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发布后 勿忘发布前
——记苏晓康新书《雨烟雪盐》发布会
王乃一

接到晓康老师将在中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洛杉矶地委党部旧址召开新书《雨烟雪盐》发布会的通知,说实话,内心并未泛起太多波澜,更谈不上激动。因为对晓康老师,很难违心地说“知之甚少”,实则毫无了解。在我近四十年的人生经历中,竟从未听闻过这个名字。
倒是发布会的特邀嘉宾——王丹,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我模糊的记忆里,王丹与柴玲的名字犹如金庸笔下的郭靖、黄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象征。他们代表着某种曾经闪耀过的理想主义光辉,虽然遥远,却不曾彻底消散。
心起好奇,临时抱佛脚在网上敲下“苏晓康”三个字。出现在我面前的,是《河殇》这个悲壮而深沉的名字。一刹那间,那段曾被尘封的历史被缓缓掀开,而苏晓康,也从一个陌生的名字,逐渐浮现出一位曾站在时代浪尖上的思想者身影。他的一生,如同那部纪录片一样,充满了激流与回响,令人肃然。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雨
20世纪80年代,国际局势风起云涌,中国也处于剧烈转型的关口。在长期的经济失衡与政治压抑之下,1989年春天,一场以青年学子为先导的民主浪潮席卷全国,史称“六四学运”。然而,中共政权最终选择了以血腥镇压回应人民的呼声。自开枪的那一刻起,它虽以武力延续了统治,却早已丧失了真正的合法性。
三十余年倏然而逝,今日的中国在习近平的铁腕下步步倒行逆施,权力愈加集中,言论更加收紧,社会如被罩上沉重阴霾。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一种深藏的危机感正在凝聚。但即便如此,有志之士心中那团关于民主与自由的火苗,从未熄灭——它或微弱,或隐秘,却始终未被湮灭。那是一个民族尚未完结的梦想,是一代又一代人未竟的追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烟
他原是江南烟雨中的一介书生,曾在体制缝隙中苦寻自由的光亮。1989年之后,流亡海外,带着理想,也带着伤口。初来异域,他站在一波又一波民运思潮的交锋之中,耳边是激辩,眼前是分裂。自由的空气中,弥漫着思想无法统一的尴尬现实——共识之难,比推翻专制更为艰难。
他和所有漂泊的民运人一样,是故国难回的“无家可归者”。他们身后是被封锁的家园,眼前是无法融入的异乡,思想像烟雨一样缭绕,无处安放。他们没有统一的纲领,却有同样的伤口;没有一致的口号,却有共同的记忆。
也许正是这种漂泊与割裂,让他们比谁都更懂得,自由从来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寻找。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
将近四十年的人生里,我从未听过“苏晓康”这个名字。这个曾在中国知识界激起千层浪的声音,被我所受的教育、所接触的媒体、所生活的现实彻底屏蔽了。他的存在,就像被一场刻意降下的大雪深埋在时间的缝隙里,不留痕迹。
这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有组织、有系统的封锁与消音。中共对异议者的打压从不手软,对历史的篡改更是贯穿始终。那些本该在教科书、新闻与讲台上出现的人名,被一点点抹去;那些曾让时代震动的真相,被一层层谎言与沉默掩盖。而我们,就这样在被剪辑过的历史中长大,误以为世界本该如此,真理从未发生。
直到有一天,无意间点开“苏晓康”这个名字,历史的雪地上,忽然露出一小块尚未冻结的土地,湿润、温热,带着一个声音:“他在这里,一直都在。”
历史可以被延迟,但不能被永远封锁。正如积雪终将融化,尘封的真相也必将重见天日。那些被压下去的名字、那些被淹没的呐喊,终有一天会沉冤得雪、大白于天下。
盐梅久已忘,白首任清甘。——盐
盐撒在雪上会化,撒在伤口会疼。雪,终将化为水,而伤口却不轻易愈合。站在晓康老师新书发布会的现场,我心中有许多未曾问出口的问题。那一刻,我没有勇气去问:晓康老师,是否有过后悔或者遗憾?面对突如其来的车祸,妻子的病痛和依赖,数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是否也伴随着一种愧疚?那种无声的痛,犹如撒在伤口上的盐,时时提醒着他无法逃避的责任与牺牲。
然而,这种痛也是一种传承。每一代人都有属于他们的时代创伤,每一代人也都在痛苦中寻找未来的希望。晓康老师和那个时代的民运人,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和情感负担,走过了漫长的黑暗。今天的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仍然在黑暗中摸索,依然渴望着那一束能够照亮未来的光。
对于年轻一代的我们,民主与自由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承载着先辈们痛苦与希望的火种。虽然痛如盐般刺痛,但正是这种痛,提醒着我们不忘前行的方向,不忘曾为此付出的一切。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不只是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未曾放下的理想与责任。
发布会的尾声,我与王丹老师合了一张影,站在那一刻,我感到一股莫名的沉思涌上心头。看着手机里定格的照片,忽然有些恍若隔世的感觉——若干年后,王丹老师会不会坐在今天晓康老师的位置,继续讲述那段“雨烟雪盐”不曾被遗忘而又知者甚少的历史?而我,又或者某个晚辈,会在那时坐在今天王丹老师的位置。
晓康老师的发布会结束,党部也即将搬家到新址。这一切的结束,何尝不是一种开始?每一个告别,都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我们心中的那团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火焰,都不会熄灭。它代代传承,穿越风雨,照亮未来。
王乃一
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于 洛杉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