他们之所以说:防止中国渗透的观点还不一定占绝大多数,这就说明他们承认了这是多数观点。实际上在美国政界在华盛顿,把中国当作最大的安全威胁,基本上是两党的共识。他们还会发出声音来,两派争论会继续,但我觉得最好的能教育他们的人是中共,而不是靠争论使一方输掉。从来不是争论可以使一方把另一方辩倒的,都是事实最后说话。就像去年习近平改掉任期制在政治上大倒退的时候,那些为习近平和中共政权辩护的人一下子就不说话了,有些转向了。这不是因为辩论使他们输了,而是习近平告诉他们:“你们输了”。中共政权未来要做的事情会再次教育这些人:他们所主导的对中国政策是错误的。美国目前的对中国政策是正确的,这些人是没法扭转这个方向的,我觉得这个转向会持续二三十年的时间。 听众朋友,以上是对在美国的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始人杨建利先生的出访,谈7月3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所发表的公开信“中国不是敌人”。感谢杨建利先生接受采访,感谢fabrice的技术合作,也感谢各位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