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闻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首页 > 要闻评述

 

任志强端午节发布质疑文章:何为国?何为爱国?
日期:6/21/2015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北春编者按语:任大腕能够在习近平疯狂迫害异见之时,亮明爱国观点,勇气可佳。其实稍有常识就知道,爱国是随着历史演变而演变的,但其内容不变,爱一方土地一方人,而不绝不是政权。爱国的人首先要有正义感,正义感往往不是对政权的赞誉而是批评。对国家的忠贞不是做喜雀,而是做乌鸦,做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滴血的啼鹃。而中国那些敢于发出不同声音,批评政府的人,才是真正伟大的爱国者,那些只歌颂统治者的人,只能是爱国贼。任的端午感言,至所以得到这么多的人追捧,皆因为说出了一个常识。但中国是一个不能说常识的国家,皆因这个国家为一帮强盗所绑架,爱国就是把国家从强盗手中解放出来,让国家成为一个正常的能说出常识的国家。



    编者按:著名地产大腕任志强借端午节之际,发出题为《何为国?何为爱国?》的质疑文章,表示:我们爱这个国家。但不等于一定要爱这个国家现行的 制度和法律!否则还要什么改革呢?现行大陆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对当时法律与制度的挑战!从小岗村到三资法,从南巡讲话到市场经济,从私有经济为辅到同等重 要,几乎每一步都是打破了旧的法律而推动新的制度的建立。没有对国家的爱,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改革呢?谁又会为了不爱国而推动国家制度的进步呢?
    
    目前,此文在新浪微博已经被点击超过70万,获得1万多人点赞。下面是任志强的全文:

    
    今天是端午节。中国将端午做为一个特殊的节日,全国放假,举国欢庆,以怀念一个伟大的人物——屈原。因屈原的抗秦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宁投江也不肯背楚而从秦。也因其投江而有了赛龙船、吃粽子的纪念活动。
    
    何为国?许倬云的《说中国》一书,将中国定义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与其说是国家,毋宁说是个天下,它没有边界,可是周边对中央王朝有不同程度的归属"。
    
     国时代,有七国。但代表中原文化的是秦。先秦时代,"中国"一词使用的定义,与其它的族群并举对立。故《左传》中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楚被称为南 夷。《诗经·鲁颂》中也有"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一说。楚则是与百蛮合作而立国的。直到今日的中国象棋,仍沿用着"楚河汉界"一说。
    
    按照当时的"中国"概念和秦统一七国而立"中国"的概念,屈原岂不成了破坏统一和破坏"中国"的人?屈原只爱其一方之利而坏了未来中国的大局?
    
     国的历史中有无数此类的人物。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但宋时,大部分现今中国的领土中,宋只剩了极少的一部分。并最终被元替代了。元成了中国的统一者。中 国被外族所征服了。按照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有的为元做官的中国人不都成了"汉奸"和"卖国贼"吗?也因此有了"明"收复失地,"解放"和重建了"中 国"一说。但元不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吗?
    
    "中国"第二次被外族所统治的是清。那时也有许多抗清的英雄和爱国者。 但清不是中国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吗?清前就有汉人为满人效力而被称为"汉奸"。吳三桂更被称为"卖国贼"!那些后来的汉官也都背着不太好的名声。那么李 自成是否也应称为是"卖国贼"呢?如果没有明未的农民起义的战争,是否清仍无法入关而灭明呢?
    
    明朝收复失地时,并未将边界和管辖权扩大到长城之外。长城成为了从秦开始到明时代的中国边界。是清打破了长城的限制,将中国的边界扩大了。并在民国成立后,经过满清皇帝的逊位诏书,确认将全部的领土转移为中华民国。这才是中国疆域延续满清帝国领土的法律依据。
    
    从现今的中国领土而言,大约没有人愿意否定清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的一部分,更没有人愿意将长城做为现在中国的边界!那么到底什么是国?什么是爱国呢?爱的应是什么样的国呢?
    
     历史上看,每个朝代都有中国不同的代表者和不同的疆界。既有被称为代表农民起义的失败者,也有代表农民起义和代表某些势力的改朝换代的成功者。其中哪些是 挑起了内战的坏国者?哪些是代表正义的"革命"者呢?是以成败论英雄吗?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又应如何定义和评价呢?
    
    历史的教科书上曾有将太平天国当作代表农民利益的正义之说。但实际上和许多所谓的农民起义一样,他们都不满于当时的皇权统治者,但争取的并非农民的利益而是自己当皇帝的地位。
    
    历史的敎科书上也曾将义和团当作代表正义的化身,在抗击外来的西方势力。但义和团不是从"反清"到"扶清灭洋"再到"扫清灭洋"的吗?"反清"是一种爱国主义吗?还是"扶清灭洋"是爱国主义呢?
    
    抗日战争毫无疑问都被认为是爱国主义的战争。因为是外国而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外族侵略战争。但如何定义中华文化中的各国和各族之间的战争呢?当然后人无法用今天的事实变化界定当时的环境条件下的国与爱国的是非。但可以借鉴的是国与爱国的区别。
    
    孔子曾周游列国。只强调自己坚持的中华文化,而不坚持是鲁还是齐。也可称为心中只有"天下"的"中国",而非国界限制的七国的国。这是否比屈原只有楚之国,而无中华文化的"天下"更爱"中国"呢?或者,孔子是个最不爱国而落个最终无国,不得不异死他乡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曾有陈胜、吳广的起义。这是因不爱国,还是因正义而要推翻现政权而争取农民利益呢?朱元璋的起义抗元到底是一种爱国的行为,还是为了皇位的争夺?或是一种卖国行为?(明让中国的疆界不是扩大,而是缩小了。这在今天看是一种卖国的行为。)
    
     有许多战争之后的政权变更。这大约都不能用是否爱国来界定,而应用争取权利来界定。也许争的是皇权,也许是为了争民权而变成了皇权。总之历史上的许多内战 并非与爱不爱国相关,而只是对当时的政权(皇权)是否满意!许多皇权也有国泰民安的时期,但皇权制度永远无法保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一但失去民心民意就会 被暴力推翻。(皇权没有谈判的余地)今天许多人常常将历史上的爱国与爱皇权混为一谈。其实爱国与爱皇权是两回事!
    
    中国近代史上最典型的是辛亥革命。这是爱国但改变皇权统治的革命。从此有了中华民国。此后有了三次国共合作。最后一次的合作希望建立民主共和,但却以三年内战划分为两个政权。一个仍是中华民国,一个是新中华人民共和国。
    
     论是哪个政权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严格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而是建立了一个以大陆现有疆界为治理基础的新政 权。这个政权自恢复了联合国的地位之后,已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代表着整个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世界地位。包括代表着中华民国所管辖的台湾以及香港和澳门地 区。这是个国家疆域的概念。连中华民国也同样坚持他代表着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疆域。
    
    但台湾的实际管理权和部分涉外权并不 在这个政权的管辖之内。如果一定要坚持这是新建立的国家,则就可能迫使台湾的独立。而失去国家的完整性。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朝代更替而产生的疆域变化正在于 坚持的是国家的统治疆域而非政权的变更。只有清退位时强调了政权变更而疆域不变。既政权可以变更,但疆土不因政权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种理念之下的爱国,则对两个不同的政权之下的国民而言,爱中都应包括着另外一部分疆域和在那个疆域中生活的人。否则又何言是中国,是中国人呢?中国文化和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天下",也许更能体现中国的"国家"概念。这也许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香港投票否定了政改方案。有人评论是不爱国。但真的是香港想独立吗?香港想脱离中国的管辖和保护吗?也许否决的只是政改方案中的某些条款,而不是否定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最近曾发生了学校学生的罢课游行,他们只是坚持我爱这个国家,就要有批评这个国家制度的权利。尤其是多党制的民主制度中,对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批评都是 民主权利的一部分。但对执政党或在野党的批评都是希望这个国家好的爱国精神。不能把对执政党的批评和对国家现行制度(包括宪法)的批评看作是不爱国和卖 国。
    
    但在中国大陆许多微博上的评论却将这两者混为一谈。甚至一有批评就变成了卖国贼!没有国家控制权和不了解国家机密的民众如何能出卖国家呢?又如何象贼一样把国家偷走呢?
    
     们爱这个国家。但不等于一定要爱这个国家现行的制度和法律!否则还要什么改革呢?现行大陆的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对当时法律与制度的挑战!从小岗村到三资法, 从南巡讲话到市场经济,从私有经济为辅到同等重要,几乎每一步都是打破了旧的法律而推动新的制度的建立。没有对国家的爱,又怎么会有这样的改革呢?谁又会 为了不爱国而推动国家制度的进步呢?
    
    民众无论如何批评现有的制度或是批评现有的政策以及批评执政党,大多是为了制度、政策和执政党能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如果真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就会发生新的革命了!之所以坚持和拥护改革,恰恰是希望用非暴力的协商方式来改变现状,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国家。
    
     端午节纪念屈原时,也许并不仅仅是因为其投江而不愿从秦。更多的是其主张推行"美政",进行改革。在于其力主联齐抗秦,保国安民,最终以死捍卫自己的理 想。如果仅仅将屈原做为是简单的爱国,而忽略了屈原力主政改而被旧贵族攻击,被楚顷襄王流放。那就有些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失去了纪念这个伟人的真正意 义。
    
    为什么在纪念屈原的同时,却忘记了要誓死捍卫自己的理想。为爱国就必须坚持推动国家的政治改革呢?是否从秦仅是个人的选择,但推动国家制度的改革则是惠及民生的改善。这是两个不同的人生角度。
    
    中国更需要的不仅是爱国。而是需要将这个国家建设的更好。这就需要不断地推动制度的改革,让国家制度能为国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充分的保护国民的权利,让国民可以拥有自己充分的自由,让国民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让国民更加富有,国家更加强大。
    
    借端午之机,重新认识什么是国?什么是爱国?重新认识屈原对今天的启示和意义是有必要的。也许社会缺少的恰恰是屈原用生命捍卫自己理想的精神!




 

相关新闻

杭州磐石基督教堂十字架深夜被拆
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形态与转型
是“布大局”,还是“顾大局”
广东中山300烂尾楼业主维权遭镇压8人被拘
评杨恒均的“投共”
陈破空:中美开战:燃烧的领事馆
刘仲敬:朝鲜使者眼中的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