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文學一瞥—抗日戰爭勝利八十週年隨想之四
张成觉
自上世紀四十年代起,中共文宣控制的書報刊載或出版機構出版之文學作品,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以抗日為題材而較有影響者寥寥無幾。筆者淺陋,竊以為首推徐光耀的《平原烈火》。
該書講述了1942年冀中抗日根據地的游擊隊,在日寇進行的“五一大掃蕩”中,英勇抗敵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寧晉縣大隊在大隊長錢萬里和一中隊長周鐵漢的帶領下,浴血奮戰,最終成功突圍轉移,繼續抗敵。小說有三個第一:是“新中國”第一部描寫抗戰的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被《人民文學》編輯們譽為工農兵創作的第一座“紀念碑”。它蘊含了作者徐光耀(1925-)這个13歲參軍并於同年入黨、親身參加過100多場戰鬥的老兵真實的經歷。可以說該書不只是一部小說,而是作者回憶的藝術昇華。(資料摘自百度百科“徐光耀”條)
除此而外,筆者竊以為大陸作家較有影響的抗戰文學作品,概括言之,僅兩“雄”一“花”一“隊”一“淀”加一“嘎”而已,對此不妨略加評說。
兩“雄”一“花”一“隊”者,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新兒女英雄傳》,《鐵道游擊隊》與《苦菜花》也。一“嘎”一“淀”者,是中篇小說《小兵張嘎》和短篇小說《荷花淀》。
《呂梁英雄傳》,馬烽,西戎合著。1946年出版,被認為是最早出現的表現人民英雄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它以呂梁山支脈樺林山下康家寨為背景,反映1942年八路軍武工隊員武得民和自衛隊雷石柱帶領民兵,襲擊當地的日寇警備隊,取得反“掃蕩”鬥爭勝利的故事。(摘自《中國小說辭典》,秦亢宗主編,北京出版社,1990年4月第1版,頁182-183)
《新兒女英雄傳》,孔厥,袁靜著。1948年出版。在冀中平原白洋淀農村的背景上,描寫當地農民在中共領導下同日寇,漢奸進行鬥爭的故事。主線為牛大水和楊小妹的鍛鍊成長,交織著牛,楊和漢奸張金龍三人之間的婚姻關係的曲折矛盾。全書共二十回,被認為是解放區新英雄傳奇小說的代表作。(資料來源同上書,頁191-192)
《鐵道游擊隊》,劉知俠著,上海新文藝出版社1954年出版。描述了活躍在魯南地區津浦線以及臨棗支線上的抗日英雄的故事。歷史背景為1938年6月徐州會戰結束後,日寇侵佔山東。地理背景主要集中在棗莊、滕縣、臨城及微山湖一帶,主要作戰手段包括洗洋行、扒鐵路、劫武器等。小說出版後多次被搬上銀幕及螢屏。(資料來源同上書,頁262)
《苦菜花》馮德英著,解放軍文藝社1958年出版。全書以膠東半島昆侖山地區王官莊的抗日鬥爭為焦點,通過母親一家的遭遇,生動地反映了根據地人民在反“掃蕩”鬥爭中所表現的英勇不屈的精神。該作品以真人真事,真實的生活素材為基礎,被認為是“五四”以來,“革命文學”中第一個比較豐滿,完整的母親形象。(資料來源同上書,頁268)
《小兵張嘎》,徐光耀著。中國電影出版社1964年出版。此書敘述了1943年冀中白洋淀地區,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張嘎和他的奶奶把受傷的八路軍偵察排長鍾亮隱蔽起來。敵人進行殘酷的掃蕩,張嘎的奶奶被殺害,鍾亮也被抓去。張嘎懷著深仇大恨參加八路軍,鍛鍊成長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戰士。他的形象深受廣大少年兒童的喜愛。小說版本甚多,流傳極廣。(資料來源同上書,頁295)
至於其他抗戰小說,則多如曇花一現,今天已甚少被人提起。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在當時所謂“解放區”工作的著名作家都沒有寫過有分量的抗戰題材的作品。其中沙汀(1904-1992)於1938年11月隨賀龍(1896-1969)轉戰晉西北和冀中,後發表中篇報告文學《記賀龍》,但並未反映賀龍所部的戰鬥場面。究其原因,顯然是共軍與日寇之間發生的激烈戰鬥甚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以中共曾極力炫耀的“平型關戰鬥”和“百團大戰”為例。至今沒有以之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前者是林彪所部115師主力3000餘人,(於)「蔡家峪伏擊半徒手小股輜重日軍得手的小戰」。另據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於1942年12月18日,在太行區營級及縣級以上幹部會議上作的「關於華北根據地工作的報告」,也說:「關於群眾游擊戰,是從平型關戰鬥之後,更加認識到其重要性。平型關是一次完全的伏擊戰,是敵人事前完全沒有想到的,但是結果我們沒有能俘獲一個活日本兵,只繳到不上一百條的完整步槍。」(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傳部1943年8月20日出版之黨內秘密刊物 「真理」第十四期。)
中共吹噓的另一個戰役是「百團大戰」。1940年8月,駐守在山西武鄉縣王家峪的八路軍,在沒有得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或第二戰區的作戰命令和中共中央的批准下,由彭德懷主導發動、指揮了針對華北日本占領軍交通線、據點、封鎖溝為主的進攻戰役,投入了105個團,俗稱「百團大戰」。
不過,實際戰果並非是如中共宣傳的那樣給予了日軍沉重的打擊,反而是日軍損失較小,中共損失不小,還引起了日軍的多次「掃蕩」,中共兩三年來建立的所謂「抗戰根據地」幾被掃平。(林輝《中共吹噓的平型關大捷與百團大戰真相》2017-3-3,大紀元)
“假的就是加的,偽裝應當剝去。”(毛《關於胡風反革命集團的第一批材料》的按語,1955年5月13日)這句話沒有錯,大可回贈毛共。而對抗戰文學的研究則應列為重要課題,以告慰幾千萬在抗戰中殉難的愛國將士和同胞!
2025年1月28日農曆除夕下午9:44完稿,4月25日下午6:29發稿
|