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逝世五十週年有感:那個我們又恨又思念的失敗者
郑伟
4月5日是蔣介石逝世五十週年的日子,我們站在中共洛杉磯領事館門前,唱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看到標牌上鮮紅的大陸淪陷區,淚水瞬間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個才離開共匪淪陷區、攜一家婦幼老小從那裡逃出來的難民,我對自由的渴望比任何時候都強烈。在那片埋葬著我祖先的土地哪還有青天、白日?只剩下了赤禍蹂躪過的滿目蒼夷。
小時候不懂,恨他。
電視裡說他是國民黨反動派,是賣國賊,是逃到台灣搞分裂的人民公敵。
我們也就跟著罵他,恨他,咬牙切齒地說:要解放台灣!
長大後懂了,不恨了。
翻牆看見自由世界裡的台灣,才知道什麼叫新聞自由、司法獨立、什麼是選票決定政權、人民決定未來。
那個被我們罵了半輩子的人,原來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相反,他留下了一個雖小但自由的中國。
後來懂得更多了,更恨了。
不是恨他的強硬,而是恨他的退讓。
恨他為什麼不趁國共談判破裂時痛下決心徹底剷除匪患?
恨他為什麼一次次退守、妥協,還幻想「聯俄容共」,以德服人?
歷史給了他掌握中國命運的機會,他卻沒能把握。
恨他的仁義——
對日本人,他打到底;
對共產黨,他卻心存幻想。
他放過了毛澤東,卻丟掉了壯麗的山川,讓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再也看不到陽光和藍天;
他以為自己還是時代的君子,卻不知道對方是要推翻整個天下的撒旦。
我出生在淪陷的大陸,在共產鐵幕下長大。
看著我們的同胞被洗腦、被噤聲、被當成螻蟻,
看著八九年學生倒在坦克下,卻沒人能伸出援手。
我才明白,當年如果他狠一點、絕一點、快一點,
今天的我們是不是就不用活在黑暗和謊言裡?
他是失敗者,也是時代的孤臣。
他輸了,但留下了自由的種子。
“我們”贏了,卻輸掉了我們本該擁有的一切。
但我也無法否認,恨中帶著尊敬。他不是昏君,他是個一心想做聖賢之君的人。他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信仰堅定,也確實在臺灣推動了經濟改革、教育發展、國家建設。他留下的國民政府雖然敗退,但他的核心價值——反共、民主、中華文化——卻在台灣種下了希望的種子,長出了今天自由的果實。
五十年後的今天,中共依舊虎視眈眈,台灣依舊危機四伏。若蔣中正在世,他會如何回望自己的一生?會否悔恨?會否痛惜?我們無從得知。但作為一個渴望自由、渴望光明的中國人,我只能在心中吶喊:
如果歷史能重來,我寧願他多一點果斷,少一點仁慈;
多一點鐵腕,少一點幻想;
哪怕被歷史詬病,也要守住那原本不該失去的江山。
這不是對一個人的怨恨,而是對歷史選擇的深深不甘。
今天,我們在自由的美國吶喊,我和大家一起守護台灣、支持台灣,用行動告訴這個世界:自由和民主是我們不容放棄的信念。
2025年4月5日於洛杉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