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議蘇聯影片《丹娘》
—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八十週年隨感之二
张成觉
1944年蘇聯衛國戰爭尚未取得最後勝利之際,一部中文名為《丹娘》的故事片片就匆匆上映了。製作者除作曲的蕭斯達柯維奇赫赫有名外,其餘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均甚為陌生。顯然此乃屬於魯迅所言“遵命”之作。蓋當局需要這樣的宣傳品。
該片原名《卓婭Zoya》,描寫蘇聯衛國戰爭中女英雄卓婭一生的故事。她由於家庭环環境的影响和母親的教育,養成了愛祖國、反對侵略战争戰爭的天性。為了人類的幸福,她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百度百科《丹娘》條)
該片最大的敗筆在於多處不真實:
一,卓婭全家1929年在她6歲時即已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其父1933年死於當地,根本沒有到過莫斯科。片中出現的他馱著卓婭參加紅場五一遊行等場景純屬子虛烏有。
二,卓婭之母在丈夫去世後攜一雙子女遷居莫斯科,她身為小學教員,對子女的教育盡心竭力,卓有成效。影片幾乎完全看不到有關情節及細節。
三,卓婭的舅舅戰前即在首都任職,對新來的妹妹一家三口關懷備至,包括介紹外包的繪圖工作,讓外甥女姐弟倆得以在課餘幹點力所能及的工作,從而幫補家計。這對卓婭的成長起了正面的作用。影片卻壓根沒提這一點。
四,卓婭被捕後自稱名為“丹娘”,乃源自《國內戰爭中的女性》一書所載烈士《丹娘·索羅瑪哈傳略》。
“中學畢業之後,丹娘在一個庫班的村落裏任教員。在革命將開始前,她參加了布爾什维克的地下組織。内戰時期加入赤衛軍。 1918年11月白軍窜入柯兹民斯克村,丹娘正在害傷寒病。她被投入監獄,遭到酷刑拷問,但她始終不屈,沒有供出她的同志來。11月7日黎明,哥薩克们擁進了監獄。丹娘在門口轉回身來向着留在裏面的人們说:’永别了,同志们!’她的响亮的鎮靜的聲音,傳遍了房間。’這血不會白白地流在牆上!蘇維埃快來到了!’在嚴寒的早晨,白匪們在牧場後邊砍死了18個同志。丹娘是最後一個。她信守着自己的話,始終没向劊子手們求饒。”(摘自《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丹娘.索羅瑪哈”)
而影片中出現的場景是:卓婭所屬的游擊隊一次在森林中遭到德寇伏擊,她機警地擊斃了兩名敵兵,救出了一位倒地的男隊員。後者誤以為自己見到了名叫“丹娘”的女友,竟喊出聲來。卓婭將之扶起時自報了姓名。其後卓婭在別特里申沃村被捕,始終拒絕吐露名字。夜深人靜時房東老大娘將她扶起,好心地餵飽受折磨的她喝水。她悄聲對老大娘說:“我是丹娘”。
這個細節應來自德寇敗退,蘇軍收復該村後,那位房東老大娘提供的資料,無疑真實可信,而且十分生動感人。
五,舒拉1931年出生,卓婭犧牲後他16歲的他考入坦克學校受訓,畢業即奔赴前線作戰。1945年4月駕駛坦克英勇殺敵,在哥尼斯堡陣亡。其間直至1941年11月卓婭離家到莫斯科近郊執行特種任務前,姊弟倆總是形影不離。而片中竟未見舒拉現身。
六,卓婭被捕是由於蘇奸別特里申沃村長發現其準備縱火,當即告知兩名德軍巡邏兵將之撲倒在地。
此外,影片後半大段展現卓婭與從上小學開始的同桌男同學保利斯的關係,兩人最後是否成為戀人卻表現得語焉不詳,含糊不清,可謂毫無藝術感染力。
該片的選角也有問題。童年卓婭倒還活潑可愛,但中學生卓婭(約十四五歲起)卻顯得太老。該片為黑白片,由蘇聯兒童電影製片廠攝製,按理不乏適齡的女演員。
戰後在蘇聯全國各地多個城市及有關村鎮興建卓婭紀念塑像或碑石的同時,直到2020年也沒有重拍一部更有分量的影片。按說,新拍一部彩色影片或者改拍電視連續劇,無論對斯大林或者繼任的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直至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都是有益無害的。可是七十多年過去,連樓梯響都沒有!相信當年同盟國對英雄姐弟倆的事蹟略有所知的芸芸眾生,不能不為之感到相當失望吧!
皇天不負有心人。2021年1月28日,一部名為《卓婭-游擊女英雄》的103分鐘的彩色影片,終於在俄羅斯上映了!
影片從卓婭就讀的莫斯科201中學九年級學生的舞會開始。美豔動人的女主人公打扮得花枝招展,跟其男友A相擁翩翩起舞。在樂聲中突然傳來爆發戰爭惡耗。緊接著是A趕赴卓婭家中向其道別,因為他馬上就要上前線了。卓婭母親則稱當天的慶生會取消了。
其後是卓婭急步去送男友,腳拐傷流血,總算在聖火待發的卡車旁找到男友吻別。誰知那成了這對戀人最後的訣別—A剛上戰場即重傷不治!卓婭隨即向招募兵員的部門申請入伍,其堅毅表現使之當場獲准,編到深入敵後執行破壞德軍營房任務的特種部隊中。
鏡頭轉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辦公室。他批准部下的建議:下令燒毀莫斯科周圍交通線兩邊六十公里內的所有民房舍,以便把德軍驅趕到嚴寒的雪地受凍。可這一來蘇聯老百姓也同樣無處容身!
卓婭及其同伴在冰天雪地中接受嚴酷訓練。斯大林親赴現場視察並慰問這支部隊。其“慈父”一般的形象令卓婭感動萬分。
後面的情節與1944年攝製的《丹娘》大同小異。但映出了她全身赤裸備受毆打及蹂躪的畫面。再就是
在忍受數小時的嚴刑逼供後,她仍拒絕透露任何會出賣其他游擊隊的情報。她甚至沒告訴敵方她的真實名字。卓婭的犧牲並非徒然,她點燃了數百萬人心中的火焰,成為二戰時期無私的英雄象徵。她是那個時代最為世人所稱道的英雄。
影片中叛徒克虜伯可夫跟卓婭有這樣一段對話:
叛徒克虏伯科夫:你这么顽固是为了什么,小雄鹰?你非但救不了自己,还会拖我下水。(卓娅怒视克虏伯科夫)你什么都没招??我……我真的以为你们全走了,我以为你们都撤了,我什么也没说,直到他们让我看你的东西,卓娅,我们俩会知道什么军事机密?我们不可能打赢这场仗,听好了,傻瓜,你是真傻,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你会在这命丧黄泉,万劫不复,但我还想活下去,我不想死,我还想念书,我还想工作,我要打造房子跟城市,我要为民服务,你懂吗?!!你又为什么回来?
卓娅:为了我的弟弟,沙夏。我要让他可以念完书,上大学,去读艺术学校,还为了我妈,让她不必再数火柴,不用怕火柴用完,为了像你这样的人,让大家别失去信念,你明白了吗?为了让电车从索科尔尼基驶到斯特列什涅沃,为了从烤箱新鲜出炉的面包,为了让这一切全回归正轨!
英雄與叛徒的嘴臉昭然若揭,兩種精神境界判若天淵!
行文至此,順便提一下大陸中國的抗戰神劇。這是指“中國大陸網絡文化對一類中國抗日戰爭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謔稱。這類抗日劇被批判為嚴重脫離史實甚至違反科學常理基本邏輯,以低俗誇張荒誕的劇情集抗日的政治正確路線譁眾取寵;當中典型例子有利用步槍擊落飛機,主角徒手將日軍士兵撕成兩半及以腳踢飛來襲的砲彈,子彈等。此類抗戰劇集的播出導致部分觀眾對其他水平合格的二戰題材影視也產生了’敬而遠之’的心理”。(摘自維基百科“抗日神劇”條)
所幸我泱泱中華沒有出現過類似卓婭和舒拉姊弟倆的英雄人物。否則,中國版的卓婭很可能在深入日寇堡壘偵察時飛簷走壁來去無蹤;而舒拉所駕坦克在數十米壕溝前一飛沖天復安然著陸。
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嘗撰《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看來新世紀大陸藝壇某些創作人員非但自信滿滿,想像力也大大膨脹。金庸古龍武俠小說中的一指禪神功或取人性命的那些奇妙的白光或藍光,全都可以用來對付侵華日寇蘿蔔頭官兵。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嗚呼!
2025年2月16日上午4:26修訂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