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8月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数据分别公布,受新一轮汇改和美联储即将加息的影响,外储单月下滑939亿美元,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减少3,184亿元人 民币,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下降7,238亿元,三项数据均录得历史最大降幅。为此,中国央行官网专门发布了一条答记者问的新闻,以期给出正面的解读,平息市 场影响。 央行答记者问三个问题中的两个,都在回答为什么这三个数据不一致,由于回答的较为专业,多数人只能留下个似是而非的印象。要清晰的明白它们为什么不同,首先要从这三个概念的产生和关联上说起。 外汇进入中国后,从商业银行那里结汇换成人民币,对商业银行而言就形成了外汇占款;商业银行将获取的外汇,向央行结汇,央行为此新发人民币给商业银行,并 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上形成了等额的外汇占款(央行口径);央行将获取的外汇统一管理起来,就形成了国家的外汇储备。 从产生过程来看,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和外储直接联系,但两者通常并不相等,因为外储的变化除了上述的商业化产生过程外,还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市场汇率波 动引发的估值变化,另一方面是央行主动进行的非商业化操作,例如外储委托贷款、注资政策性银行、货币互换等。 结合8月数据来看,正是这种形成机制的不同,导致外储下降幅度要大于央行口径外汇占款的下降幅度,两者数字的差额,就等于央行答记者问时所提及的外储委托 贷款提取和外储估值下降之和。剩下的央行口径外汇占款降幅,则是央行售汇给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为外汇市场提供流动性的结果。 按照央行的统计口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就是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商业银行外汇占款及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占比极小,主要指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和贷 款公司等)的外汇占款之和,存量上肯定要大于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从8月增量来看,金融机构外汇占款降幅是央行口径外汇占款降幅的2.27倍,央行给出的解 读是,银行体系外汇流动性充裕,收益较低,故部分金融机构将外汇流动性提供给企业和个人,满足企业和个人丰富资产配置的需求。 这个解读透露了不少信息:其一,在国内,以外汇定价的投资品种匮乏,外汇通常只能以外储、商业银行存款和民间持汇三种方式存在,企业和个人要想丰富外汇资 产配置,就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将资金转移到境外去,在中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的当下,这就相当于是热钱流出。 其二,央行此种解读,等于是变相承认了热钱外流的事实,透露出的是对局势掌控的自信。虽然8月热钱流出规模据估算应达千亿以上美元规模,但随着央行对外汇 远期售汇实行宏观审慎管理,前期因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引发的价格超调预期渐渐被平复。笔者与长期研究汇率政策的复旦大学孙立坚教授就此进行了交流,均认 为,在国际大环境不变的前提下(例如美联储不在9月加息),9月外储和外占下降的幅度将有大幅缩减。 继续延伸到货币政策,在外储和外占数据公布后,市场又出现了央行降准已在路上的声音,而实际上在央行8月末公布双降(降准+降息)以后,短期内并不存在继 续向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的基础。8月央行外汇占款下降回收了3,000亿流动性,而自9月6日起正式下调的准备金率释放了7,000亿左右的流动性,这也 是央行本周开始大幅减少逆回购操作量(即净回笼资金)的原因。在国际国内不发生大的政策面变化(如美联储9月加息或新一轮金融体系改革)的情况下,1-2 个月内降准的可能性不大。(完) (作者蔡浩,恒丰银行金融市场总部研究员) 来源:路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