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春编者按语;2014年爆料中国的身份证是交由日本富士通公司制造,现在又知道连中国的护照也是由德国联邦印刷公司制造。现在声称已百分之一百中国制造了,只不过是将公司收购到中国名下而已,还是德国制造。这样的新闻让中共的红粉们情以何堪。连身份证,护照都印不了的中国,还在吹什么牛,悲乎!哀乎!。
来源:万维读者网
随着德国国企转让在华股份,我们手中的中国护照,终于回归100%的“中国制造”。 近日,德媒《世界报周日版》报道,随着合同到期,德国老牌国有印刷公司——德国联邦印刷(Bundesdruckerei)结束与上海密特印制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密特”)长达16年的合作,出售其在上海密特持有的25%股份。 德国联邦印刷公司对外表示,目前中国有关法规规定,凡是有外资参与或由外国控股方管理的企业,将不能承接制造“涉及安全”的产品业务。按照这一规定,德方已无法延长合同。 德国联邦印刷公司2016年的营业额为4.5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而中德合资的上海密特营业额接近6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7亿元),是德国联邦印刷公司所有海外业务中规模最大、利润最丰厚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查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上海密特成立于1992年5月,生产精密防伪印刷品、银行电脑印刷品、有价证券、护照、证件、印刷品以及其它印刷新品种的开发。 2017年4月7日,上海密特发生股权变更,变更前投资人为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德国联邦印刷有限公司和上海证券印制有限公司,变更后“德国联邦印刷有限公司”一项消失。同时,TILMANLESCHE和BAUMGARTL不再是公司董事。 在官网的公司介绍上,上海密特还留有关于德国联邦印刷公司的内容:“公司背后有两个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即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和德国联邦印制公司。其中上海印钞有限公司提供了传统的证件与护照的印制技术,而德国联邦则为公司提供了最新的电子护照的制作技术和国际业务资讯。” 在官网介绍中,密特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护照生产企业”,为国家公安部、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全国人大等机关部门研制生产了公民因私护照、公务护照、因公普通护照、外交护照、因公往来港澳通行证、人大代表证等几十种证件。 在官网的“新闻动态”页面,一则发布于2014年3月20日的新闻稿写道:“在会展上,密特公司今年精心准备,通过德国联邦公司的帮助,展出了电子护照及边境控制系统,包括现场采集个人生物数据信息、现场制证、现场通关等演示运行内容。” 2012年5月,中国启用电子普通护照。与旧版护照不同,电子护照封面下方印有电子芯片的标识。电子护照申请者的指纹、人脸及签名信息,将被植入电子芯片,不仅提高了护照的防伪能力,配合智能通关设备,也能提升通关的便捷程度。 德国联邦印刷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柏林,前身是成立于1879年的帝国印刷公司,二战后更名为联邦印刷公司。 两德统一后,印刷业务急速扩张,德国决定将印刷业务企业化,联邦政府为全资股东。2000年,德国联邦财政部将印刷公司出售给欧洲私募股权投资集团安佰深(Apax)。2008年,德国联邦印刷公司重新国有化。 公司业务包括德国纸币、邮票、身份证、护照、签证、驾驶证、车辆登记证等。值得一提的是,从近几年的财报来看,德国联邦印刷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身份证件印制业务,印钞或其他价值证券的营业额只占零头。 据《世界报》报道,德国联邦印刷公司自2001年起入股上海密特,在生产标准和技术问题方面提供咨询。双方每年合作印制的普通护照和公务护照数以百万计。 德国联邦印刷公司2015年财报显示,除了上海密特之外,其在阿布扎比酋长国建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在波兰华沙拥有一家全资子公司。 《世界报》评价道,外国护照印制业务利润丰厚,但近年来越发艰难。大多数国家将其视作印钞一般的特殊业务,不愿委托给非国有资本。像德国联邦印刷公司本身的私有化尝试,就只维持了7年。 证件印制涉及大量个人数据,比如照片和指纹等生物信息。目前,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在自主印制证件,一部分国家选择购买芯片等零部件,只有一些小国完全委托他国,如摩纳哥和列支敦士登。 2014年到2015年间,德国联邦印刷公司将外国证件业务分离出来,并入与慕尼黑印钞公司D&G合资的子公司Veridos。为达成这次合作,德国联邦印刷公司挤掉了法国Morpho和荷兰Gemalto等竞争对手。Veridos计划在希腊设立工厂,并在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设立分公司。不过,德国联邦印刷公司当时将中国业务留在了柏林总部。 《世界报》认为,有了与德方16年的合作经验和最先进的印刷设备,中国企业也会成为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