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山东邹平一工厂的工人对该厂生产的玉米油进行抽样检查。 (法新社资料图片) 据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的研究服务部门“投资参考”(FT Confidential Research)的调查,在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股市暴跌之后,中国人对消费支出的态度正在变得谨慎。
英 国《金融时报》11月18日报道说,上海消费者开始减少在消费品上的花费,是他们面对不明朗的经济前景之际缩减开支的一个例子。《金融时报》旗下研究服务 部门“投资参考”(FT Confidential Research)的一项覆盖全市的消费者调查发现,过去12个月中,上海消费者每个月平均支出4959元人民币,而全国城市地区的平均支出为1737元 人民币。 报道说,但上海消费者的故事目前正在出现变化,尽管53.2%的受访者声称他们打算在未来12个月里增加在奢侈品上的支出,但预期支出的平均值从之 前12个月的7596元人民币下降到6454元人民币。此外,仅有18.7%的受访者说他们打算在未来12个月增加支出。在富裕的居民中,60%的人声称 他们打算保持支出稳定不变,而全市消费者的这个比例约为58%。 报道说,上海市民的谨慎是可以理解的:43%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预计经济在未来12个月将恶化,仅有36.7%的受访者认为经济会好转。上海市 民对消费支出的谨慎态度意味着,人们需要纠正中国消费者将在传统增长引擎放缓的时候靠消费来拯救国民经济的看法。对此,旅居德国的华裔学者廖然表示,中国 经济现状的确不佳,而由于国内市场的消费品价格一直都相当昂贵,消费者宁愿选择出国旅游并购买物品: “中国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都是相当小的。过去,大家都说,中国老百姓头上有所谓‘新的三座大山’, 就是指买房子、医疗看病、孩子上大学等,大家都为这些项目努力存钱。但后来这几年里,很多中国人的确有钱花了,但他们却都选择到国一边外旅游、一边顺便购 买各种物品。原因就是,国内市场里的商品价格都太昂贵,进口商品又都附加了很高的税务。因此,中国消费者就选择到日本、欧洲和美国买东西。这就使他们没法 为推动中国经济做贡献。” 《金融时报》的报道说,迄今被接受的一种看法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相对平稳的再平衡,逐渐减少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依赖,而消费者支出将填补空缺。然 而这项对上海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调查、以及越来越多的相关数据表明,无论中国官方大肆宣传的月度零售销售指标上升表明了什么,传统行业的放缓正在对中国的消 费者支出产生影响。中国消费者还远远谈不上有能力填补缺口和支撑经济的持续增长;相反,他们的支出意愿将持续减弱,直到建筑业等行业重新复苏。 旅美中国学者谢选俊也表示,中国经济指望靠消费者的大量花费来拯救,恐怕会令人失望: “中国经济增长靠消费者带动或维持这种状况我认为是不会出现的。原因就是,中国现在的体制不为老百姓提供足够的教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失业补 助之类的福利。这就使老百姓不得不把很多钱存起来为将来作保。这就阻止他们大量消费,也就使他们没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消费方面的推动力。” 另据纽约时报中文网日前报道,中国经济的放缓也在全世界造成了严重影响,除了日本经济重新陷入衰退以外,澳大利亚、巴西和厄瓜多尔等大宗商品出口国 眼看着石油、铁矿石和其他产品的需求下降。依赖中国投资资源项目的发展中国家变得颇为脆弱。中国用来修建高楼大厦和装备数以千计的工厂的机器中,很多都来 自日本和德国等国。对这些国家来说,制造业可能会蒙受损失。 (记者:希望; 责编:吴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