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社】官媒《人民日报》今日发文,题为“杜绝‘造盆景式’的作秀扶贫”,批不少贫困地区为展示扶贫成绩,派一些小学生披着装化肥用的白色胶袋,趴在领导路过的山坡上。领导远远望去,山坡尽是“美羊羊”,大加赞许;地方干部就“喜洋洋”,皆大欢喜。
图片来自苹果网 文章透露,有个山区贫困村,想发展生态旅游。扶贫资金到位后,村民希望铺地下管道,方便污水排放。乡干部不同意:糊涂!把钱埋地下,上级来检查,给人家看什么?以后还会给钱吗?先把沿街院墙粉刷一新,建了一个亮眼的广场。 还 有个贫困村,是个移民村,村民大多想搬到自家果园旁,方便管理。县里却“引导”部分村民搬到离果园很远的马路边,将其定为“一把手”联点村。各部门和企业 纷纷献爱心,把移民点打扮得“花枝招展”。凡有上级考察,必然到此一游。殊不知,热门“景区”背后还有大片“盲区”,山这边吃撑了,山那边吃不饱。更多贫 困户云深不知处,平日少人问。 有个地方,为了让上级考察时看到自己的扶贫成绩,派一些小学生披着装化肥用的白塑料袋,趴在领导路过的山坡上。领导远远望去,山坡上尽是“美羊羊”,大加赞许。地方干部“喜洋洋”,皆大欢喜。 贫 困地区存在着“造盆景”、“垒大户”等重大“面子工程”的扶贫做法。过去扶贫是上面下指标,下面分任务。年终,大会听汇报,屋里看报表。实地考察大多走马 观花,先握手,再挥手,前后不到两分钟。“今年干得不错,明年继续给钱。”考核粗枝大叶,给人可乘之机。摆了花架子,没人追责反倒高升,同行羡慕,争相仿 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