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救王炳章
考拉
作为一名90后,我并没有亲历过王炳章的时代,对他的了解完全来自网络介绍和他所编写的《民运手册(中国民主革命之路)》。这些内容让我对他的事迹深感敬佩,也让我对中共为何对他施以无期徒刑产生了疑问。
中共为何惧怕王炳章?
相比其他反抗者,他的无期徒刑尤为沉重,这或许与他身上的两大特质密切相关:
1. 他是一位革命者,而不仅仅是反对者
王炳章追求的从来不是简单的改革或批评,而是一场彻底改变现状的民主革命。他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计划,行动系统而深思熟虑,自然让中共感到威胁。
2. 他是一位行动者,而不仅仅是思想家
王炳章不仅仅是理论的提出者,更是将理念付诸实践的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信仰和理念,而这种行动性恰恰是中共最无法容忍的。
印象王炳章
1. 从精英医生到革命家
王炳章是中国开放之后第一个留学生博士,他本可以成为一名知名医生,然而,他有一个“中国民主梦”,他将安逸生活抛入江河,投身高风险、前途未卜的民主运动。他提出的“中国民主革命之路”既呼吁改革,推动渐进的演变,但也强调不能放弃革命。他主张:“人民拥有武装推翻暴虐政府的权利。”
今天,海外民运更多谈论“民主化运动”,却少有人提及“民主革命”。王炳章选择成为革命家,牺牲了自己的前途,他的家庭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一次他的妹妹王玉华探访时,惊讶地发现他的家中大厅有桌子却没有椅子,卧室里只有一张床垫。他的妻子不得不独自承担清理屋顶、修补外墙等繁重的工作,以支持他的事业。
八九民运爆发后,王炳章向妹妹王玉华募款,妹妹和妹夫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两年的全部积蓄——1万元。妹妹后来回忆道:“这笔钱是我和先生两份工作攒下的所有积蓄,但我们认为,89民运有我和我先生的声援是我们一辈子的骄傲。”
2. 逃离中国,又重返中国
王炳章在《民运手册》中写到,1979年他从北京出发前往加拿大留学。直到飞机离开中国领空,抵达卡拉奇,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他感叹道:“终于逃出了中共的魔掌。”他说,当时他内心充满恐惧,担心在最后一刻被没收护照、拖下飞机。事实上,许多出国者,都对这种恐惧感深有体会。
当我读到这一段时,内心感到非常震惊。他是一位成功逃离中国的人,但让我难以想象的是,在随后的岁月中,他竟然一次次冒险返回中国。对于许多人来说,一旦成功逃离,就再也不愿回到那个带来压迫和危险的地方。
可以想象他每次做出这样的决定时,内心必然经历的挣扎和困难。他用自己的行动跨越了常人的心理障碍,更是对我们今天身处安全地带的人的一种鞭策:推动民主需要勇气与行动。
3. 从白纸运动到“那个年代”的恐惧
2022年白纸运动的示威浪潮以来,许多海外年轻人站出来表达反抗,但更多人,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依然深深被恐惧笼罩。这种恐惧感让我想起王炳章在《民运手册》中提到的那个年代的留学生。他们的处境和心态,与今天的我们并无太大区别。
1982年,王炳章发起“中国之春”民主运动,他亲自走访美国一所所大学,发动中国留学生参与推动中国民主化。许多留学生因担心中共有耳目监视,只敢单独与他见面。这种细节让我意识到,不只是现在,早在那个年代,恐惧感就已经深深笼罩在海外中国人的生活中。
4. 漫长的监禁没能摧毁他的信念
2002年,王炳章在越南边境被中共情报人员绑架,随后被判无期徒刑。他至今已被单独监禁22年,这种长期的精神折磨难以想象。我自己曾经历过六个月的单独监禁,那段时间让我深切感受到孤独的可怕。我无法想象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在一次家人探监中时,他询问儿子王代时:你做律师,还有什么想做的吗?有没有不只是赚钱的事,比如关于社会公义的?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王炳章依然关心社会正义,22年的监禁没能摧毁他的信念,这让我深感震撼。
王炳章给年轻一代的启发
1. 组织化
王炳章深知,民主运动不能仅停留在思想启蒙阶段,而需要建立有组织的政治反对派。他创办《中国之春》,组织中国民主团结联盟,推动组党,为民主运动奠定基础。
相比之下,白纸运动虽然也有一些自发组织,但多是松散的,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王炳章的理念提醒我们,要形成可以协调一致行动的组织,有明确的方向,长远的目标,整套的策略,严谨的运作,民主化诉求才能持久有力。
2. 国际化
王炳章的国际化思维在与台湾的合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蒋经国执政时期,他通过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合作,为民主运动争取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资金支持和舆论资源,这在当时是一种极具开创性的尝试。
然而,他始终坚持独立性,确保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合作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之上。中共长期以来将海外民运描绘为“受外部势力操控”,以此削弱其合法性和影响力。如果民主运动失去独立性,不仅会被中共的叙事所利用,还可能失去国内民众的信任,甚至偏离民主化的目标。
这一原则在当下的抗争环境中依然适用。王炳章的经验提醒我们,抗争者在动员全球资源时,不仅要借助国际社会的支持,还应积极争取华人社区的广泛参与。
3. 行动导向
王炳章不仅是思想家,更是行动派。他从不满足于仅仅传播民主理念,而是将理论付诸实践。他创办刊物,组建民联,奔走于世界各地联络动员,甚至冒险潜入中国,推动地下民主网络的建立。他提醒我们,抗争不能停留在口头和键盘上,而是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际行动。
如今,许多海外抗争仍然停留在网络空间的启蒙阶段。王炳章的经历表明,抗争者需要制定可执行的策略,以推动线下行动的发展和实践。
营救王炳章的行动
今天的讨论不仅是对王炳章精神的致敬,更是营救王炳章行动的开始。我们可以立刻采取的措施可以有:
1. 制作纪录片或动画片,传播他的故事,扩大他的影响力;
2. 整理并传播他编写的《民运手册(中国民主革命之路)》等,延续他对中国民主的探讨;
3. 推动国际换囚行动,为他争取自由。
今天非常有幸能为营救王炳章先生发声。他为追求民主献出了青春、前途、自由与尊严。如今,他年迈多病,我们不能让他在狱中牺牲生命,重蹈刘晓波先生的覆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